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姚加炎 《视听界》2001,(1):12-13
本体论的本质和魅力在于追求事物的“终极”,这是由人类思维的本性决定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实践是人的存在形式,它即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也是人通向终极境界的唯一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实践本体论。”本试图从实践本体论的认识出发,对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体论的本质和魅力在于追求事物的“终极”,这是由人类思维的本性决定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实践是人的存在形式;它既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也是人通向终极境界的唯一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实践本体论。”本文试图从实践本体论的认识出发,对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作些思考。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半个多世纪前,陆定一同志对新闻的内涵和界限作了这样的逻辑界定。社会发展进步,新闻的定义也有新的拓展与诠  相似文献   

3.
正式提出如下新命题: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并从研究对象的性质、哲学基本问题、本体论追求以及其他学科的惯例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证。研究发现,人们试图用定义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方式从科学的研究对象———世界中来划分出专属于本学科的一个小世界。研究图书馆学人与这个小世界的关系问题就是图书馆哲学的研究对象。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本质的追求,其实质就是哲学的本体追求;研究对象因而被赋予了学科本体的意义。本体追求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过程而不在于获得终极答案。还以哲学的方式讨论了图书馆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展开方式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林爽 《新闻窗》2014,(6):96-96
今天,当代哲学由方法论研究转向本体论研究,新闻理论也追根溯源,开始从经验实践性研究转向本体论研究。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想主张把以人的生存活动为核心的社会存在作为本体,并以此区别于以与人分离的,抽象的物质或精神作为本体的古代原始的本体论思想。 什么是新闻本体论?这一在新闻传播当中最重要但却往往被忽略的课题,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这个问题让我突然有了很多感慨和深思。过去我们对新闻学理论的研究绝大多数的方向都是新闻的实践,这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黄立新 《大观周刊》2012,(47):15-18
文章围绕中国古代哲学的无、有这一对范畴,在弄清古代文献原文的原义、本义的基础上,解析了老子的道本原说。指出老子的无、有是专有概念。“无”、“有”皆指物;“无”、“有”合为道。道的主要涵义是本原,同时也具有本体和规律的涵义。老子的道本原说和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法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与信息检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体论(ontology)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是指哲学中研究世界的本原或本性的部分.不少哲学家把本体论看作是西方传统哲学思想(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主干或"第一哲学".从本体论的基本概念出发,哲学上把本体论定义为"对世界上客观事物所进行的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7.
档案学亦即档案事业的本体是人类实践活动,人类实践活动决定了档案事业的"有"与"是",决定了它"为什么存在"与"怎样存在"。档案学本体论是社会实践本体论,由此导出了档案学乃至档案事业的根本原则——与人类实践活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原则"具有统领意义,在档案事业的发生、存在方式、功能实现、历史发展、组织形态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决定性影响和指导意义,档案工作基本原则是其集约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传播哲学”是一个方兴未艾且内涵与外延尚未完全明晰的领域,它应和“传播的哲学”作出区分。彼得斯可被视为传播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从“哲学史”与“哲学”两条进路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将传播学从认识论的理解推进至本体论乃至存在论的沉思。但彼得斯的哲学体系矛盾地介于本体论与存在论之间,因此表现出观念层级上“未及‘泉’”、主体意识上“难忘‘我’”以及言说方式上“执‘云’亡‘月’”的三大弊陷。沿着彼得斯开拓出的路向,传播哲学应走向彻底的“传播存在论”,传播观念“存在-形上存在者-形下存在者”的三个层级也由是得以昭显。  相似文献   

9.
陶媛 《兰台世界》2017,(16):6-8
通过查找"本体理论"相关论文,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广大学者对本体理论在计算机或者是生物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集中且文献比较多,但是在档案学这一领域关于本体论的研究还是十分肤浅的。因此文章主要从本体论的角度,对档案学的学科特点、研究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证本体理论在档案学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薇 《大观周刊》2012,(7):32-33
“一”与“多”是一对在哲学是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范畴。古希腊的哲学家从泰勒斯到亚里斯多德一直都在试图从千变万化的感性事物中寻求其统一性,追寻世界本原,在“多”中求“一”,变中求不变。古希腊的宇宙论时期关于万物本原学说的嬗变经历了一元本原论、多元本原论和原子本原论三个阶段;经历从自因说到外因说再到自因说的过程;经历了思维方式从感性到抽象再到综合的转变,实现了本原学说的“正”,“反”,“合”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1.
在对已有关于信息本质及定义的理论学说进行批判性剖析的基础上 ,从“存在”这一哲学本体论范畴角度 ,对信息本质及定义作了新的思考与界定:文章突破了哲学界关于“存在形态”的传统理论 ,提出了将“存在”分为“实在”、“虚在”、“虚实在及实虚在”的新观点 ;并将信息界定在只存在于以生命体为主体方的关系中的“虚实在及实虚在”范畴中 ,认为信息是只对生命体有意义的“虚实在及实虚在”。形象而简单地说 ,信息是游荡于实在与虚在之间的“精灵”。  相似文献   

