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普遍发生了转向,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哲学观被认为是这一时期不可逾越的巅峰。在这种哲学观的影响下,奥斯汀和塞尔逐步从全新的视角探讨语言哲学问题,建立并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从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角度出发,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背后的语言哲学思想,并指出了两者在语言的意义及存在方式上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虽说关于“符号(表达式)/意义”的探讨源远流长,如先秦公孙龙子的“白马非马”,但将意义问题凸显为思考的核心,并形成一系列自成体系的意义理论,则始于20世纪勃然兴起的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如果说古代哲学是本体论(如柏拉图的“理念”),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而近代哲学是认识论(如康德的“纯粹理性”),追问人们何以知道世界的本质;那么现代哲学就是语言论或符号论,追问我们怎样表述我们所知道的世界本质。这就是常说的西方哲学的第二次“转向”,而弗雷格就是导致这一转向的关键人物。他发表于1892年的著名论文《论意义和意谓》,为意义理论奠定了第一块思想基石。  相似文献   

3.
李玮 《大观周刊》2011,(26):168-168
语言哲学的中心论题是语言与世界的关系。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代表了他的前期哲学体系,探索了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或说在语言层面上呈现的现实。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逻辑哲学论》中的著名理论——图像论则是关于维特根斯坦前期语言及现实关系之哲学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陆明明 《大观周刊》2010,(48):20-21
维特根新坦哲学与康德哲学有某种深刻联系,"语言批判"和"理性批判"的核心都是"划界问题":本文比较了康德的"划界"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划界",通过各自为知识划定的经验的界限和语言的界限及其后果,来探讨两人思想的相似联系和伦理学观点.  相似文献   

5.
李泽厚同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是这些年来比较难得的一本研究著作,它最近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析和批判康德哲学,通常都以三个《批判》为主,而特别着重他的“知识哲学”,即认识论方面。李著也在这个方面用了一半的篇幅。这是康德哲学的特点所决定的。资产阶级哲学界谈康德及其“知识哲学”,往往强调两点:1、康德调和、结合了唯理论和经验论;2、休谟对康德的思想转变起了特大的作用。李著指出,这只是从思想而不是从现实根源来解释和规定康德,而且  相似文献   

6.
亨利·列斐伏尔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这个概念,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独特性是与核心概念“日常生活”的丰富内涵联系在一起的。列斐伏尔早期对“日常生活”的理解相对比较哲学化和乐观化;而后期对“日常生活”的理解更加微观也相对悲观。通过列斐伏尔对“日常生活”概念的对比研究。对于正在走向消费时代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在其著作《哲学研究》中用精微分析手法解剖了阅读这一活动,文章用具体而微纵向切入式剖析方法,解读维特根斯坦的阅读理论。  相似文献   

8.
李丹 《新闻爱好者》2011,(11):134-135
新版《水浒传》的播出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笔者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忠”“义”情结,即融合了儒释道墨等学说思想精髓,利他、助他、自由、平等、救世的情结。本文首先从儒、释、道以及墨家的传统“忠”“义”思想为中国人的“忠”“义”情结溯源,通过《水浒传》中对该情结的表现,进而阐释中国人的“忠”“义”情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敏 《大观周刊》2012,(50):17-17,20
以往对于韩愈“道统论”的研究,大多数都侧重于研究“道统论”的形式意义,但是对于韩愈“道统论”中关于“道”的思想内容却很少重视。其实,韩愈的“道统论”思想不仅的的确确影响了以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而且其思想内容以及历史性作用还具有一种深层次的理论上的意义。因此,总结其思想及历史性的作用,将对关于中国哲学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一时期,随着新世纪图书馆学研究昙面的不断深入,研究领域的逐步拓宽,关于图书馆哲学问题的研究已渐成热点。为此,本期特在“家论坛”栏目中推出于鸣镝先生《图书馆哲学随笔》一文,以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暂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作为一种学问,当然要包括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哲学的目的并不在于提供知识,而在于提供思想。知识与思想彼此相通,但并不相…  相似文献   

