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众创服务正在成为图书馆界研究和践行的热点。图书馆为众创服务的原因系图书馆社会职能拓展需要、社会责任担当使然;图书馆为众创服务依靠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图书馆职业能力;图书馆为众创服务的实现路径为打造社会网络视野下的创新节点、当好协同创新原理下的创新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2.
2016年,“双创”一词进入大众视野,并作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图书馆事业也面临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机遇。为服务国家战略、适应社会需求,图书馆界在满足读者创业创新的信息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开启了以图书馆自身为主体的新形态和新功能的探索。近几年来,以美国为起源,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中国的图书馆界也掀起了创客空间建设的热潮,创客空间成为了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3.
对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界掀起了一场“服务创新”的运动。本文从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和图书馆服务创新手段两个方面论述了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以其资源、技术、人才的优势在图书馆界处于主导地位,在引领图书馆界的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方式主要有:手机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阅读推广活动及信息共享空间等。文章通过对这些创新方式的介绍和分析,揭示了服务创新的核心价值带给我们的启示,旨在为其他类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借鉴和帮助,并以此来探究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真人图书馆是近几年国内外图书馆界兴起的一种全新服务方式。介绍了真人图书馆的起源及特点,分析了真人图书馆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运用真人图书馆理念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有声图书馆的出现不仅创新了图书馆资源服务模式,而且以独特的优势在国内外图书馆界得到迅速发展,在促进图书馆服务理念更新、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方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有声图书馆的资源,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听"服务体验,是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西方社区信息服务对我国图书馆信息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社区信息服务的概念 社区信息服务(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简称CIS)这一概念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的美国首先出现的,它主要是指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战胜贫困计划"中图书馆为社会提供的一种服务.在此之后不久,英国的图书馆界也逐渐意识到社区信息服务的重要性.自从60年代以来,社区信息服务在西方有了长足的发展,社区信息服务的范围有所扩大,服务形式有所增加,社区信息服务提供机构的相互合作日益密切,计算机也开始应用于社区信息的存贮、传递和检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眼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定位,结合图书馆界发展的趋势,从服务观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阐述服务创新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学院图书馆在新时期服务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潘梅蓉 《晋图学刊》2011,(4):23-26,54
Web2.0网络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把人类社会带进了Web2.0与云服务时代。图书馆界将Web2.0网络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引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当中,使传统图书馆逐步蜕变为云图书馆。云图书馆要求传统图书馆员树立Web2.0互动理念与云服务理念、掌握相关软件与技术、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逐步晋级为云图书馆员。图书馆界应该立足人才机制创新,从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开展理论教育与研讨、举办技能竞赛、改进考核与奖惩体系等几个方面大力培养云图书馆员。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时代,SoLoMo已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生长点。用户参与视角下,图书馆需要从社群信息学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及用户使用与满足理论等方面寻求SoLoMo服务的理论支撑,以保持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图书馆界应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图书馆服务实践,通过培养移动信息素养技能、赚取图书馆社会资本、识别领先用户,培育社交群体、鼓励用户生成内容,增强用户体验,保护用户信息隐私,尊重知识产权等策略,鼓励用户参与图书馆SoLoMo服务。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区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作为一个实体社区,实现服务创新,需要跟随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网络社区为高校用户提供了各种互动交流的空间,在图书馆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通过分析网络社区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问卷调查和分析得出,图书馆需要创新网络社区服务内容和平台,为高校用户提供更多实用的系统的主题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在服务教学与科研的同时,美国高校图书馆还非常重视社会服务,并在"互联网+"时代对社会服务进行了拓展创新与变革。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时间早、开放程度高、服务对象广、服务内容多元、服务方式多样,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特色服务模式,这些可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拓展创新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过程]笔者2016年实地考察美国多所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创新实践活动,走访有关从事过社会服务的图书馆馆员,并在美方馆员的指导下设计基于美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有关社会服务拓展创新实践现状的线上调研问卷。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发展、实践创新及运营模式进行总结。[结果/结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创新发展之路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开放;推动图书馆资源开放获取方式的创新;采取多种手段实现资源的共享;拓展图书馆资金的来源渠道;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社会责任概述,阐述了图书馆社会责任与服务能力的关系,分析了图书馆社会责任下服务能力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提出了图书馆社会责任下服务能力的延伸拓展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图书馆服务体制建设和发展理论的挖掘.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老年痴呆对中国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加深,预防和减缓老年痴呆成为健康中国的重要战略目标,老年痴呆服务也应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点,国内图书馆至今较少开展老年痴呆服务。本文系统归纳国外图书馆老年痴呆服务相关文献,发现国外图书馆老年痴呆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基于阅读有助于预防和延缓老年痴呆发生的科学理论,探索形成图书馆服务指南、回忆法、记忆工具包等丰富经验,对国内图书馆界提升老年痴呆服务水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服务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已经引起图书馆界的高度重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挖掘图书馆员的知识能力和智慧,充分利用馆藏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馆藏信息进行搜索、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创新价值的知识产品,迅速快捷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来解决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提高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和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念及发展现状,认为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必然,并对图书馆服务方式创新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Living Library与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ving Library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Living Library具有主动创新和协作沟通功能,而图书馆可以为Living Library项目的长期开展提供最大保障,所以Living Library项目具有融入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优势。Living Library通过创建新型信息共享空间、创建独具特色的服务文化和创建面对面的学科服务模式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但国内图书馆在推动Living Library活动时要注意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及讲求服务细化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读者的专业化、学科化、网络化等要求促使高校图书馆服务有所创新,文章在分析服务创新的需求和意义基础上,回顾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和研究,对未来我国高校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的趋势进行了研究,认为理念创新、向社会服务、重视技术、走联盟共享发展道路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李果 《图书馆杂志》1996,15(3):44-45
80年代以来,我国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各种信息咨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众多信息网络正在向着四面八方延伸扩张。与此同时,图书馆界关于图书馆是否应向信息产业化方向转轨、图书馆在信息产业中应处于什么地位等问题的讨论十分热烈,“图书馆应成为地区信息中心”的口号也提了出来,一些图书馆纷纷成立“信息咨询部”、“信息开发部”,欲逐鹿于信息服务产业化的战场,与已经步入信息市场的各种信息咨询企业一争高下。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阅读间租赁服务,在国外是一种倍受欢迎的服务方式,在国内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发展趋势,希望引起国内图书馆界的重视,尝试开展这项服务,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豆瓣网的成功使图书馆界对豆瓣网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创新。阐述了豆瓣网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实践,指出了豆瓣网对图书馆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