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赛未能按时进行,由于天气不好”之类的因果复句时见于卷头报端。这里,“由于”一词用法失当。“由于”是一个因果连词。在句子内部,它和“因为”、“所以”、“因此”、“因而”等所表示的组合关系都是因果关系。但是,它们在用法和表意功能上却不尽相同。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中,如果用“由于”,则必须把表结果的分句放在前面,而不能放在后面。开篇例句的正确表述方式应是:“由于天气不好,比赛未能按时进行。”倘若非把表示结果的分句置于前面,表示  相似文献   

2.
4、分合性顿歇在并列关系之前,往往有导属性词语:并列关系之后,往往有总括性词语.领属性词语之后总括性词语之前,都应有长于并列关系之间的停顿,这样就形成了合一分一合的关系. 如:“不能干好和干坏一个样。”“不能”后面,“一个样”前面宜有停顿,“一个样”之前的停顿可比“不能”之后稍短,“干好和干坏”中间不能安排停顿。  相似文献   

3.
引话与标点     
引话(即引号内引用的部分)被组合到新的句子中以后,它最后的原标点符号一般不再保留。否则,将影响新组合句子的结构和语意的表达。例如: 有三个外村卖萝卜的看不惯,说了句“你村书记咋这厉害?”的话,刘建志便把他们追回村里,打了一顿,关了一夜…… (中国农民报1982年3月21日) 引话“你村书记咋这厉害”被重新组合后在句中不再有独立性,它和作者自己叙述性的话“说了句”、“的话”衔接紧密,读起来没有疑问语气,没有停顿(问号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和较大的停顿),这样,这个问号已失掉了原有的语法功能,不能再照引下来,应该删去。如果保留,便造成停顿,使后面的“的话”游离句外,叫读者难以理解句子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新闻标题讲究美感,使用对偶是造成这种美的因素之一。 “对偶”这个词,“对”表示对称,“偶”是双数的意思。对偶辞格,即是用一对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分句或词组连在一起,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从结构形式分,有词组对词组的对偶与句子对句子的对偶两种。如: (肩)江泽民访欧期间看望我使馆人员时语重心长地说  相似文献   

5.
分清主动和被动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生者,这种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如“他拿走了《新华日报》。”或者选用被动句,如“《新华日报》被他拿走了。”报纸上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在复句中,几个分句有的是主动句,有的是被动句,分不清主动和被动,前后主语不一致,造成语义不连贯,表达不清楚。例如:  相似文献   

6.
去年12月24日的《光明日报》,在“语言文字”专栏刊登一则题为《顾此失彼一例》的短文,指出“她绣出的花布既快又好,从未退过货”一语,有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文章分析说,复句中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花布”,谓语是联合词组“既快又好”,说绣出的花布“好”可以,“快”则不通。这分析是无懈可击的。但文中提出将这个句子修改为:“她绣花布绣得既快又好,从未退过货。”却又出现了新的语病。修改后的复句,主语显然是“她”,谓语是动词“绣”,宾语是名词“花布”,“绣得既快又好”可看作补语。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显系承前省略了,当然也是“她”,这样就成了  相似文献   

7.
一个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一个句组(也称句群)或文章段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单句,以及复句)组成的。无论是分句,还是句子,当它们多个连在一起组成复句或句组、段落时,它们之间就在意义上或结构上发生这种或那种关系而有机地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但其中的每个分句,或者每个句子,却仍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和表达这种意思所必备的结构形式,它们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例如:  相似文献   

8.
编校手册     
正"该机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性能稳定、操纵方便。"这句话中顿号的使用是否正确?答:这句话中顿号的使用是错误的。用顿号点断的只能是并列的词或词组。题干句子中三个顿号隔开的部分之间虽然是并列关系,但是这几部分都不是词组,而是分句,因此应将顿号  相似文献   

9.
“的”“地”“得”的使用及其区别曹玉婷“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在文章中使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它们主要是附着在真地语言单位的前后,用采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三个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相同,都读轻声“de”,在词语和句子中各自有各自的...  相似文献   

10.
复句与句群     
单句是最小的语言表述单位,而复句,则是单句的扩充。我们在需要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时,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这就构成了复句。进入复句后,原先的各个单句就成为复句中的分句,各分句之间小的停顿,一般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结束时有大的停顿,则常用句号、问号、叹号等表示。 复句对单句的扩充,不是简单地表现为语言单位增多,句子加长,而是指由逻辑关系联缀起来的句子关系的增加和意义的复杂。也就是说,界定单句与复句的标尺不在句子的长短,而在于内部的结构状况。如果一个句子中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11.
常用的表示序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用“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最后”等,这些词语后面用逗号,不用顿号。例如: (1)产生于某些大学生中的“周末恐惧症”的根本原因何在呢?首先,这种现象是从中学到大学角色转换过程中的产物。其次,个别学生缺乏角色转换的能力和勇气。再次,学校缺少必要的设施和指导教育的措施。最后,学校没有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的带头作用。 “一是”“二是”“三是”等也常用来表示序次,这些词语后面一般不用标点,紧接着后面的话。例如:  相似文献   

