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长编体产生并确立于宋代史学家利用档案编修当代史的过程中,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史上,具有创制立范的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对长编法略有所知,但对长编体却知之甚少。为此,本人略陈管见,以教同仁。一、长编体的创制历程长编体源于长编法,长编法创制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步骤是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削定稿。由此可见,长编只是司马光组织编写《通鉴》的一个编纂步骤,其重点是依据丛目的规范和指引,对事目下附注的全部史料进行鉴别、筛选,并抄目排列,成为《通鉴》的史料汇编。长编既是作丛目的直接目的,又是撰写《…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30日,北京某报一版刊发了"五一"长假期间北京天气情况的报道.该报道的标题是"京城五一沙尘‘休假'",其中"沙尘‘休假'"这一说法不妥当.  相似文献   

3.
法家的"以法治国",前面省略了一个主语,即君权。一则"以"字,已然表明君权凌于法权之上前些时"百家讲坛"开讲诸子百家,一次聊天中,朋友说主讲人好像把法家的"法"和今天的"法治"有所连接。朋友语焉不详,我回来后便上网查询。在"儒法之争"的开头,有这样介绍法家的文字:如果孔墨的主张是"治病的药",那么,"法家的主张,却是‘杀人的刀'……那么法家的‘刀'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以法治国'呢?"  相似文献   

4.
"影视报道"定义于电影电视的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的基本传播功能,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或"历史事件的报道",核心功能是告知事实的"报道".针对"影视报道"百年来饱受事实失实的"假面"困扰,本文在能指、所指语言结构和"媒介事件"原理语境下,拟从"影视报道‘假面'困扰源自语言能指、所指结构原理的失衡"、"影视报道‘假面'的本质是演绎‘媒介事件'"、"‘大摄影'技术语境下影视报道的‘假面'消遁与真实回归"、"‘伪记录'演绎‘艺术记录'的有限空间"四方面探寻影视报道守真品格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王巧凤 《出版参考》2005,(11):46-47
张光芒认为,新世纪文学如今正经历着继"文革"结束,90年代初之后的"第三次"转型:"价值取向从受理性压抑时所追求的‘我需',变成了没有理性约束的‘我要',即从‘需求'到‘欲望';网络的普及和传媒的发展使得文学叙事话语从渐变到质变,表现出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转型的端倪;世纪之交的伦理生活出现了泛审美化倾向,并延伸到文学领域,从而催生了文学精神从‘审美'到‘泛审美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面对汹涌澎湃的网络新闻,究竟应该如何去评判呢?笔者想从以下几点谈谈看法. 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 所谓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  相似文献   

