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制定教学目标要体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意识。要明确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不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知识目标上,而是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兴趣得到培养,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得到熏陶。如《声音的产生》一课,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核心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记住“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过程,会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使学生在不同的物体发声的现象中,去观察、去探索,运用“求同法”归纳物体振动发声的规  相似文献   

2.
在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内容中,课题的学习重点之一是通过探究实验感受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探究实验:第一个探究实验是"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第二个探究实验是"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发声体的振动较微小,学生不能完  相似文献   

3.
《无处不在的声音》是牛津上海版自然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声音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声音的感性认识。本单元教学是在学生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不同的声音给人不同的感受等有了初步了解的学习基础上,从“各种各样的声音”导入,围绕一个个主题引导学生研究简单的声音现象。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传递信息;声音的轻响、高低(包括乐器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正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84页有这样一个实验:用话筒将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转化为电流,并将这一电流输入教学示波器,从而显示声音的频率,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按照课本提示,如果想要开展这一演示实验,话筒作为将声音转化为电流的设备就是必不可少的。但按照中学物理实验室的配备标准,话筒仅仅是选配设备,又因为其价格昂贵,所以许多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实际上没有配备话筒,导致这一实验无法进行。本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试验发现,可以用以下两种设备代替话筒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5.
1教具装置(见图1)。2特点和用途(1)特点①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及视觉暂留现象设计而成。②音叉的振动由于振幅很小,通过音叉振动成像仪可以观察它的运动图像。③制作材料成本低,呈现的效果好。(2)用途可应用于常识课和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既能听到音叉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又能看到音叉振动所产生的曲线图像。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关于声学的教学,所有的教材都是启发学生凭听觉去感悟“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等知识点。笔者自制了一件教具,它能在听到声音的同时,在毛玻璃屏上看到发声体的振动规律,并且能用光屏上光斑移动快慢(频率的大小)来判断音调的高低,由光斑的位移(振幅)大小来反映声音的响度。它能演示次声波、声波、超声波不同波段的振动现象。全套装置声图并茂,组装成一体,便于携带,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吴据江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17(7):40-40,F003
传统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很难直观、形象地演示阻尼振动过程中振幅与时间的关系,前后周期间物体振幅的变化情况,振动周期的长短及整个振动过程中周期是否衡定等有关的特性也不能直观地显示,更不用说把振动物体的振幅和周期实时地量化并将振幅与时间的关系图形象地画出来。借助计算机进行物体阻尼振动的演示是理想的选择,它不但能直观显示物体振动的阻尼特征,而且能够反映出振动物体振幅与时间的关系,量化幅值。  相似文献   

8.
小实验荟萃     
声音具有能量,它表达了物体的振动,当声音传递到人耳引起耳鼓膜振动时,我们可以感觉到声音。它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声波。下面介绍用声音“吹灭”蜡烛实验。  相似文献   

9.
滚动轴承的振动形式及振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滚动轴承几种振动形式原因的分析,得出了滚动轴承在滚动体大小不一致的情况下所产生振动的方程式,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出,引起轴承振动的原因很多,轴的不平衡及滚动体直径大小不同时,都会激励出不同的振动频率,使轴承产生振动。  相似文献   

10.
拟声动词是动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针对拟声动词进行研究的文章尚较少见。对"非生命物体类"拟声动词进行分类,将"非生命物体类"拟声动词分为"敲击类"、"摩擦类"和"破裂类"这四大类拟声动词,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拟声动词的构词特点和搭配性能。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气缸盖振动的自回归谱分析与状态监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监测柴油机气缸盖振动信号,分别采用自回归谱方法和Fourier谱方法作分析处理,对柴油机进行状态监测.研究气阀敲击及气缸内燃气激励引起的气缸盖振动特征,并给出适合于柴油机振动状态监测的判据.研究表明,利用气缸盖振动信号监测运行中气阀间隙的变化和各气缸内负荷的变化是有效和可行的;基于参数法的自回归谱分析比Fourier方法估计得到的谱线更光滑,频率定位更准确,更适合于柴油机的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12.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听听声音》一节,安排的第三个活动是“分辨声音的变化”,其中让学生通过敲击几个杯体相同,盛水自多到少依次排列的玻璃杯(如图1),分辨声音高低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在龙首一级水电站4#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中,经常出现剧烈振动,对该故障进行多次诊断和处理后,最终找到故障原因是轴系产生了自激振动,而主轴的刚度是引起自激振动的内因,水力是诱发自激振动的外因.同时,提供了故障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在实际使用中有效解决水轮发电机组运行中剧烈振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沪科版试验教材在本章安排了一系列的自然声音现象和生活声音实例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 ,促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物理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分析 ,获取了“声音传播”的有关条件方面的知识。并从生活中去体会“声音的音调 ,响度和音色” ,以及与这些要素相关的因素。利用科普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噪声防治”、“超声波应用”方面的声音知识在科技中的应用 ,拓宽了学生对声音世界的认识。本章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如下 :①学生探究性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②教师教具演示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一、早期的卡莱都丰仪 最早将发声物体的振动用光图象显示的仪器叫做卡莱都丰仪(Kaleidophone),其实验结果发表于1827年,由查理·惠斯顿首创。 实验采用一根细钢棒,直径为0.1英寸(约2.5mm)。将其一端牢固夹紧,另一端可自由振动,自由端的长度约为10英寸(约25cm)。敲击自由端使棒横向振动时,端点的振幅可达1英寸(约2.5cm)。 在自由端的端面上粘结一粒微小的玻璃珠,并在玻璃珠的附近设置一个强白炽光源,令玻珠将光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中有关单摆振动图象的演示实验,使用的是沙摆。在实验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图像曲线不均匀,有时漏孔被堵。②教师演示时学生不易观察。因为沙子撤出的图像是在水平面上,要想立即看到图像必须近距离观察或借助于正投影。③沙子用起来不卫生、不易收拾。经过不断实验,我们最终制作出一架简单、实用的单摆振动图像演示器,利用水流将单摆振动图像由平面图像变成立面图像,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振动与声音》(上海实验教材第五册)的教学重点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学难点则是产生声音高低的原因。 按教材安排,这节课以实验为中心组织整个教学活动。用吹、拉、弹、敲的方法使各种乐器(笛子、二胡、吉他和鼓等)发声,通过调节橡筋琴橡筋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探究声音高低的原因。由于师生实验中受到各种因素限制,如:学生实验时操作方法不当,使用实验器材不一,教师演示若不得心应手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对实验器材梢加设计改进,并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教学效果自然好多了。  相似文献   

18.
1教具装置图(见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特点:用剖面模型可以清楚观察扬声器内部电流信号转变为磁信号,从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力,再转换成纸盆的振动产生声音。操作简单,演示效果好。用途:用于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电与磁》中电磁继电器与扬声器一节,讲解扬声器发声原理。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自然第五册第七课里,讲到了声音产生的原因。书中设计了拔动尺子和挑动绷在盒子上的橡皮筋振动发声两个小实验。这两个小实验简单易行,也能说明“振动发声”这个道理。但如对书中的设计稍加改进,则更有助于学生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理解。同时,又能作为第八课里声波传播的模拟实验,说明声波传播的形式和特点。实验改进及使用方法如下:如图取二个边长大于或等于二十厘米的正方体盒子,拿去盒盖,在盒身上绷两根橡皮筋,并使它们的交叉点处于盒子的正中央(见图中A处),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组有关声音的科学小实验。实验材料易得,制作简便,作为学生兴趣实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振动发声,声音的传播以及应用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