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由象而境,由境而情是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扑捉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突破意象表层含义去体悟其内在意蕴,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感情的关键。领悟诗歌主旨,从中获取不为自己所亲历的人生感悟,体悟另类情感,以提升自己生活品味,感受阅读的愉悦,是我们读诗的目标之一。由象而境,由境而情方能"曲径通幽"。  相似文献   

2.
意象派简介     
杨松 《科教文汇》2011,(19):81-82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意象派,从其发展的源流、理论主张和发展阶段、代表人物等方面出发,对意象派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简要的评价。通过对意象派诗歌的分析,从而了解意象派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3.
赵晔 《科教文汇》2011,(23):88-89
"意象"作为创作主体以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寄托着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思。因而,对"意象"的解读是整首诗歌解读的关键。所以,我们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些关键的"意象",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整首诗词,以达到体会全诗思想情感的目的。本文选取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有关"月亮"意象的诗词,以相关语句为切入点,分析了诗文所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华夏集》是庞德翻译作品中的代表作,已成为英语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但是由于其创造性的翻译,背离了传统的翻译标准,这个译本在国内的评论界历来备受争议。如果从庞德诗学思想出发,就会发现,这些“背离”之后主导思想,也就会对他在这个译本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从新雏度来认识。从庞德的诗学历史观和诗歌本质观两方面,探讨了其诗学对译本选择和翻译标准的影响,并分析了在译本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殷夫的生命,与他生前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与他寄托革命理想的都市——上海,紧紧联系在一起。都市是殷夫诗歌中始终存在着的潜在的创作背景,即使是在象山创作的诗歌也不例外。本文结合殷夫的生平和革命经历,对诗歌中的意象展开分析,初步探讨了都市意识在其诗歌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殷夫的生命,与他生前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与他寄托革命理想的都市--上海,紧紧联系在一起.都市是殷夫诗歌中始终存在着的潜在的创作背景,即使是在象山创作的诗歌也不例外.本文结合殷夫的生平和革命经历,对诗歌中的意象展开分析,初步探讨了都市意识在其诗歌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诗歌生命的细胞,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也是中国诗歌最具民族特色的美学品格之一。透过陶谢诗歌意象的比较,来探讨他们寄托的不同美学追求、精神追求,从而展现他们的情感、意志、性格及其处世操行。  相似文献   

8.
胡英 《科教文汇》2014,(19):108-109
伊丽莎白·毕晓普纯净而细腻的诗风让她在当代诗坛中备受欢迎,作品历久弥新。毕晓普深受17世纪英国经典诗人乔治·赫伯特的影响,首先,她从赫伯特那儿学会使用朴实的语言和纯粹的意象,使其诗歌呈现出纯净而清晰的质感;其次,在诗歌形式方面,她和赫伯特一样不断创新,很少重复,追求完美的诗歌形式,让她的现代主义思想披上传统的外衣;最后,在宗教诗歌方面,她吸取赫伯特宗教诗歌中的精华意象,辅之以现代主义的独特视角,低调地展示现代人的困惑和现代文明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服装仿生设计通常采用直感象征的具象手法和含蓄隐喻的抽象及意象手法来实现,服装是以人为主体,装饰人体整体审美形态,表现为具象仿生设计、抽象仿生设计、意象仿生设计三个方面,体现自然界鲜明生动,自由度大,而且隐而不显,使人回味无究,具有独特的视觉艺术魅力和内涵。  相似文献   

