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是盛唐的代表风格之一,他的山水田园诗歌豪华落尽见真淳,形成清新脱俗的风格,有着极具吸引力的独特诗意。禅宗思想和绘画观念导致了王维诗歌中的主体淡化现象。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冲淡作为其主要的艺术风格特征,其作品中之所以会呈现出这种主体淡化的倾向,应该说也和禅宗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其在绘画上的成就和观念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派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派者。陶谢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完成了从题材到精神层面的合流,将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最高峰。王孟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在山水田园诗创作上有大致相同的地方,即诗的双重境界:浑厚雄奇、素朴宁静。但由于人生经历不同,性格各异,也彰显诗人不同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3.
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以清新淡远、空灵流动的诗风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其诗通过空美幽寂的禅意营造了物我相融的意境和相融相谐的禅趣。王维山水田园诗有着诗中有画、幽寂静谧、禅意盎然、朴素清丽的艺术特征,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诗歌所反映的客观物象的完美统一,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从审美意境出发探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以求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中西两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两位诗人的田园诗作如同一座艺术桥梁沟通了中西田园诗歌艺术之流.本文试从"浪漫主义风格"、"语言特色"两个方面探讨两位诗人田园诗歌艺术的相同之处.并试从"思想内涵"、"美学境界"两个方面分析两位诗人田园诗歌艺术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5.
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但孟浩然诗歌中的类似特色却较少为人注意,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其实,孟浩然诗歌的画意表现在情景交融、色彩素淡、构图巧妙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维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本文试图从王维的具体作品入手,对他诗歌中山意象水意象的艺术表现形态进行了精当的归纳与分析,对王雏诗歌山水意象的生成原由和审美品格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与阐发。进而指出王维创造山水意象伴随着强烈的生命律动,这与诗人以澄明清澈的心灵观照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维和谢灵运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二人在山水田园诗歌上都有很高的建树。在审美意蕴上,他们的诗歌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与禅相连接,与画相搭配,不同的是,谢灵运对诗与佛的关系描述得较为细致,诗中写禅直白显露,王维诗中的禅意则显得更加隐晦和深奥一些。  相似文献   

8.
随着语言学转向的逐步深入,“语象”一度成为中国学界的研究热点。这个术语是由西方引入,也是中国文学实践的产物。“语象”概念对中国文学从外部研究走向内部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也成为中国文论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语象在我国开创、讨论、拓展、提升等进行历史回顾和展望,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与文学的关系,而且能够在图像时代的今天更好地将语言与图像结合起来,也有助于语象中国化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的语象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杨虹 《职大学报》2013,(1):71-73
梳理翻译的语言学派对普拉斯诗歌译介的对比研究多以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翻译为取向,而忽略了其诗歌译介在目标语文化中两种接受者的感受是否相等的问题。虽然等效译论非议众多,但按照等效论的观点,译文必须在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关键意义,这无疑给诗歌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思维导图能够分析语篇,图像记忆则可以帮助联想与记忆,二者的结合有利于教材中语义的表达。“以图释文”的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可以借助“导图+图像”来解读小学英语教材的语篇,即把语篇中的结构转化成导图,把语篇中的内容转变成图像,绘制成对应的案例,将语言材料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导图+图像”材料,让语篇重新在脑海里加工,展现为一幅幅既形象又生动的图景,以构建知识网络、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形成科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善于抒发田园隐逸之乐,谢灵运长于刻画山水景色之美;陶渊明是魏晋诗风集大成者,谢灵运开创了南朝一代新风。本文试图从审美追求、语言艺术、题材形式、意境创造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其诗歌审美艺术转变。  相似文献   

12.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关学意蕴。主要是主客体高度默契,诗情画意的有机统一。他的诗在寄情山水田园中显示归隐心态,把对禅和生命的理解化入对山水的观照之中,真正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探索,隐喻的研究内容已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拓展至篇章层面。隐喻作为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对文学篇章的语篇连贯和话语理解起重要作用。诗歌作为文学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以隐喻来构建整体篇章话语。艾米莉.狄金森和罗伯特•弗罗斯特语言风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隐喻性语言来表达内心抽象的情感和深刻哲理。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以艾米莉•狄金森和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为语料,从诗歌主题、语篇连贯和文体效应这三方面阐释概念隐喻对诗歌篇章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影海报是包含文字、图像、颜色等模态在内的多模态语篇,构图意义是用来分析多模态语篇的视觉语法中图像三个意义层面中的最后一个,同时也是实现再现意义和互动意义的载体。文章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以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海报为对象,尝试对海报内容的构图意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一种幽玄深远、灵妙滑脱、不可凑泊的空灵美。其空灵美源自诗人的佛心禅性、诗意生活、唯美人生及"诗画合一"的审美特质;其空灵美具体表现在灵动的意象、空明的意境、虚实动静相生的活性语言及诗化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6.
空语类是生成语法中很重要的一个研究议题,虽然没有语音形式,但其不论在句法层面还是语义层面,都是客观存在的。本文通过简要性论述,提出汉语中各学者对空语类的不同见解,从而说明认识和理解空语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分析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流变,根据各时期的情景表现特点,可将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分为景物手段化、对象化、主体化、意理化等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一、高中必修教材的图表特点高中地理教材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配图、插画、照片丰富多样、吸引力强。它们寓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构成一个庞大、完善、独具魅力的图像系统。就教材图像系统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地理景观图类和地理专业图类。就教材图像系统的地理能力培训意义来看,地理专业图类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甲等———能力培训内涵丰富的图像,它们在教学中能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地理知识运用、迁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乙等———能力培训内涵较丰富的图像,它们在教学中易于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学注重诗歌的形式之美,从语言的辞采、声律、对仗、用典等各个方面切入诗语内在特征的研究,以此强化诗语的审美特征,增强诗语符号的可感知性,使诗语在外在形式上即获得普通语言所不具备或不明显的艺术特征,在能指层面以巨大的作用构成诗歌的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分析古典诗学对诗歌语言特殊结构方式的体认.诗歌作为语言的一种存在方式,它的魅力就包涵在语言结构系统之中.诗人化意为象,炼意成境,以明象、设境来明心达旨,传情表意.中国古典诗学对古代诗歌语言以象、境作为中介传情达旨的独特结构方式,对诗歌的情性意旨与诗语构造的象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能指与所指的双重层面,寻找诗语生成的基质和诗语的美学因子.它认为明象、设境是诗歌传情达意,构选诗味的有效途径,但象、境本身又不是诗歌语言的最终目的,而只是实现意义生成的方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意义的生成得以以此为基点,不断向外拓展,从而把主体的情兴体验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