12.
复句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1.分句间缺少必要的逻辑联系:复句的特点,就是几个分句必须具有必要的逻辑联系,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出现语病。例如:“我们需要认真总结一下几个月来的学习经验,因为我们的学习目的是明确的。”“他们家  相似文献   

13.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复句中,各分句之间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常常通过一定的关联词语来表示。有些关联词语可以单个地使用,有些关联词语则需要成对地使用。比如,在表示转折关系的偏正复句中,可以只在正句里用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如“可是”“但是”“然而”“但”“却”“不过”等;也可以成对地使用关联词,如在偏句中用表示让步关系的“虽然”“尽管”等,在正句中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可是”“但是”“然而”“还是”等。使用成对的关联词,表示转折意味很重,分句间在意义上明显对立;使用单个的关联词,表示转折的意味较轻。当然有时也可以一个关联  相似文献   

14.
生活如舞台。生活中出现的某种反常、意外、误会、巧合等等,有时表现出浓厚的戏剧色彩,令人捧腹又发人深省。刊载于《亚洲华尔街日报》上的电讯《朝韩两国间非军事区是动物的避风港》用轻结构表现重主题,就给人这样的感受。 电讯从一场误会写起,用了三个多自然段来叙述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你看,在朝韩边境的非军事区,亦即两国的战火隔离带,一男子“蹲伏”在灌木丛后面,用望远镜“眺望”戒备森严的北方,又不时对着录音机“低声细语”。他一定是早被盯上了,一队韩国士兵突然跳出来将这个可疑男子团团围住。男子抗议,但士兵们当…  相似文献   

15.
“被”字句在说话或文章中,同其他句子一样,也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上下文的关系之中,与别的句式配合使用。因此,它必然要和上文或下文的句子发生这种或那种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也是用好“被”字句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处理不好,自然也会产生某些语法错误。本文所要谈的是“被”字句在与其他句式配合使用时所出现的错误,另外附带提一下“被”字的词序问题。一、与主动句配合使用时出现的错误“被”字句经常与主动句配合使用,运用得好,可以收到极好的修辞效果,如以下二例: ①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  相似文献   

16.
三、谓语残缺谓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陈述主语“怎么样”或“干什么”的。缺少了谓语,意思就表达不清楚。有的句子开头提出一个陈述的对象(主语),后面却没有谓语来陈述它,这样主语就没有着落,成为“半句话”。这种语病叫谓语残缺。例如: ①一身身崭新的绿军装,一朵朵喜庆的大红花,一队队光荣应征的新兵开始奔赴全国各地军营。(《人民日报》1990年12月13日第一版) ②热心参加这场讨论的,从地域看,除西藏、海南两省区没有来稿外,其余28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读者参加。(《经济日报》1990年12月10日第一版)  相似文献   

17.
在句组中,那种只由两个或三个简短单句组成的简单句组,意思比较单纯,结构也简单,一般说来,组织和使用都比较容易。可是,复杂的句组,情况就不同了。这种句组,思想内容多,结构也复杂:它往往由众多的句子构成,而句子,可能是结构复杂的单句,以及复杂的多重复句,复句的分句又可能是复杂的句子形式;同时,它的结构层次也多,结构关系也复杂。这种句组,无论是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邻居家上小学五年级的玲玲拿着作业本来找我:“叔叔,老师让我们自选词组造句,你看看我造的这些句子对不对?”我接过作业本,见其中有个句子是:“趋之若鹜——清晨,运动场上很热闹,参加锻炼的人趋之若鹜。”我笑着说:“这个句子造得不好,参加锻炼是好事,怎么能用“趋之若鹜”呢?”“可是,我是仿照报纸上的话造的句,难道报纸上也会用错吗?”她似乎不服气,又回家拿来一张报纸,指给我看上面的一句话:“我区人才交流会上,教育成了‘热门’,人们趋之若鹜。”我苦笑着说:“是的,报纸上这儿是用错了。”我又向她讲了“趋之若鹜”的含义和词性。玲玲听了,又嘟起小嘴说:“原来是这样,老师还说课外看报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水平哩!”  相似文献   

19.
一家企业报刊登一篇短评《提高干部素质新举措》,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职工们说:‘这才真正体现了职工当家做主、行使监督的权利。’干部们说:‘作为干部,就要自觉地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这次评论是对我们干部的一次极大促进,这种形式好’。”这样使用引号是用得不对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引用一个人的原话可以用引号,而引用多数人的话是不宜于使用引号的,除了入党宣誓以外,多数人不可能都说完全一样的话,特别是一字不差的话还加  相似文献   

20.
“民族性”(或日“国民性”)是什么?一个民族能否被概括出若干“性”来?如果能的话,这样的概括在多大程度上是客观的、而非本质主义的?如果存在“民族性”的话,造成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的“民族性”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