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钦鸿 《出版史料》2009,(4):38-46
闻彬同志: 您们编的《中国现代作家笔名索引》征稿函收到,这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首先祝贺您们早日编印成功,以有利于国内外的研究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钦鸿先生就是一位固志不倦的中国现代文学学者和东南亚华文文学专家。他有计划地把两者的研究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近年来,他倾情关注的重点仍在新马华文学上。他从新马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入手,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他认为,“新马华文学  相似文献   

3.
复旦大学教授许道明所著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新编》(以下简称《新编》)出版一年来,广受读者好评。这既是对作者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本书宗旨(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传统文化精神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价值肯定。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张福贵、靳丛林著《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比较研究》。中日近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是一个新起的领域,吉林大学多年来一直从事这一课题的研究,该书是作者多年研究心得和体会的结晶。它的出版代表着目前这一研究领域的新成果。 回顾一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所走过的道路,不难看到,它大体上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就现代谈现代;现当代文学整体观;世界文学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由微观的具体研究到宏观的整体把握,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给濒临僵化的现代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特别是“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引入和兴…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是从白话文学运动开始的,它是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形态的差异是区别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研究"五四",就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新可能。高玉的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正是从语言学和  相似文献   

6.
出版业书讯     
鲁湘元著的《稿酬怎样搅动文坛——市场经济与中国近现代文学》一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一项科研项目,经过专家学者的评审和推荐,并获得了社科院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最近由红旗出版社出版。 作者选择了市场经济这样一个以往在研究领域很少涉及的角度,切入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整个历史过程,通过照片、民国初原始材料,对稿酬的起源,中国文学稿酬变  相似文献   

7.
七月中,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在包头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时,听取了部分专家、作者对该社现代文学出书工作的意见。出版社要有个性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王瑶一开始就谈到出书特点问题。他说:“出版社要有个性。专业出版社自不必说,就是综合性出版社,也应该形成自己的出书重点。解放前的商务、中  相似文献   

8.
学术出版是重要的出版类型,它满足了社会对创新知识的极大需求,发挥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国学术出版具有规模巨大、学术出版工程迭出、学术译著出版长盛不衰、中外学术互动、出版合作日趋密切等发展优势。同时,也受到了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数量与质量的发展严重不平衡、专业化水平低、学术出版规范严重缺失、学术评价体系紊乱等因素的制约。当前,繁荣中国学术出版必须抓住机遇,坚持学术出版的专业化,着力提高学术出版门槛;重新构建学术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分类标准和知识分类体系;培养专业的学者型、复合型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9.
学术出版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它承载着思想传播、文明传承、资政育人的功能,在当今世界话语体系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充分认识中国学术的对外话语权是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核心部分,将构建中国学术国际传播平台置于首要和先行的位置;应鼓励、支持专业学术出版机构主动作为;要构建可与世界进行学术规范融通、对接的中华学术规范体系,着力提升本土学术出版物规范标准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应推动建立学术研究、学术出版"旋转门"机制,吸引优秀的学术人才在"学术研究""学术出版"两个领域转化身份,从而实现学术成果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30):7
中国学术出版需要自己的《芝加哥手册》《光明日报》报道:在美国,从事学术著作写作的学者对《芝加哥手册》了如指掌。这本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撰写的手册,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学术写作、编辑和出版所涉及的各个细节。自190年诞生以来,它已经成为美国出版界对学术来稿要求最常用的标准。目前就全国学术专著出版情况而言,作者因为没有硬性的规范作为指导,其书稿随意性强。于是,各地出版的学术书体例、格式千差万别,即使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书情况也大相径庭,所以,国产《芝  相似文献   

11.
本书作者是美国萨克拉门托加州大学中文教授,汉学家。本书是他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著,1986年由香港道封山基督教中心出版。这部著作以研究基督教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小说为主要内容,涉及了许多常为研究者忽略的中国的宗教题材小说,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兴趣的是,该书运用独特别致的分析方法——荣格心理学与基督教相结合——对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郁达夫、许地山、冰心、萧乾等中国现代作家的宗  相似文献   

12.
正箧中有薄薄一册开本窄长的《文人印象》,赵景深著,北新书局民国35年(即1946年)出版。这本书历时久远,买来的时候很是残破,但因为它相对稀见,笔者也就没有计较这类品相问题,购入来权作一段人书邂逅经历的见证。该书作者赵景深为1902年生人,以戏曲研究及教育著称于世,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新文学作家、编辑和文学史家,是中国现代文坛中的亲历者和众多事件与作品的见证人;出版该书的北新书局,为与中国现代文学紧密相连的一家出版机构,我们单看其先后出版24本鲁迅著作的业绩,以及著名出版人张静庐所给的"新文学出版的老大哥"之赞誉,就知道它对于现代文坛的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13.
在书评领域里最受关注的当代中国学者,2007年度是杨奎松先生,2008年度是徐贲先生。杨奎松的《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在出版之前多半会被资深出版人打人另册。作者在专业以外名声有限,内容以带有注释的学术书评为主,又没有学术出版基金赞助,这种书能够保本就已经不错了,谁想到它会获得各种媒体的热烈追捧,  相似文献   

14.
现代报刊的发展、繁荣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深远.它不仅改变了现代文学的传播形态,且对现代读者和作者产生了影响;它不仅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读者群体,培养了新的阅读习惯并形成一个的构建在共同阅读空间基础上的现代性想象空间,开拓了现代文人的交往时空,延展了文人体验世界深度和广度,从而使得作家能够构建一个虚拟的现代性想象空间,丰富了现代文学写作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出版学术服务是连接作者、学术内容、读者的重要桥梁,对用户黏性、出版规模、利润空间及学术价值、研究效率、学术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科研实力以及在全球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国际出版机构学术服务经验有启发性,我国出版学术服务升级过程中应树立服务观念,构建数字学术出版生态,提供个性化、开放共享的全周期学术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16.
学术出版是专业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编辑创新的角度考察学术出版,尝试从学术出版的特质和价值、中国学术出版呈现的状态、中国学术出版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升我国学术出版质量和水平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郑豫广 《福建图书馆学刊》1998,(3):f003-f003,51
胡也频(1903~1931年)原名胡崇轩,幼名胡培基,曾用笔名沉默、黄英、何一乎、红笑等。福州市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他对中国革命及现代文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详细记载和充分肯定,是闽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8.
尽管苏文瑜教授的周作人研究专著《周作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选择》(康凌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新近才在中国译介出版,想必读者不会对其中的观点感到陌生,原因在于,这本著作内在于北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传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相似文献   

19.
一商务印书馆从1981年起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一辑以来,到1992年之初,已出版六辑,荟萃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的精品达三百种。这套丛书问世以来,颇受我国理论界和读书界的好评,这是因为世界学术名著“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的精神财富;因为这些著作的作者,都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种思潮的先驱者、代表者,他们积累了时代文明的精华(自然偶有不免带有偏见),留给后人去涉猎,去检验,去审查,去汲取营养。”(陈原;《商务印书馆九十年》)正由于世界学术名著为我国思想界、理论界提供了进行研究、发展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料,因而出版学术名著便被喻为盖“高楼大厦”(周扬语),视为出版界的巨大工程,是文化界的大事。本文介绍的是为出版世界学术名著贡献一生的人。他叫高崧,笔名丘权。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证了《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中蓝文海翻译的屠格涅夫小说《父与子》的出版年代,指出它的出版时间应为1936年,而不是该书目中所说的189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