11.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哲学思想前后发生了明显转变:前期,以语言图式论为代表,其极具人工语言学派的观点注重对语言逻辑结构的静态分析;后期,以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性为代表,回归日常语言学派,主张从语言的实际用法出发,在使用场景中对语言进行动态研究.其前后巨大的转变,存在着一条隐秘的逻辑线索,以语用学角度辩证统一了分散于传播学不同视角的观点.其中,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观对于主体性、互动性和社会控制因素的兼容性更是可以成为勾连传统传播学不同立场和视角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靳文杰 《大观周刊》2012,(14):18-19
语言是一种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但是语言是如何成为交流思想的工具呢,我们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因为通常我们会以为抽象思维是靠语言建立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想的形式。但是,常识是需要清洗的。思维和语言并不是共生共存的,也不是简单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是通过意识焦点的照亮将思想和语言建立起联系的,这种在人脑中建立起来的“音”与“义”的联系使得“音”通过刺激在大脑中唤起了南这个“音”建立起来的“义”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的沟通了交流.  相似文献   

13.
2、二式、贰、两这已个字.读音不同,字形相异,用法有别。写稿者应该了解一应该掌握.应该正确使用。2、二、式、贰、读音相同一部读er;两是另外读音,读hang。二、、贰、两是中文,2是世界通用的阿拉伯字。以上五字,共同之处是当它们表示数量时.其义相同,都等于一加一。在《辞海》中。“:1”的释义有四:。Ij表示数目.加1+l;②双.如独一无二;l两样一别的.如怀有二心;①次、副,如二花脸。在《辞海冲,“两”的释义有九:_卜二一如两个人;②双方。如两面受敌;-9双面一如势不两立;)哲学名词.如对立的两面;⑤不指定的…  相似文献   

14.
曹晓明 《视听界》2000,(3):38-38
电视的最大特点是可视性,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画面来表情达意,传播信息。电视画面作为一种语言,是对客观事物的撷取再现,必须完全以事实为依据。然而,在目前一些电视新闻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了这一原则,任意“挪用”画面,使画面语言漏洞百出,观众疑窦丛生,削弱了新闻内容的可信性,造成了新闻失真。以一个电视人的眼光观察,电视图像剪辑中画面“挪用”现象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15.
李晓彤 《大观周刊》2012,(49):16-16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伟大的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用他那零碎的、开放的、矛盾的、批判的文本给许多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以启迪,不管尼采怎样定位自己,其对于后现代理论流派的影响无可置疑。本文主要从现代和后现代两个角度,解读尼采如何解构“上帝之死”到建构“权力意志”这一虚无主义思想,以及这一思想对于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对马克思作研究中涉及的理论问题很多,其中不少人是以“研究”为名,对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或是攻击,或是篡改,企图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取而代之。现简介如下: (一)关于“两个马克思”问题本世纪三十年代初,马克思的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1844年)先后公开发表。西方的不少学者把这二本书中的观点看作“新发现”。大肆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智者马克思与巴斯德讲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为了更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党报的理论宣传,我们应在认真总结过去成功的理论宣传的基础上,再根据改革开发,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特点,提出“更上一层楼”、“敢踏最上关”的新谋略、新举措。为此,笔者进一言。这就是“三点一线”,规律共振。这八个字。  相似文献   

18.
在对已有关于信息本质及定义的理论学说进行批判性剖析的基础上 ,从“存在”这一哲学本体论范畴角度 ,对信息本质及定义作了新的思考与界定:文章突破了哲学界关于“存在形态”的传统理论 ,提出了将“存在”分为“实在”、“虚在”、“虚实在及实虚在”的新观点 ;并将信息界定在只存在于以生命体为主体方的关系中的“虚实在及实虚在”范畴中 ,认为信息是只对生命体有意义的“虚实在及实虚在”。形象而简单地说 ,信息是游荡于实在与虚在之间的“精灵”。  相似文献   

19.
所谓反思,即“再思”、 “反过来思”或“从后思索”,一切对现有的思想、理论的再认识、再思考都可称为 “反思”。在人类思想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理论的问世总离不开对旧理论的重新评价和认识,如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在批判柏拉图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的哲学则根基于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的反思。可见,人类自从开始自觉进行理论创作就把反思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来使用了。但是,把反思作为一种理论来研究,则是到了近代,哲学研究的重心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的时候才开始的。确切地说,反思理论的演进过程同时就是人类对自己…  相似文献   

20.
“世界3”理论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哲学被介绍到中国大地之后,最受亲睐的两个派别一为存在主义,一为波普尔科学哲学。在哲学界和科学界后者比前者引起更大反响,最初便赢得了满堂喝彩,不久便有了仔细地研究并分析批判的文章出现,到现在,哲学界的研究已有一些进展,而科学界人士则还是兴致盎然地袭用。贵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