7.
童霞芳 《兰台世界》2005,(15):68-69
老子姓"李",叫李耳,外字聃(外字如同外号,诨名).何以又叫做"老子"呢?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早先只有"老"姓,而无"李"姓."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①但<史记>明说老子姓"李",如果司马迁的记载并没有错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李耳长寿,②外字"聃",所以人们称他为"李聃"."老"是寿老之称,不是姓氏之称;出于崇敬,后来又在"李聃"称呼的基础上称其外字,而缀以"子"这一尊美之词,所以便有了"老子"之称.老子,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替老子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有关老子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8.
"付费采访"又名"支票簿新闻",英文为"check-book journalism".美国杰克·尼奥纳德和乔·索茨曼对于"支票簿新闻"这一词条的界定比较随意:向消息来源付费,让他或她说出自己的故事.香港传媒评论员赵眉则称:"‘支票簿新闻'是指新闻机构主动或被动地用金钱,向包括政府公职人员,如警察、消防员、海关或医疗人员,或向商业机构或私人团体的人员,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的人员,购买消息或通风报信,有关金钱亦即俗称‘线人(针)费'或‘针钱'.这些活动多为幕后交易,有时会涉及贿赂与贪污行为.‘支票簿新闻'也包括新闻机构用钱向新闻来源购买独家采访机会、消息或额外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描述建国初开展的"批判<武训传>运动"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指明这是建国后"以<人民日报>为核心,发动、引导"的第一场思想改造运动,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场所'进行‘表达、检验、相识',进而铸就党所倡导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改造模式.而这一模式又成为日后进行思想改造运动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0.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作为修武人,曾多次游历县境北部的百家岩,在此曾作长诗<题西白涧>,由此,使西白涧也成为百家岩重要一景."这两段话均摘自"百度百科"的"韩愈"词条.韩愈究竟是哪里人?百度的说法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1.
大泛视觉传播时代,广告借助于大众传播工具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但"许多广告为迎合人们的某种意识和趣味,赤裸裸地宣扬‘享乐至上,物质至上',‘一旦拥有,别无所求',‘高贵品质,高雅享受',‘贵族风范",因此,有学者批评广告败坏了社会道德,没有发挥广告的社会文化功能.不过,同时有观点认为,广告本来就是一种营销的工具,广告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它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2.
"焦点访谈"因为舆论监督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敬一丹则因为"焦点访谈"而成为一位名牌主持人.关于"焦点访谈",敬一丹曾说过一句话:"‘焦点访谈'是让社会保持痛感.我们社会不能麻木到连痛感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13.
崔恩卿最近出了一本诗集和一本画集,<信报>刊登了一篇特别报道"一段报业佳话",正是关于两部新作的讨论.画集叫<崔恩卿心画>,诗集叫<渔者心曲--崔恩卿报业诗话>,他在自序中写到:"时过境迁,回头看看这些‘白纸黑字',那些已成‘陈迹'的情景又浮现出来.情境之中,也还有些回味."  相似文献   

14.
"我们要在税务干部中强化三种意识:第一,档案是税务部门依法治税的‘晴雨表';第二,档案是检查工作作风是否扎实的‘试金石';第三,档案是实施责任追究的‘杀手锏'."北京市怀柔区国税局局长郑怀远如是说.为了提高全局税务干部的档案意识,充分发挥档案在税务工作中的作用,郑局长畅谈了全局上下,有重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加强档案管理的"四结合一落实"活动.  相似文献   

15.
郭丽云同志在<编辑学刊>2000年第二期撰文,提出的"倒审"编辑工作现象应该说是有实际意义的;但称其为"倒三审制",而且是"剔除‘三审制'的弊病"的措施,理论概念和实际应用都有明显错误.  相似文献   

16.
读了<北京档案>第五期刊登的西阳同志的杂谈<是缺"米"还是缺"巧妇"?>后,很受启发.我同意作者的观点:"档案部门搞不出高质量的编研成果,并非缺‘米',主要是缺‘巧妇'."  相似文献   

17.
徐利刚 《新闻记者》2008,(12):81-85
"在‘鸟巢'的中央,高举火炬的李宁腾空而起,在体育场上空的‘空中跑道'上奔跑起来.与此同时,一幅中国式画卷沿‘空中跑道'徐徐展开,‘祥云'背景的画卷上呈现出奥运圣火在各地传递的动态影像.画卷完全展开之时,高高的火炬塔出现了.此时,全场屏息,一片寂静.  相似文献   

18.
邢小群 《出版参考》2005,(26):25-26
郭沫若原来是尊孔的."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此,郭沫若却有不同看法.他在给宗白华的信中说:"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的‘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的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的存在,便是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是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主',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是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  相似文献   

19.
如何塑造谈话节目的品牌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目是媒介的"产品".通常说"做节目",实际上是在"做品牌":"通过节目品牌的建立,培养和维持一批忠诚度很高的受众;通过节目品牌的一贯性和持续性,使自己传播的信息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认识社会、判断问题的基本资讯‘支点'".  相似文献   

20.
电子文件是"虚拟文件"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电子文件的认识中,有些学者认为,电子文件是"由一个实态文件变成作者和读者理性的或虚拟的概念","在计算机终端瞬间看到的虚拟或逻辑数据窗口",有的学者更直截了当:"电子文件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虚拟文件'和‘虚拟档案'时代,在这个时代,传统档案记述中极重要的实态文件已不复存在."而在<辞海>中,对"虚拟"的解释是: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假设的、虚构的.那么,果真能笼统地将电子文件称为"虚拟文件"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