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蕊  唐增富 《化学教学》2024,(2):76-79+97
分析不同时期教材中压强对平衡移动影响实验的演变、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质疑。用表面温度传感器测定将注射器压缩至原体积的一半或扩大至原体积的两倍时温度的变化,并通过将盛有相同NO2气体的试管放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对比温度对■平衡体系颜色的影响情况。实验发现,注射器压缩或拉伸过程中温度对体系颜色的变化影响不大,以此说明注射器研究压强对平衡影响的实验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NO2与H2O反应并无NO生成”这一异常现象进行探究,发现通常利用NO2与H2O反应制备HNO3的过程是分步进行的,NO2与H2O反应先生成HNO3和HNO2;HNO2不稳定,随后分解生成NO和HNO3。  相似文献   

3.
由于N2O4(g)■2NO2(g)反应速率太快,无法观察到平衡移动的过程。压缩混合气体,观察到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或压强传感器测出的压强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其中,颜色“先变深”或压强“先增大”的原因是温度升高、体积缩小以及平衡移动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颜色“后变浅”或压强“后减小”的原因主要是温度降低使平衡移动。  相似文献   

4.
化学平衡是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阐明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时,通常选用下面的反应:2NO2N2O4+13.6千卡(红棕色)(无色)我们知道,化学平衡的移动与温度、压力、浓度有关。当压力、浓度不变时,温度升高有利于平衡朝吸热的方向移动,在上述反应中即向左移动,引起NO2分子相应增多,气体颜色加深;反之,温度降低,则气体颜色变淡。文献资料表明,该平衡在-11℃~140℃温度范围内存在。高于140℃只有NO2分子,低于-11℃时,全部凝固成N2O4的无色晶体(图1)。1通常用的演示实验方法a.用1根玻璃管…  相似文献   

5.
朱希明 《中学理科》2003,(10):40-40
常温下 ,将一定量红棕色的NO2 吸入注射器 ,立即发生反应 2NO2 N2 O4 ,生成无色的N2 O4 并建立平衡 .之后 ,如果压缩活塞 ,混合气体的颜色在瞬时变深后又逐渐变浅 ,但最终比最初平衡时深 ;如果抽动活塞 ,混合气体的颜色在瞬时变浅后又逐渐变深 ,但最终比最初平衡时浅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增大平衡体系中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浓度 ,不管平衡怎样移动 ,达到新平衡时该物质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时增大了 ;减小平衡体系中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浓度 ,不管平衡怎样移动 ,达到新平衡时该物质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时减小了 .这是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一、常规的性质实验按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SO_2的性质。SO_2具有还原性,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_2又具有氧化性,当SO_2气体通入Na_2S溶液中时,SO_2与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单质硫,所以会产生黄色浑浊。SO_2与品红溶液反应后生成了一种无色的不稳定的化合物,当受热后发生分解,溶液又会变为红色。因此,当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红色,证明了  相似文献   

7.
硝酸铜晶体Cu(NO32·3H3O2和硝酸铜溶液都是深蓝色的,可是Cu与浓HNO3反应后的Cu(NO32溶液却明显的呈绿色。按通常的解释,是因为反应生成的红棕色的NO2溶解在蓝色的Cu(NO32溶液中引起的。这种解释原本是至理入微的,是已经完全解决了的简单问题。最近有实验者撰文指出Cu(NO32溶液显绿色的原  相似文献   

8.
1实验研究把一定量的SO2气体通入到0.01mol/L的FeCl3溶液中可以发现橙黄色的溶液变成棕红色,继续通入,溶液颜色变浅,把变浅后的溶液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如把少量的Na2SO3固体加入到0.01mol/L的FeCl3溶液中可以发现溶液的橙黄色加深,但是加深了的溶液随时间的增加颜色没有变浅的现象发生,如果在没有变浅的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则会出现通入SO2气体的溶液颜色变浅,把变浅后的溶液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相似文献   

9.
HCIO,O3,H2O2,Na2O2及SO2都具有漂白性,但SO2的漂白性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即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而漂白后在一定的时间或加热的情况下是可以恢复到原来的颜色的.原理是SO2与这些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了证明SO2的这个特性,教材中的实验是把SO2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先观察其溶液褪色,后又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其分解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高一化学硝酸的知识时,经常遇到下面这道题.题目:38.4mg铜跟适量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忽视NO2与N2O4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1.
淋洗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有效途径。利用土柱模拟淋洗试验,通过设置3个浓度(0,0.2%、0.4%)和3种钙盐(CaCl2、Ca(NO3)2、Ca(Ac)2),研究添加钙盐对重金属Cd、Zn、Cu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筛选合适的钙盐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试验结果表明,对Cd淋出影响表现为同一浓度的钙盐淋洗效果依次为:CaCl2>Ca(NO3)2>Ca(Ac)2。0.2%CaCl2淋洗效果优于0.4%CaCl2,淋洗率分别是对照的2.79和2.2倍。对Zn和Cu而言,当钙盐浓度为0.2%时,淋出效果表现为:CaCl2>Ca(NO3)2>Ca(Ac)2,而浓度为0.4%时,则是Ca(NO3)2>CaCl  相似文献   

