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杰 《河南教育》2023,(5):28-30
高职院校讲好“大思政课”意义重大,有着坚实的理论和现实依据。高职院校讲好“大思政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学与实践的关系、教材与教法的关系。讲好“大思政课”,要从教师提升“内功”、打造“营养丰富”的思政课堂、改进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力提升。  相似文献   

2.
李亚 《贵州教育》2022,(19):3-6
“红色故事”目前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讲好“红色故事”已然成为思政课教师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围绕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讲好“红色故事”,思政课教师要在“选好、讲好、用好”上下功夫。准确把握“红色故事”的选取原则,找准育人素材;努力提高“红色故事”的呈现能力,增强育人效果;充分领会“红色故事”的思政教育价值,讲出育人道理。最大限度发挥“红色故事”之于思政课教学的助力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高校要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思政课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建设形成思政课的良好生态。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政课生态,提升教学质量是本体圈层,加强顶层设计是基础圈层,营造良好氛围是条件圈层,提升服务水平是保障圈层。在构建高校思政课良好生态的过程中,要树立“大思政课”的系统观念,坚持“跳出课堂看教学”的辩证思维,贯彻“围绕教学抓落实”的战略举措,切实解决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落实中央要求不力、课堂监管流于形式、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不畅、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其他课堂不能与思政课堂形成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政课“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社会大资源挖掘不够“深”,“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平台力度不够;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明确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并要求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科学把握这门课程的本质,是提高这门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根本前提。优化高校思政课“讲道理”本质,需要在教师队伍素养、课堂教学深透活、内容手段方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一方面推动了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为推进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应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入手,深化思政教学改革,使中职思政课在“大思政课”建设下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大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大思政课”育人理念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建设高质量思政课程,推动形成“大思政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新进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能力上存在政治素养不高、教学技能不强、协同能力偏弱等问题。鉴于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夯实教学本领、完善师资机制保障等优化提升思政课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8.
做集经师和人师于一身的“大先生”是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要求。思政课“大先生”呈现出“大成智慧”“大任担当”“大写人格”的价值定位,表现为大经师和大人师的统一、最好的小我和最好的大我的统一、优秀的传道者和坚定的行道者的统一的精神境界。为了成为思政课“大先生”,思政教师需要固牢初心使命,坚守角色自觉,遵循思政教师成长的质量互变规律,落小落细落实“六要”“八个相统一”,“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  相似文献   

9.
思想性是思政课的第一属性,上好思政课的第一要义就是讲清道理、启智润心。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有理直气壮讲好铸魂育人道理的情怀和担当,善于在增强吸引力中“讲新”道理、在强化说服力中“讲深”道理、在提升感染力中“讲真”道理、在彰显践行力中“讲活”道理,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彰显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线课堂”活动,通过“一线故事听变化”“一线走读访样本”“一线收获话真知”“一线成果展风采”等推动思政课教师成长与思政课教学发展,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校外和校内、教师和学生、统一性与多样性,以及过程和结果、“做得好”与“讲得好”的结合。“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化政治自觉与家国情怀、拓展实践视野与历史视野,有助于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充实鲜活资源与示范课例。巩固和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成果,需要完善活动方案、强化组织落实、激励全员参与、推进成果转化、健全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1.
时代发展的新形势,赋予思政课建设新任务,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新要求。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枢纽课程,担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高精尖思政课的全力打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政教育事业的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程培养,不能离开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抓手。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责任,扮演好“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思政育人大先生角色,需要持续提升五个方面的职业素养,努力做到“政治站位有高度”、“知识视野有宽度”、“理论阐释有深度”、“课堂讲授有温度”、“科学研究有精度”。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升华思政课教学新境界的根本遵循。“大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主体综合素养的薄弱、教材内容的有限、教学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的直接指向。讲好“大思政课”,就必须把握其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讲活“实践大课”、讲清“理论大课”、讲透“历史大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着手,真正讲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相似文献   

13.
打造思政“金课”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政课教师是打造思政“金课”的主力军,在打造思政“金课”过程中,必须在打造“大先生”、打开“大格局”、讲活“大道理”、激发“大能量”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关键”课程能否办好则取决于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高低。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表征,包括素养表象层、素养积淀层和素养支撑层等三个维度,囊括五个类别、九种能力(态度)和三十五项具体行为,研究发现时下学生视野中的思政课教师素养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外在形象和语言、教学内容拓展和工具依赖程度、知识积淀和培养目的、专业精神态度、自身政治素养方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可以通过健全思政课教师规则体系、提高基本素质,完善思政课教师培养机制、提升教学知能,筑牢思政课教师思想堡垒、锤炼过硬素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有效运用理论与事实相结合的多种说理方式,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差异化课程需求,本研究基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政教育理念,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例,探索出逐层递进式理事结合、纵横贯通式理事结合和跌宕诙谐式理事结合的思政课说理方式,并提出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程需求类型,提升教师差异化教学能力,有针对性地实施单一型和复合型的说理方式,以此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6.
建设思政“新课堂”应聚焦两个关键要素:思政课与思政教师。“新课堂”之所以“新”就在于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去呈现,思政课与思政教师联动共进才能实现课堂的真正创新。沈阳市沈北新区教育局从“学思践悟”四个维度,通过思政课与思政教师联动,提升思政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的敏感力、示范力、施教力。  相似文献   

17.
建好高校思政课“大师资”体系,是回应并满足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的应有之义。应在多元师资力量有机整合与优质育人资源协同联动中,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改善与结构优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师资规模与师资质量、师资供给与办好思政课新要求的适配性,以及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同思政课教师素质养成规律这三组关系。紧紧围绕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抓实抓牢“大师资”体系建设,以“大而有为”的“大师资”队伍在助力“大思政课”守正创新中担当践行思政育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8.
潘淼 《江苏教育》2023,(18):58-62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程具有高、大、广的特点,而教育对象则具有低、幼、浅的特点,为此,教师要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即叙事。叙事就是叙述事情,它的作用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具体来说,叙事的路径要“深”,注意递进性;叙事的内容要“透”,注重清晰性;叙事的方式要“活”,注重生动性。  相似文献   

19.
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善用“大思政课”做好思政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思考,寻求对策。故首先介绍“大思政课”格局的概念和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方法。旨在通过探讨“大思政课”格局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之道,为高职教育思政课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职毕业生。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野和方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激活育人效能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从价值、现实、实践等多重维度着手。在价值维度上,以“国之大者”的大胸怀、立德树人的大使命、大历史观的大视野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遵循。在现实维度上,以立足“两个大局”的现实大格局、定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大成就、聚焦虚拟实践的现实大转向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际遇。在实践维度上,以协同共驱育人打造“大协同”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大先生”定位、完善评价标准构建“大评价”体系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