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49):79-80
新课程重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及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而数学建模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学知识的一座桥梁,能使学生在建模活动中切身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文章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实施数学建模教学及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几点思考。学生如果掌握了建模方法,就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对应关系,从而快速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应用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习数学分析的目的除了微积分工具的掌握,还在于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分析教学中,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3.
李向萍 《考试周刊》2010,(26):90-90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而且要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和处理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引领学生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合作,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初步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形成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模式、思路、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新课程学习的背景下,加强数学建模意识,开展各种课型的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其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包含了许多数学教学建模的方法,如函数关系式、导数法、微分方程法、多变量积分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存在。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在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积极意义.高职数学的培养目标正向能力教育转变,而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高职数学课堂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弊端,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因此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以来,学生就可以将数学知识活学活用,不会只是呆板的死读书,读死书。我们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理解中学习数学知识,并体会其中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受益终身。该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如何将数学课堂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并探索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将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自己及生活实际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个例子的分析和讨论,介绍了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图论教学中的作法;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中学数学课程将更加注重课程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更加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己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中学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开展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数学问题解决的含义 数学问题解决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那些非常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创造性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本质特征. 在美国,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1.
数学建模教学与能力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建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建模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研究的科学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等,因此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2.
冯遵凯 《考试周刊》2012,(33):51-5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一、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意义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王辉 《考试周刊》2013,(49):53-53
数学模型能够促使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牵手"。发展学生模型思想的基本活动就是建立模型。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者认为学生的思维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发挥问题情境的"建模"功能,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以建模为核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应用,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有用的数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揭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渗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强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开展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5.
林燕梅 《考试周刊》2011,(74):99-100
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最终使问题得到解答。本文作者谈了在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既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教学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使问题得到解答,能够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文谈谈如何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初中数学教学的任务除了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外,还应该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践行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遇到实际应用问题时能够顺利的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一、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初中学生普遍现象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解题能力也很强。但是,如果把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无从下手。这就说明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缺乏。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31):85-86
小学数学课堂中,想要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系,有效利用数学知识,需要借助模型思想。有效利用数学模型思想,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加强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中,应当注重模型思想的渗透,优化课堂活动设计。本文将探究小学数学如何有效渗透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20.
黄友丘 《天津教育》2023,(30):37-39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下文统称“新课标”)强调,建模意识主要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将其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是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教师要把握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将建模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实现建模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共同提升。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策略提出几点建议。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