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据报载,河南焦作市柏留镇5名 小学生,在星期天相约去河里游泳,其中一名孩子因不识水性而溺水了。当时离他们游泳河段不远,有不少大人在劳作,如果其余4个孩子及时呼救,溺水孩子就会被人抢救上岸。可是,这4个孩子见同伴溺水,怕回家遭大人惩罚,竞然不敢呼救。更为严重的是,他们还把溺水同伴脱在岸上的衣裤埋到泥沙之下,订立“攻守同盟”,编造谎言欺骗大人,结果导致溺水孩子失去救助机会而身亡。事发之后,死者家长把4个孩子告上了法庭。经审理,法院认定4个孩子实施了“共同危险行为”,导致同伴溺水身亡,事发后又不及时呼救,还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是一种不作为行为。4个孩子对溺水同伴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鉴于被告均未成年,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所以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在同伴交往中,孩子有时会在未经大人许可的情况下便把家里的东西送给了小同伴。发现这种情况后,有的父母往往对孩子大肆责备,甚至逼着孩子去要回物品,有的父母却持无所谓的态度。前一种做法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后一种态度会使孩子误以为得到了大人的默许而不知错,于是愈演愈烈。这两种态度都是不正确的。父母发现孩子未经大人同意私下把家中的东西送人,应该冷静地了解情况,然后针对不同情况对孩子进  相似文献   

3.
暑假中,一名外校学生到我们镇走亲戚(到奶奶家),中午到方塘洗澡,结果溺水而亡。在事故调查中,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引起了我的警觉。原来,这名学生是同我校六年级姚辉(化名)同学一起结伴洗澡的。由于姚辉害怕被安全督导队发现,所以就没有靠近方塘,只是远远地看着。当那名学生溺水时,他没有呼救,而是悄悄跑回家里。溺水学生的奶奶上门询问时,他才讲了出来。此时,离那名学生溺水已有两个多小时。结果,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虽然溺水学生不是我校的,但看着其父母痛不欲生的惨状,我一点也不感到庆幸,特别是姚辉同学的行为让我的心情更加…  相似文献   

4.
《云南教育》2008,(22):47-48
下水游泳:冷静救人 1.发现同学溺水不要轻易下水救人,因为溺水的同学往往惊慌失措,会拼命抓住你,搞不好会同归于尽。你最好把竹竿伸给他,或者把救生器材扔给他,不行就大声呼救,请救生员或大人来救人。非下水救人不可,也要带上救生器材,从背后接近溺水的同学,把他稳定在水面上,等他镇定后,再把他拖上岸。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父亲得知儿子用一辆崭新的玩具火车从同伴那里换了一根跳绳,大光其火,把儿子骂了一顿;而另一位家长看到儿子把家里的闹钟拆得七零八落,则狠狠地把儿子打了一通。在日常生活的教育过程中,很少有家长对这些行为进行反思,问问自己,孩子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们常常是不假思索、不问是非地对孩子的行为加以批评、否定,以大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世界。 大人有大人的心灵世界,孩子有孩子的心灵世界,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童年时期,正是无忧无虑、自由嬉戏的时候,不该死死圈住他们,并强加给他们一些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所能承受和…  相似文献   

6.
沈大雷  杨广斌 《教师》2012,(21):8-8
“我防溺水有高招,大人陪伴第一招;我防溺水有高招,泳前热身第二招……”暑假前夕,一部名为《敲响生命的警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幻灯片,在扬州市各中小学校广泛播放。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部幻灯片的作者是扬州市副市长董玉海。  相似文献   

7.
有4个年龄相仿的少年,他们的父母都是同一单位的,这4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有一天,一个小伙伴不慎溺水,另外三个孩子居然既不呼救也不报警,“从容”地掩埋好小伙伴的遗物,若无其事地回家。  相似文献   

8.
金缨 《家教世界》2016,(4):10-11
当孩子遭遇同伴之间的麻烦时,大人应该选择站在他身后,鼓励他、帮助他,而不是冲在孩子的前面替他解决问题,更不能用错误对待错误。孩子跟小伙伴交往中遭遇麻烦的时候,家长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态度——站在他身后鼓励他、帮助他,还是冲在孩子的前面替他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解决当下孩子被欺负的问题,更是要从长  相似文献   

