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制开发出一种实用新型铅球投掷训练器,并运用该投掷训练器对铅球选修课的大学生进行一学期试验,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的投掷技术与运动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该铅球投掷训练器科学实用,符合铅球背向滑步投掷技术的原理与特点,能有效提高铅球背向滑步投掷技术和成绩.  相似文献   

2.
非投掷臂技术在推铅球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投掷臂技术在整个投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铅球投掷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摆动姿势、摆动路线和摆动时机对铅球的成绩有明显的影响.在铅球教学和训练过程中,除了重视投掷臂及身体的动作外,对非投掷臂技术在推铅球中的合理运用同样不能忽视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铅球技术教学课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铅球技术教学的实际,参考当今先进的投掷技术和理论,运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理论对铅球技术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旋转式"和"滑步式"铅球投掷最后用力技术的特点,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录像分析等方法对全国田径大奖赛男子铅球冠、亚军的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后用力初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铅球的平均速度(2.55±0.50 m/s)小于滑步式铅球的平均速度(3.29±0.34 m/s),最后用力后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铅球的平均速度(8.54±2.82 m/s)略大于滑步式铅球的平均速度(8.32±2.61 m/s);在最后用力的整个过程中,旋转式投掷技术中人体重心的平均速度(1.65±0.35 m/s)明显小于滑步式人体重心的平均速度(2.09±0.29 m/s);在最后用力初期,旋转式投掷技术中右侧肩髋速度均明显小于滑步式右侧肩髋速度,但进入最后用力后期,旋转式的左肩的峰值速度(4.6 m/s),明显高于滑步式的左肩速度(3.09 m/s),随后左侧肩髋速度降到最低点,出现了一个骤降的"拐点"。结论:1)旋转式投掷技术比滑步式在最后用力阶段更能有效的增大铅球的运行速度;2)旋转式投掷技术比滑步式更能有效控制人体重心的速度变化,有利于提高动作稳定性;3)旋转式投掷最后用力过程中,铅球的加速度保持平稳上升过程,滑步投掷中铅球的加速度呈现了波浪式的变化特点;4)旋转式与滑步式投掷技术中,左侧肩髋速度变化趋势相同,都出现了一个速度骤降的"拐点",充分体现了左侧环节的积极主动着地,形成有力的支撑制动,有利于动量向右侧投掷臂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铅球"振臂"出球投掷技术教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法对利用振臂投掷技术推铅球与普通的拨球技术推铅球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振臂投掷技术推铅球简单适用,易于掌握,有利于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铅球成绩。  相似文献   

6.
铅球投掷滑步的作用不仅使铅球获得一定的预先运行速度,而且将人体处于推铅球前最良好的准备状态(精神高度集中,超越器械和拉紧有关肌群),从而使投掷在利用滑步惯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机体的能力对铅球进行最后的加速。  相似文献   

7.
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及其运用舒雁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基础部广汉618307)田径运动的投掷有铅球、铁饼、标枪、链球等。这些项目虽然所用的器材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投掷技术必须符合力学原理,才能投掷得更远。因为,投掷的成绩决定于投掷物的出手速度、角度、空...  相似文献   

8.
投掷中的最后用力,已被中外教练员、运动员所公认为投掷技术的关键。例如:铅球的投掷,从优秀运动员的实践中了解到,滑步比原地推球能提高1—1.5米,一个推铅球的运动员能推21米,那么20米左右是原地推球的成绩,铅球获得每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左臂的运动学特征,发现在最后用力阶段左臂摆动的速度、轨迹以及在铅球运动员身体转动至正对投掷方向时左臂急速制动的时机。左臂摆动时引起身体姿势的变化。对于能否正常发挥出铅球运动员的技术、素质潜力,对于铅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铅球飞行时间与初速度、投掷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目前我们对运动现象的研究已经逐步地从定性研究进入了定量研究阶段,国内外科研人员对体育科学的应用研究日益重视。在对铅球运动的研究中,有人靠测定铅球飞行时间(铅球出手到落地的时间间隔)来计算铅球出手时的初速度和掷投角。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评定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较实用的研究方法。在以往对铅球运动规律的讨论中,一般是通过数理方法,将飞行时间从公式中消去,然后讨论初速度、投掷角和投掷远度的关系;而上面提  相似文献   

11.
对2000年欧锦赛进球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31场比赛的85个进球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探讨本届欧锦赛的进球基本规律和特征,分析认为,球门正面、罚球区内外是进球的主要区域,边、中路传球配合是突破防线最有效的进攻方式,推射、抽射、力射、头顶球射门是最有效的射门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运动技能的环境下,学习者难以得到教师对技术动作掌握情况的及时反馈,而这种及时反馈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为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采用运动生物力学中解析技术动作图像的原理和方法,以篮球运动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手臂动作为例设计了一个能够根据录像识别技术,并对技术进行评判的计算机系统。经过实验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系统评价的准确性是可以在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中被接受的。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运动技能评价的信息化提供一种思路或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近七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试投成功率、最好成绩出现轮次分布、有效成绩的发挥率和变异系数等进行统计,分析世界优秀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特征。结果显示:1)青年女子铅球项目整体竞技水平保持平稳,整体竞技表现稳定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优秀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在资格赛中的试投成功率均呈现"V"字型变化,在决赛中的成功率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优秀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在靠前轮次的竞技表现水平更高,决赛第2轮的竞技表现尤其关键;4)我国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和竞技成绩处于世界前列,竞技表现更稳定,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篮球扣篮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对篮球扣篮技术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认为:技术是战术的基础,随着扣篮技术在篮球比赛中的广泛运用,必然会产生一系列与之相应的战术配合。重视和发展扣篮技术,能推动我国篮球技术水平提高,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篮球比赛,能有效推动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把我国篮球运动员的速度和高度结合起来,行进间扣篮将是我国投篮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分析法对第6届沙滩足球世界杯32场比赛进行分析,从进球时间、射门方式、进球属性等方面进行总结。认为:沙滩足球进球时间呈现双峰特征;抢点射门、任意球和个人突破是沙滩足球得分的重要手段;定位球战术在沙滩足球体系中日趋重要;进球区域有规律性,与射门方式具有相关性;进球以反弹球、地滚球、低平球和高球为主,半高球较少;头球破门日益增多;守门员进攻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运用录像标记统计法和因子分析法,对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31场比赛823次射门(其中包括76个进球)的进攻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射门进攻战术的因子是:中前场发动快攻是形成射门进攻最常用的核心战术手段,后场断球发动长传转移是形成射门进攻最重要的战术方法,外围吊中与利用前场定位球是形成射门进攻的战术强化形式,个人突破与界外球是形成射门进攻必不可少的战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0名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11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铅球运动成绩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身体素质各子项进行灰色白关联分析,得出影响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成绩的主次身体素质指标因素及各个子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对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铅球投掷运动科学化训练水平,缩短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旋转推铅球技术优势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推铅球技术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旋转推铅球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9.
推铅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教练员及科研人员在推铅球运动训练实践中形成的基本观点和经验出发,总结出当前推铅球运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两点建议,旨在从更深层次系统科学地认识此项运动,为铅球项目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第15届、16届足球世界杯赛决赛阶段远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分析,探讨了远射技术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及特点。比较研究表明:随着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远射中,足直射、任意球直接射,将会有较大发展的可能性;带球射、停球射,将会出现迅速减少的趋向。旨为进一步认识足球进攻战术,为我国足球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