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真实任务情境写作教学,在写作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围绕核心要素,表现性写作评价工具的研制可遵循以下步骤展开:围绕写作学习元素,设计情境化的表现性任务;分解写作学习元素研制评价工具;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评价工具;在使用评价工具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补救。  相似文献   

2.
石耀华 《学语文》2022,(4):66-69
从写作活动的本质属性与写作学习的知识建构规律来看,对写作学习结果的评核尤其适用表现性评价,而从“教·学·评一致”的角度说,写作本身便是表现性评价。从表现性评价的视阈审视统编语文教材写作专题,首先需要基于写作训练情境与任务精准定位学习元素,据此确定评价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发能够反映学生写作学习进阶的评价工具,并以评价工具引领写作学习过程的有序开展,指引学生有针对性地修改习作。如此,方能有效落教材理念与价值,切实提升写作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8,(9):143-144
表现性评价是生物课堂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课堂的表现性评价不可空穴来风、主观臆断,借助于课堂观察工具,可以做出有根有据的判断。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的三种课堂观察工具,并结合案例说明表现性评价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评价是考核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在中职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并展示表现性评价任务、制定并完善表现性活动任务评价标准、观察并记录表现性评价信息、反馈并调整表现性评价结果,以表现性评价手册的方式,形成连贯的表现性评价体系,有效培养了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开发表现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政策力量,规范着课程的实践。新课程提出了建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要求用评价来促进学习,评价设计先于教学实施。本文主要讨论设计基于标准的课程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开发什么样的学生学业评价。全文在阐述了表现性评价的意涵、特征、类型的基础上,呈现了四种作为表现性评价工具的评分量规,并为开发表现性评价提供了聚焦于学生学习的思考方式和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表现性评价是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主要评价方式之一,然而表现性评价的效果却难以呈现,也难以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本文回归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内涵,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角,首先阐述表现性评价与深度学习的联系,基于此分析高校表现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改进路径,包括:整体设计评价体系,增进深度学习的发生;设计基于持续问题解决的评价项目,促进深度学习的发展和保持;重构考核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等。  相似文献   

7.
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判断的评价方式。表现目标、表现任务和评分规则构成了表现性评价的三个核心要素。设计并实施良好的表现性评价能力与课程和教学统整,并能为教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因为它能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现在哪里”“离目标还有多远”.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等。在课堂中实施表现性评价,,要让学生理解目标和评分规则,要让学生全面参与表现性评价。更要充分利用评分规则提供及时的、持续的和有效的描述性信息。  相似文献   

8.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中外化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效果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需要这种聚焦高阶思维和真实能力的表现性评价。本文在剖析深度学习和表现性评价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深度学习的“三领域七能力”内涵,并以“构造地貌的形成”为例,从明确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目标、创设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任务以及制定层次分明的表现性评分规则三个方面探究促进学生地理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方式,旨在为一线地理教师提供教学思路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顾雯 《考试周刊》2024,(3):17-20
在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把握课程新理念、新要求,用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结合小学二年级大单元教学案例,基于核心素养,设计真实性学习任务,使用表现性评价,阐述了大单元教学需要由上位的大概念指引,真实的学习任务,表现性评价,形成研究型的学习过程,来促进学生理解,达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实践、迁移。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应立足于对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定”。表现性评价是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变化过程,是影响学生音乐学业进步的积极手段。笔者在探索小学音乐表现性评价中,关注在真实任务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认为表现性任务不仅指简单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体现,具体要观察学生如何用已学的音乐知识与艺术技能完成一项主题任务,并提出表现性评价长线任务和短线任务的设计及表现性评价记录工具的运用策略;希望对激发学生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薛玉 《中国教师》2023,(12):61-65
表现性评价能够检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情况,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笔者确定了与课程标准相匹配的素养目标,尝试在初中历史预习作业中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开发基于学习进阶的表现性评价量规。具体实施路径如下:教师通过对话式批语,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结,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从而确保学生深度卷入评价的全过程;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评价中所呈现的素养表现,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基于进阶式评价量规的作业讲评为学生明确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2.
黄娜 《中国教师》2023,(1):101-103
将表现性评价嵌入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质性分析,通过明确表现性目标、前测表现性任务、优化表现性教学、多元化表现性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差异、多主体评价等评价策略,可以发展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表现性评价具有既评定过程又评定结果的特点,将其运用于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有助于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开展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过程中,要立足核心素养,根据项目内容细化各阶段的学习目标;立足真实情境,设计各阶段的子任务及成果展示活动;立足学习活动,设计合适的评价工具开展评价。  相似文献   

14.
表现性评价在一线教学中存在操作复杂、开展费时、数据统计困难等实践问题。借助智能技术,双线融合课堂通过重塑时空背景、课堂结构以及优化人机关系等方式以提高表现性评价的效率和效益。在教学实践中,双线融合课堂的表现性评价操作要点是:目标分类,选择合适的评价手段;以生为本,提供多元的学习工具;跨界融合,为评价创造真实情境;评价前置,为学生提供学习向导。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教学述评和表现性评价的综合分析,旨在揭示这两种评价方法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述评重视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反思与总结,以提高一线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表现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表现,有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通过探讨教学述评与表现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以期推动教育评价方法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生物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单元教学设计不仅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还要有合适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以评价核心素养达成效果.单元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出发,围绕控烟主题设计一系列进阶式表现性评价任务(如阅读并梳理吸烟有害健康系列资料、设计实验、制作模型、制作控烟海报等),并...  相似文献   

17.
精准教学不应该只被看作是一种教学模式,更应被看作是借助互动反馈技术和评价方式优化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精准教学,需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并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优势,在不同教学阶段诊断学生学习的水平,设计适合不同学习任务的反馈问题,促进单元核心目标的达成,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评价内容】说理性散文的写作训练。 【评价目标】评价和分析学生在说理性散文写作训练中的表现:验证.表现性评价在散文写作中的效果。 【过程设计】写作训练分为前测、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和后测三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9.
评价乏力是制约辨析式学习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这一教学困境应坚持教—学—评一体化,优化评价,促进辨析式学习。首先,细化课堂培育的学科素养与能力目标,以层次化、具体化的目标引领教学与评价活动;其次,从课程标准与学习者为中心视角,优化介入情境与任务的学习设计,夯实素养培育的着力点;再次,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通过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20.
杨丽 《考试周刊》2023,(3):113-116
“双新”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改革,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表现性评价采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已获知识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全面参与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高中英语人教版新课标选择性必修一Unit 4 Body Language中的阅读课教学为例,阐述表现性评价在阅读课中的设计与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