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周轶 《科教文汇》2013,(7):44+46
不同的国度和区域具备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之间有着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的差别。主要从两方面介绍东西方礼仪教育研究的特色,一方面东西方礼仪文化教育拥有共通性,无论任何形式,都存在着固定或者特定的共通准则;另外一方面礼仪教育在差异的文化背景中又表现了不同的内涵和实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看重礼仪的"共性",尊重礼仪的"个性",可以增强我们对文化差别的敏感性以及对其他文化的顺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黄婉冰 《科教文汇》2011,(5):70-71,106
巴什拉《空间诗学》中的术语"Sublime"译入时遭遇到东西方诗学传统的碰撞。中西方诗学思想资源建构起它在中国诗学语境中的涵义,译为"升华",所蕴含的精神分析元素有些被扬弃。译介过程中的符号意义尴尬,引发了文化交流过程"文化间性"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的文化品位和管理水准,不仅表现在馆藏量、面积等上,还要看图书馆员是否既"知书",也要"达礼"。馆员是否懂得和运用社交的基本礼仪和遵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不仅反映该馆员的自身素质,同时也折射出该馆员服务水平。本文着重从图书馆服务中必须遵守礼仪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文明我先行"是中华文明礼仪的现实诉求,也是当代电大校园软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每位电大人安身立命的客观需要,更是电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抉择。每位电大学子都应在同学中争当文明的"先行者",每位电大教职工都应在学生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每位干部党员要在师生员工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全体电大人要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5.
许黎英 《科教文汇》2011,(2):166-167
目前如何"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礼仪是一种文化行为,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礼仪文化修养是高职生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通行证,是提升职业院校美誉度的有效途径,研究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礼仪文化修养对于"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碧雁 《科教文汇》2012,(17):166-167
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交礼仪的技能和素养作为一种个人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礼仪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必要性也日益突出。本文解释了礼仪的含义和其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的基本内容,并就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素质教育中礼仪课程的跨学科整合的可能性,提出礼仪课程理论讲授与各专业的行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为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推广和改革,乃至素质教育体系的深入和完善提供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罗曼予 《科教文汇》2011,(24):75-76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就近代科技的发展问题提出了"李约瑟难题",各国学者从科学史、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拟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出发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金品卓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153-154,15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方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本文将从交际方式、餐饮礼仪、服饰礼仪、个人人生观、社会习俗、等级观念等方面介绍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春荣  朱莉 《科教文汇》2008,(14):178-178
英语和汉语是有一定差别的,尤其在读一些英文作品时,要特别注意语言文化的不同。文章指出在理解东西文化背景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区分两种语言中称谓的区别,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东西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汉语是有一定差别的,尤其在读一些英文作品时,要特别注意语言文化的不同。文章指出在理解东西文化背景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区分两种语言中称谓的区别,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东西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黄敏玲 《大众科技》2013,(4):184-185,183
《职场礼仪》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职业素养课程,对培养高职学生礼仪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职场礼仪》兴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9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就业难度较男生更大。而先天弱势、综合素质低、外在形象不足和职场礼仪的缺乏,是制约女生就业的几大瓶颈。针对女生就业困难,武汉纺织大学高职学院开办学生社团"淑女班",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应具备的形象礼仪、气质修养、创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进行重点强化,以提高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女毕业生求职竞争力,最终实现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3.
孙婷婷 《科教文汇》2014,(35):60-61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主要以"远"、"近"与"上"、"下"有关的隐喻为例解析了《论语》中的空间隐喻。通过实例解读,作者指出了孔子达到"仁"的观点,即远离不仁便近仁;以及孔子对于社会秩序的观点,即社会等级森严,上行下效,恪守礼节,以进一步理解儒家思想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礼仪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将礼仪、风俗、礼俗、礼制等几个概念相互混淆的现象,这既不利于研究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礼仪文化教育与传播。这几个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已经具有了既彼此相关,又相互区别的含义。“礼仪”是全社会普遍认可的在风俗、礼俗基础上形成的,包括礼制在内的一般行为规范;风俗是具有民间特色,在特定范围内为人们所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俗”则是介于“礼制”与“风俗”之间的概念;“礼制”是形成为法规或政策的那一部分礼仪规范。它们在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显示着各自的重要性,发挥着不同的功用。  相似文献   

15.
杨勇 《科教文汇》2011,(10):104-105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强对世界的了解。"目前,多数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都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被誉为尤其重要的知识却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忽略,从而造成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匮乏,英语交际能力不容乐观的现状。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交际能力,本文从英语教学与中西社交礼节的关系入手,介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中西方社交礼节。  相似文献   

16.
高洁 《科教文汇》2011,(2):44-45
一直以来,我国儿童礼仪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一个科学的儿童礼仪评估系统。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儿童礼仪评估的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建构了儿童礼仪评估系统。我们认为儿童礼仪评估的内容包括交谈礼仪、服饰礼仪和行为举止礼仪;儿童礼仪评估的方法可以借鉴心理学中的量表法、教师评定法、同伴评定或提名法。儿童礼仪评估系统的建立是推动儿童礼仪教学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娟梅 《科教文汇》2020,(9):163-164
幼儿期是一个人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和建立。餐桌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饭桌上面的礼仪,是我国礼仪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幼儿进餐,我们往往只关注孩子每餐获得的营养是否足够、均匀。而忽视孩子在用餐时的教养。本文尝试细化孩子在园的进餐活动,以帮助幼儿习得良好的进餐礼仪。同时也为家长在家庭用餐时的礼仪做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英 《科教文汇》2013,(3):131-132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班级集体建设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班级集体建设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对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高职院校班级集体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期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为当前的班级集体建设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徐玲琳 《科教文汇》2012,(32):28-29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当今中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中学生在礼仪修养方面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探讨当代中学生礼仪修养的缺失的现状,通过分析中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中学生礼仪修养的相关对策,这些对策对提高中学生的礼仪修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