12.
题目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硫、氯、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实验,经历从用注射器到用色度传感器的演变,但用注射器压缩或拉伸来研究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质疑声,主要是因为过程中存在温度变化。通过表面温度传感器研究将注射器压缩至原体积的一半或扩大至原体积的两倍,温度的变化约3℃~5℃。对比温度相差3℃~5℃时引起的2NO2(g)————N2O4(g)平衡体系颜色的变化,可以得出压缩或拉伸过程中气体温度对颜色的变化影响不大,注射器实验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1.为什么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答:因为导管伸入太长,试管内气体不易导出。2.为什么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答:因为药品中所含水分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冷凝成水滴,向下倾斜可以防止水滴倒流,使试管炸裂。3.为什么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一定要在试管口塞团棉花?答:因为塞团棉花可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制得的氧气带红色。4.为什么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答: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5.为什么用双氧水制氧气时,一般要加入二氧化锰?答:因为氯酸钾加热时分解速度很慢,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速度加快,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潮湿的氯气(Cl2)和二氧化硫(SO2)气体具有漂白性。这两种气体的漂白作用有何不同呢?笔者作了以下的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1〕操作步骤 :把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分别通入盛品红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里溶液的红色都立即褪去。得出结论 :潮湿的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都具有漂白作用。〔对比实验2〕操作步骤 :把对比实验1所得到的盛两种无色溶液的试管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 :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的无色溶液又变红 ,通入氯气的无色溶液颜色没复原。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不稳定 ,加热时易复原 ;氯气的漂白作…  相似文献   

16.
黎斌 《化学教学》2001,(5):34-35
天津、江西 2 0 0 0年高考化学卷第 2 3题为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 ,加热试管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冷却后恢复红色 ,则原溶液可能是    溶液 ;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    。(2 )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  相似文献   

1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EuFeO3纳米颗粒,通过调节蒸胶温度控制Eu3Fe5O12相的生成,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当蒸胶温度升高到140℃时,样品会出现EuFeO3和Eu3Fe5O12的混合相.并且随着蒸胶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磁性逐渐增强,但可见光下对有机染料罗丹明B的催化降解效率逐渐减弱.当在光催化反应中加入少量H2O2后,由于存在非均相芬顿反应,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学》97年第6期刊登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的探讨”一文·文中认为Mg与HZO反应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当停止加热经放置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这一现象,是由于Mg(OH)。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造成的,即放置时,由于溶液温度下降,Mg(OH)。的溶解度降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OH一浓度变小,所以溶液的红色变浅,最后无色.我认为这样解释是错误的.造成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应该是,在放置过程中,空气中的COZ气体溶于溶液与OH一作用,使OH一浓度降低的结果.实验及分析如下:向Mg与热H。O反应得到的无色透明、澄清的溶液中加…  相似文献   

19.
按初中物理第二册p.96的装置做该实验时,学生看到的仅是软木塞子被冲出,同时听到“嘭!”的响声(塞子塞得稍紧些),学生能想到的也仅是气体膨胀做了功,但是物体的热能减少,现象既看不到,教师也不易讲清,所以只能含含糊糊地过去,为此,笔者仅就原有实验器材和装置,在方法上做如下改进。第一步,先在试管内装1/3~1/2的热水(以减少加热时间),打开塞子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沸腾后移去酒精灯。这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试管内沸腾汽泡的情况,其现  相似文献   

20.
董顺 《化学教学》2023,(2):75-79
由两道高考试题引出对Fe2+与H2O2反应的探究。结果发现,不同的亚铁盐与H2O2作用的结果与实验条件有关:在无外加酸碱时FeSO4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碱式硫酸铁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混合物;FeCl2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聚合氯化铁胶体。在酸性较强时Fe2+与H2O2作用主要生成Fe3+;在酸性不太强时主要得到胶体,往往得不到沉淀。亚铁盐与H2O2混合除了发生Fe2+与H2O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外,同时含铁物质会催化H2O2的分解,H2O2分解放热还会促进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