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日娜 《大观周刊》2012,(35):301-301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  相似文献   

2.
李云 《大观周刊》2013,(11):366-366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白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对我们当父母的发出了信号: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因此.音乐启蒙教育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乔建英 《大观周刊》2012,(25):292-292
音乐欣赏的过程不仅是音乐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理论认识、情感体验等有效生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赵偲宇 《大观周刊》2011,(35):138-138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语言,是一种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而情感则诠释了音乐的全部内涵,是音乐的生命所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是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而这种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互动才能进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将情感培养与音乐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寓情感培养于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的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杜娟 《大观周刊》2012,(8):300-301
感情上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语言凝聚着声音、信息、情感的交流和融合。经由播音创作而表达出的语言带有舒适恰当的感情色彩,是播音员、主持人对情感、声音和气息的综合运用和把握。通过播音发声技巧的加工,有声语言的情感体验增加,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播音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为声音增添了新的空间和意境,而情感的合理表达离不开声音与气息的结合。播音创作中要达到传者与受者和谐共通的情感沟通,升华传受双方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对于音乐节目的主持人来说,懂得怎样有效把握语言情感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关乎到能否引起听众的共鸣,或者能否把音乐的感情准确地传达出来。本文对于音乐节目主持人如何以规范、精炼和具有情感的语言来引导听众欣赏音乐做了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感情是人类特有的心理体验,有着其他手段所没有的力量.求得情感上的满足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追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消费者消费和购物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广告常根据商品对人们不同情感的种种不同的满足,利用人们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进行广告诉求.积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肯定的、进取的态度和心理体验,如美感、热爱感、幸福感、道德感、荣誉感、愉快感、满意感、赞赏感等情感体验.利用积极情感的广告就是利用人们对美和荣誉等的积极追求、对爱和幸福的热情呼唤,唤起消费者心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消费者对广告商品和劳务产生良好印象的消极因素,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积极的影响.消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否定的态度和不利的心理体验,如怀疑、愤怒、不满、恐惧等情感体验.消极情感在广告中的运用,就是利用消极情感来引起消费者对死亡、病痛、安全感和生活现状等的否定态度,以唤起消费者购买和享有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消除消极情感的  相似文献   

9.
左明 《新闻窗》2008,(4):128-128
心理学术语中有一个词语叫移情,意思是指“通过对情绪气氛的渲染和交流,自身产生与他人感情相接近的感情体验。”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指出,移情就是被引发的情感的共鸣。用通俗的话讲,移情的最终效果就是做到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是人在外界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反应。正面报道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指报道对象面对命运、遭遇的心路历程和感情起伏的过程。发掘、运用好情感因素,是增强正面报道可读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陈巧茹 《大观周刊》2012,(37):336-33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  相似文献   

12.
"就像音乐和舞蹈、绘画和雕塑、诗和乐曲一样,故事是审美情感的最初的、最后的和永恒的体验."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一书中如是说.一个讲得好的故事能够向你提供在生活中不可能得到的那样东西--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它能唤起我们对真理的与生俱来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孟展 《新闻界》2012,(17):16-20
广告音乐对广告主题表达、品牌信息传递、广告渗透力和冲击力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本文探讨了广告音乐中信息一致性与音乐评价这两种音乐特性在情感体验情境下的传播效果和影响途径。结果显示,音乐信息一致性引发同理心,音乐评价直接影响的心理反映是情绪,而且情绪对同理心有正向影响。此外,广告音乐的影响机制遵循"混合影响模型",音乐信息一致性和音乐评价均对广告态度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晓宁 《大观周刊》2011,(49):96-96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粟钰 《大观周刊》2012,(48):321-322
歌唱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又是最亲切、最美妙、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而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因此,必须善于从所演唱的歌曲中创造出它的思想感情、艺术形象.把其中所包含的情感传达给听众。唯有处理好情感在歌唱中的作用,充满感情的演唱,才有感染力。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找出处理歌唱中情感的几种方法,做到有感情的、动人的歌唱。  相似文献   

16.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指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情感。艺术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者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到的同样的感情,……艺术活动就是就建立在人们能够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的。”对于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中所蕴含的强大的情感力量是感染观众的最强的力量。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切忌冷漠与苍白失去了情感性,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就失去了感染力,语言便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同时,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艺术情感追求应遵循一定规则,以使有声语言的表达达到最佳效果。一、持久的创作热情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表达好有声语言的前提热情,  相似文献   

17.
究竟什么是音乐?托尔斯泰曾对这个问题再三研究,结果称它为“感情的速记”。音乐对人体的感情: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毛诗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还说明音乐是人类感情用语言不能表达之后的一种表情方式。所以最善于表达感情的音乐肯定可以在电视片中发挥作用。当画面和语言都无法表达感情的深度和广度、内涵和外延时,音乐就可以大显身手了,特别是人为造成一定感情氛围之时,就更是音乐的用武之地了。 而现在搞电视,编导往往忽略甚至忘却了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位置及重要表现力。即使运用配乐也仅仅是视其为必须履行的一种形式,而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同样有着丰富表现力的艺术手段。你若问有些编导:专题为什么要配乐?回答往往是“没有音乐太单调了”,好像音乐就仅仅是凑凑热闹。岂不知音乐还可以使片子更丰满、生动、深层次化。音乐可以是语意的延伸、人物感情的深化,也是感染观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19):9-16
本研究参照叙事程度测量、情感共鸣、广告态度、品牌态度的测量模型与指标体系设计实验与问卷调查并获得数据,将叙事广告效果模型作为分析框架,检验叙事广告的情感共鸣效果。基于协方差结构分析方法,本研究验证了广告叙事程度、感情认知、感情移入、广告态度、品牌态度这一影响链条的关系路径。其中,广告叙事程度对感情认知呈现高度影响,广告态度对品牌态度呈现中度影响。情感共鸣是影响受众广告评价的因素之一,受众对广告的叙事程度进行判断后,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对广告中涉及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张力 《大观周刊》2011,(34):236-236
音乐欣赏课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而我们的学生文化素质又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面对现状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活动。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欣赏教学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  相似文献   

20.
姚远 《大观周刊》2012,(40):189-190
音乐课堂中的动态教学模式就是让音乐课堂”动”起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情感,在”动”起来的实践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在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中体会音乐的美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动”起来。本文从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