10.
伊丽莎白·毕晓普纯净而细腻的诗风让她在当代诗坛中备受欢迎,作品历久弥新。毕晓普深受17世纪英国经典诗人乔治·赫伯特的影响,首先,她从赫伯特那儿学会使用朴实的语言和纯粹的意象,使其诗歌呈现出纯净而清晰的质感;其次,在诗歌形式方面,她和赫伯特一样不断创新,很少重复,追求完美的诗歌形式,让她的现代主义思想披上传统的外衣;最后,在宗教诗歌方面,她吸取赫伯特宗教诗歌中的精华意象,辅之以现代主义的独特视角,低调地展示现代人的困惑和现代文明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朱彪军 《科教文汇》2011,(4):I0001-I0001
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著名的诗《在地铁车站》这样写道:“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这些年,每到节日期间,我在车站看到那些涌动的人群就会想到这首诗。我喜欢看庞大的人群中浮现出的一张张脸。这些脸是最为生动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戴斌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257+256-257,256
由于传统意象精神是我国特有的美学思想,因而对于中国油画家来说,当油画不再拘泥于技巧而强调思想内涵的时候,从传统中寻找作品新的灵感也是形成自己绘画语言和风格的必然选择。意象油画其表现语言具有油画艺术的一般特征,但是由于创作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追求的不同,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它更倾向于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是油画同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李浩宇 《科教文汇》2009,(23):265-265
黄宾虹是中国几百来才一出的杰出的学者型美术宗师,其笔墨神趣跳出前人的画法圈子,远离千人一面的俗习,意象弥漫着民族时代进取的审美风貌,他的艺术思想和山水画创作,有着鲜明崭新的艺术观点。以“浑厚华滋”作为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和美学品评标准,其笔墨奇妙,画学思想有无比的生命力,直接影响着后世的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14.
崔允瑄 《今日科苑》2010,(2):268-268
意象是诗歌中作者借以对读者产生精神刺激的审美对象。 诗歌的总体效果是意象的有机结合,意象是现代诗的中心构造原理。Brooks Warren说:“诗歌意象是对于任何东西的感觉体验的再现”,意象不是单纯的心灵的抒发,同时也包括了形成感觉的形质。李白凤是20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中的一个独特的意象诗人。  相似文献   

15.
章瑾 《科教文汇》2009,(1):252-253
意象是设计艺术制作与欣赏的关键所在。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是指承载内在心意的形象。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其意象的形成过程与诗歌意象的形成过程,在第一个环节有所不同;即诗歌是由文字转化成形象,而设计艺术则是由其视觉形象转化为使用者或欣赏者的联想形象。意象的审美本质是一个移情的过程。设计艺术之意象可以分为形态意象、氛围意象、动作意象和人格意象等。要准确恰当地表达设计艺术中的意象,应该恰当地使用“道具”、重视抽象的造型、含而不露、避实就虚和注意留白与细节。  相似文献   

16.
细读徐迟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诗歌,审视徐迟不同阶段诗歌存在着“三十年代,追慕现代派诗歌的意象技法”、“四十年代,被放逐了抒情的诗歌成为时代的号角”、“五十年代,唱着颂歌的诗歌成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的差异性,与此同时,徐迟不同时期的诗作又葆有着“幻想”、“用诗意的心灵眷恋着故土”的共通性,原因在于徐迟始终将个人的创作和祖国的前途命运、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意象始终作为重要的艺术策略运用其中。不论是1980年代"黑夜"、"死亡"等面向躯体的意象建构,还是1990年代至新世纪以后,"植物"、"家居"等日常生活场域的智性之思,以及面向底层社会的"工业"、"疼痛"等意象所产生的切身体验,均展现了女性诗歌对意象艺术的重视与探索。意象艺术使得女性诗歌的审美日趋多元,对诗歌本体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张琴芳 《科教文汇》2008,(3):136-136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意象的再现是诗歌翻译的核心问题。拟形诗的意象是内在意义与外部形态的完美结合。翻译过程中,拟形诗的形态再现与内容再现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刘晓 《科教文汇》2008,(3):140-140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意象传递着诗歌的信息,是构成意境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手段和途径。古典诗歌里有众多的意象,如果想要深入地体会作品的意境,那就离不开对意象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因此,在翻译古诗的过程中,尽量完美地再现乃至深化意象才能保证译作的忠实性,进而起到烘托和渲染意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毛文静 《科技风》2011,(8):199-200
诗与歌在古代是有分别的。《说文解字》中记到:诗,志也。歌,咏也,从欠,哥声。《尚书.尧典》亦提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因此,诗与歌,声与律,其实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因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可以吟颂的,大多数诗歌都可以配乐演唱。王士禛身为清一代宗师,家学渊源深厚,自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其诗歌风格多变,内容丰富。诗歌能传情,因而其创作,包括他后期所推崇的诗歌,本身就体现出清灵的音乐美。《唐贤三昧集》作为王士禛晚年所辑的唐诗选集,体现了他对盛唐之音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