9.
高畅 《现代教育科学》2012,(2):14-15,25
一、以小事为切入点,灵活开展赏识教育常言道:"育人无小事",把许多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许多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为了优化班级管理,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每接一个新班,我都有意向学生渗透我们又组成了一个新家,唯一的大人和家长是老师,孩子不是一个,而是很多,在家通常是一个孩子几个大人,大人一般要帮孩子做事;而在班级这个特殊的家庭里,是一个老师几十个孩子,很多时候,不是老师帮孩子做事,而是孩子要帮老师做事。  相似文献   

10.
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大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魔新的环境。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才会爱交往、会交往。  相似文献   

11.
聪明是一种个人资源,从大人到孩子,人们都会为自己拥有这一资源而自信和自豪。所以,孩子都愿意别人夸他聪明,甚至有很多孩子为了得到聪明的"头衔",在同伴面前常常装作不怎么努力的样子,但  相似文献   

12.
学会拒绝     
现在的孩子渴望友谊,渴望被同伴接受,当同伴或好友提出不合理要求时,有些人会因为害怕失去友谊、害怕被嘲讽打击而违心去做;有些人拒绝了同伴,却因为担心对方误解而烦恼;有些人拒绝的方法不当以致友谊破裂。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有权利去拒绝别人,并要学会拒绝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许多孩子入园后会表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缺乏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缺乏自信等等。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在幼儿园开展了相关的教育训练.也请家长同步配合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邻居家有个小孩读小学二年级,在加入少先队时,申请书里写到红领巾像朵大鲜花,戴上很漂亮,也很光荣,所以我也想戴。而老师却以为认识不深刻,非得要小孩父母提笔代写方可入队。无独有偶,据某报载:某初级中学在发展团员时,老师要求学生写申请书时,写上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把人生的价值比作光和热,我不知初中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   我们在看有关少儿的电影电视剧时,孩子装扮成大人,看时令人捧腹,觉得带有艺术成分;现实生活中,孩子装扮成大人,让孩子说大人的话,做大人的事,模仿大人的举止,学大人…  相似文献   

15.
王磊 《内蒙古教育》2007,(10X):26-26
会游泳的人都懂得这样一个常识:一旦溺水了,最好的自救方法不是拼命挣扎,也不是大声呼救,而是尽量心无杂念,什么都不要想,全身放松。只要放轻松,就能浮上来。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们并不是死于溺水,而是死于自己求生的欲望。越是在困境中,焦躁而强烈的欲望就越会成为你的负担,它会拉着你一步步向深水走去。  相似文献   

16.
张小洁 《贵州教育》2010,(14):23-23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总希望孩子“听话”,而孩子们那种与生俱来的抗争精神,便在大人们一步一步的“听话”中给“抹平”了。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只具柳的轻柔,而不具松的刚毅,这不能不说是教育上的遗憾。最美的花,不但需要叶的衬托,更需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王娟 《宁夏教育》2007,(7):59-59
孩子偶尔说谎,大人还能允许,但经常说谎总会令人不快,有些家长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担心孩子品质变坏。其实,对幼儿说谎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而应仔细分析幼儿说谎的心理,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文萃》2001,(9):66
韩寒在接受一些记者采访时对教育提出批评。从事教育的大人——板着面孔,不了解孩子的世界“我那时动机很简单,就是想让那些所谓从事教育的大人看看,我们到底是怎么一个状态。但后来发现其实他们根本不会倾听我们的真实想法。他们基本上是与孩子的生活脱节的。他们每个人都以教育家的面孔忠告大家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  相似文献   

19.
我的孩子从小活泼可爱、聪明机灵、人见人爱。可自从上了小学便好像变了个人,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大人批评教育他,他就“强嘴”和我们对抗,让我们非常生气。现在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情况越来越糟糕。真不知以后怎么办。张东孩子“强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打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强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强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有时因为大人的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孩子才“强嘴”的。这是孩子为澄清事实而进行的“自我辩解”。这时候,家长应该耐…  相似文献   

20.
教育应是愉快的教育。有一位著名的校长看到一个男孩因为爬树,坐在树杈上玩耍,弄脏了衣服和手,被母亲训斥。他对男孩的母亲说:“其实,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惟一可以在树杈和客厅的椅子之间作出选择的时期,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大人不便这样做而剥夺孩子的这种自由权利。孩子就是孩子,让孩子成孩子才能培养孩子。”然而,事与愿违者在我国还很多。北京市教科院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坚持用“真心的微笑”去扩展学生本应是自由开放的心灵,而多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