12.
何为编辑的“六元” 人类的出版编辑活动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实践内容。构成编辑活动的基本因素可以大体归纳为两部分:一是物质形态的。包括社会文化本体结构(简称“文本”)、组织收集获得的精神文化产品(简称“稿本”)和经过加工、准备传播的编定本(简称“定本”):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比美国现代舞奠基一代与现代舞新先锋派、新先锋派与新先锋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分析美国现代舞新先锋派“纯动作”转向的内涵——对灵肉一体化的身体的关注。身体成为意义的中心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整个西方学术界的理论焦点。它总是从意识和动作两个方面同周围的一切产生关系,现代舞新先锋派重视的是动作的存在状态,身体是感性的、偶然的和相对的生命存在本体,新先锋派舞蹈的本体论是一种生命过程本体论。  相似文献   

14.
哲学图书馆学在本体论意义上来说是属于人的,因为图书馆的本质是人类存在和活动的方式之一,是人在存有学上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之一。因此,所谓人文图书馆学就是哲学图书馆学。必须摆脱传统哲学主客观二分法的机械思维模式,克服自然主义谬误,真正进入哲学图书馆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5.
冯兰 《大观周刊》2011,(51):207-207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给我们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方法论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样就很容易让我们产生一个误区.物质等于客观.意识等于主观。其实二者从内涵到外延都有区别。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相似文献   

16.
对编辑美学原则及其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左军 《编辑学报》1995,7(4):224-226
“美学是哲学性质的科学,它对各门艺术理论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对于编辑艺术来说,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作理论指导,可以减少盲目性,使编辑审美追求由不自觉走向自觉,从而提高出版物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闻本体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定一对新闻报道(作品)的定义中包含着唯物主义本体论前提,但后来的研究者对此重视不够。·“新闻是属于精神世界”与“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提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没有离开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新闻,也不可能有与人类社会不发生关系的新闻本体。新闻本体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中。·新闻不是事实的反映,不是事实的报道,也不是事实的信息。新闻就是事实。新闻依存于人类社会,但并不依存于人的主观意识。新闻属于社会存在范畴,不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哪些事实是新闻,哪些不是,其决定因素不是事实本身,更不是传播者或传播媒介,而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知”的需要以及事实本身满足这种需要的程度。·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新闻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实。  相似文献   

18.
张阳 《大观周刊》2012,(12):172-173
古希腊哲学脱胎于古希腊神话,并受其母体影响巨大。随着古希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邦民主制的确立,人类理性开始觉醒,并逐步瓦解原有的神话思维。古希腊哲学继承了传统神话中关于世界本原的探索方向,但使用了自己的原则,即理性思辨。古希腊哲人把哲学的第一个范畴归结为本原,虽然借用了神的名义,但却是名副其实的理性分析,我们把这种理性神论称之为理神论。从泰勒斯的水到赫拉克利特的火,从赛诺芬尼的理性神到巴门尼德的存在,直到柏拉图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这是本体论不断深化的过程,更是理神论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本体思想史稿》方光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本体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核心范畴之一。尽管此前国内没有一本系统的中国本体思想史著作,但本体论研究始终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关注的焦点。老一辈学者熊十力、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贺麟、冯契、张岱年、任继愈等先生已经指出中国本体思想的某些特征以及如何研究中国本体思想的原则与方法。近年来学者们关于中国本体思想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其中王晓毅对玄学本体论的研究,赖永海对中国佛性论的研究,陈来对朱子哲学的研究,杨国荣对阳明心学的研究,郭齐勇、郑家  相似文献   

20.
岳红玲  秦娜  贾振霞 《大观周刊》2010,(41):19-19,16
“道”论是全部老子学说的核心,内容十分丰富。在老子的学说中,“道”不仅具有宇宙本原的意义。而且还具有规律、原则和方法的意义,不仅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而且也是人类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道”论还具有突出的无神论的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道”的内容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