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它怀着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以中国智慧和实践经验为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贡献了中国方案,展现了人类情怀和担当精神。青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培育青年的多元文明观、全球治理观、国际秩序观、新发展观,展现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2.
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阶级性话语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性话语,从"落后就要挨打"的丛林法则到命运共同的新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品质.从解决全球治理的现实问题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当代世界的认知相结合,回应了时代难题,推动了理论创新,并赋予中国气派,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论述.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当代实践,推动着世界历史进程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必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平与发展论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展开,而当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逻辑指向则在世界发展进程中不断诠释与论证着共同体的实践必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实践的集中统一。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论来源、四个维度为出发点,把世界带到中国,同时助推中国又走向世界,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试图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和平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具有一脉相承性。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是对"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总原则的创新发展,同舟共济的行动共同体是对"既联合又斗争"原则的创造转化,和而不同的文明共同体是对"既统一又独立"原则的历史借鉴。在新时代,深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内涵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共通性,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向纵深推进,发挥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立足于全球化战略而布局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照了全人类之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关于世界问题的哲学回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类"概念较为恰当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在"类"概念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感性对象性关系,由 自然进化而产生的人类是自然界本质自我意识的彰显,也体现了个体与他人本质的互证关系.自然是人化的 自然,因而人与 自然是本质同一关系.人是社会化的人,因而人与人是本质一体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体现为"社会化的人类",马克思"类思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 自然观、"仁爱万物"的博爱观、"天下为公"的义利观、"协和万邦"的和合观等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哲学滋养,普惠理念、共同价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旗帜鲜明地提供了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世界担当观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自觉,是指党积极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人类的理念、价值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担当观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价值目标、全球视野与人类情怀,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和远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世界担当观以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理论为基础,逐步呈现出“应当”“可能”“必将”“应有”“更大”贡献人类的精神风貌和主体面貌。在不同时期,经过提炼、升华形成了比较完备系统的中国共产党世界担当观。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精髓、要义和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初心和使命,主动回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时代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坚持主权平等、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等五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更是对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和合"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万国咸宁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国际观、推己及人的治道观在当代转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准则:弘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尊重各国的主权独立性和文化差异性、推进各国间平等合作与互利共赢、坚守中国在命运共同体中的主体性.传统天下和合观体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核心要义,与和合文化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观、国与国相处的协和万邦观、不同文化交流的和而不同观深深契合。此外,在价值观方面,和合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渊源;在基本内涵方面,调和利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基本框架;在统筹发展方面,协调各方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1.
国际社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实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后疫情时代,理应用好抗疫生动教材,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先,讲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要求,即人类共同的义利观、科学的民族观和理性爱国主义、普遍的社会正义观、多元文化共存的文明观及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观。其次,讲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内容,塑造青年类本质意识、全球意识、多元文化意识和创新意识。最后,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培育的实然之术,以"疫"为题,利用网络媒体,构建平等话语,促进青年学习并内化五大价值理念,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与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也是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重新估量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对时代呼唤的回应,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底蕴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世界历史理论为其奠定理论前提;整体性全球化生成是其经济基础;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崛起的新范式构成其实践典范;文化传统与批判继承生成其精神动力和支撑。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合力生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文明互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明互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离不开世界格局的挑战、传统文化的崛起、现代创新的需求等要素的影响,而多元文明是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前提,平等包容是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合作共赢是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动力。在实践过程中,应以时代意蕴为契机推动价值认同,以马克思理论为依据推动平等对话,以文明发展为抓手推动互信互认,并进一步整合资源、求同存异、创新发展,充分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效率、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效能、开拓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可能。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观从新时代坐标、新时代特征、新时代任务、新时代精神、新时代主题、新时代理论等维度,运用历史观点和世界眼光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构建起涵盖历史方位变化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论、价值目标升华论、文化繁荣兴盛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论、思想方略创新论的严整的逻辑体系。习近平新时代观全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新时代应对新挑战与推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15.
深刻认识中国国家观的历史意蕴与新时代内涵,既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作为上层建筑,国家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在多民族视域,国家是一个民族共同体;从文化基因视域看,国家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从全球视域看,中国倡导国家安全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文章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论为基本工具,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明晰该理论的科学性与实现的可能性,对于廓清历史方向,增强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进一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探索、努力方向尝试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开放理念是习近平基于世界历史本质特征和“两个大局”时代背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开放”意涵的时代化运用,内蕴开放、合作、发展等丰富内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旨趣内在一致,旨在顺应世界历史开放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化变革,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共同繁荣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境遇,应坚持以开放理念为引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塑造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坚实的政治基础、发展动力和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同志及其他共产党人在把握世界大势发展规律和汲取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领域展现了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传承性和当代实践性,彰显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教师较少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思考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构建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问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既反映了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共同价值追求,又呼吁当今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精神与文化危机”问题,启示我们从教育视角反思当代道德教育的本质内涵与基本遵循。基于此,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的深刻论述揭示共同体精神的理论之基,从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新时代的具体要求论述共同体精神的历史传承,并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再现共同体精神的显现方式,最后以共同体精神构建新时代道德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了人类社会的走向问题和共同发展方向,体现了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想社会的深度理解和创新应用。为了更好地传播和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思政课中对其加以渗透和应用,让青年学生全面认同、积极奉行、系统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