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勒兹的“行动—影像”诠释了20世纪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里“情境”与“行动”之间的二元生成机制。“行动—影像”理论将好莱坞电影类型转码为相关的结构性形式,从哲学层面把握了类型电影的构成与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颖颖 《青年记者》2017,(12):79-80
国内周播剧的发展:在曲折中前进 2017年,湖南卫视两大周播剧场合并为“青春进行时”,取消原先的“钻石独播剧场”,电视剧播放安排方面将只保留“金鹰独播剧场”和“青春进行时剧场”.其实这并非湖南卫视第一次对周播剧场进行停播调整,自2011年湖南卫视引入周播剧这一电视剧制播形式以来,从最初的“芒果周播剧剧场”到今天的“钻石独播剧场”和“青春进行时剧场”,其间包括剧场名称、剧场播出时间、播出周期以及播出电视剧类型等等都处于不断调整当中,这显示了周播剧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太顺利.  相似文献   

3.
黄英聪 《新闻窗》2012,(3):95-96
从2010年7月12日开始,打开央视综合频道的细心观众会发现,他们熟悉的“央视一套”变样了。初次尝试横向打通全天时段,推出七个以“第一”命名的新栏目,包括第一动画乐园、第一精选剧场、第一情感剧场、第一夏日剧场、第一精彩、第一精品、第一夜场。央视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改动并非所谓“改版”,而只是一次暑期特别编排。  相似文献   

4.
郭石磊 《出版广角》2016,(23):89-91
"魅"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神秘与神圣.现代世界的"祛魅"逐渐除去世界神秘性的同时也除去了社会生活的神圣性.现代社会面临严峻的价值虚无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诸多危机.实践哲学作为一种处理危机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德勒兹在《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中进行了理论尝试,他将"斯宾诺莎"与"实践哲学"融合,丰富了实践哲学的理论资源,也激活了斯宾诺莎伦理学体系中的行动力量.同时,在该著作中德勒兹为普通读者描述了一个具有诸般美德的道德榜样——斯宾诺莎,为"被诸多被动情感所奴役的大众"提供了一种引导与慰藉.  相似文献   

5.
“情动”(affect)一词最早由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提出,后世的德勒兹基于此提出了“情动”理论,并指出了情动—影像(affection-image)的变体。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诗意内涵与情感维度营造了真实的人文脉络与时间痕迹,如诗般律动的影像中,身体与自然的情感波动与观众达成互动共振,而塔氏电影中的生态审美及情感逻辑更与“情动”理论间拥有极高的适配性,因此塔氏影像为“情动”理论研究提供了极佳的范本。从身体到自然的情感流动过程中,塔可夫斯基电影世界的生命体验与哲学拷问得以显现,塔氏电影中的“情动”也在此般影像语言中逐步生成。  相似文献   

6.
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所讲授的《正义》,被称为哈佛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因而,这门课多年来“占据”了在哈佛“地标”纪念大堂里的桑德斯剧场。  相似文献   

7.
剧场在当代的重要性,正是其实体和象征、符码、媒介、表演、剧场性的变更等多重意义组成的。它在两个方面牵动着我们时代审美图像、景观的变迁:一方面,剧场的内部结构、剧场的观演关系和审美潮流与时俱进,呈现出一种景观变迁;另一方面,在剧场之外,这些剧场隐喻意义的延伸导致社会剧场化,不断生成新的场景。这种本质上属于空间表演的“景观”正在改变我们与生活其间的空间的关系。我们用空间表演为主旨,既可以观察当下城市空间剧场内部的审美流变,也可以观察城市空间(剧场外部)的空间形态和趋势,使得研究“空间表演”和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全球化”步伐产生一种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感受大剧院     
“解读”一个“未知档案库” 本以为采访陆晓莉会费些周折,没想到,这位上海大剧院办公室主任一听说我是来“感受”大剧院的,却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坦率些说,我在采访陆晓莉之前,对于上海大剧院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仅仅知道:大剧院内共设有3个剧场,一个是拥有1800个座位的主剧场,用于上演芭蕾、歌剧和交响乐;一个是拥有600个座位的中剧场,用于室内乐演出;还有一个是拥有200个座位的小剧场,可以用来表演话剧和歌舞剧。此外,大剧院于我,便是一个未被“认知”的世界了。 陆晓莉告诉我,其实从大剧院的“档案库”中,人们  相似文献   

9.
张琳 《中国图书评论》2023,(10):102-112
《蛙》是莫言面向中国当代社会现实勾勒的一部乡村计划生育发展史图谱,折射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所历经的困难与挑战。在新世纪之初,回顾共和国建设历程中的人口发展决策,不仅是对那段特定历史情境的反思,也是莫言在现代性语境下,观察时代症候,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经验,关切社会现实的自觉。生育问题关乎人类繁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时代性的生命主题,重新阅读《蛙》,抓住小说人物的命名方式和性格特征,从德勒兹的哲学概念“无器官的身体”切入,来理解莫言所要表达的身体自由、释放欲望、关怀生命的美好愿景,以打开新的研究视域,为捕捉生命强力提供一种新的文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最近,李连科出版了他的新作《价值哲学引论》。至此,李连科完成了他研究价值问题的三部曲:《世界的意义———价值论》—《哲学价值论》—《价值哲学引论》。从“价值论”,到“哲学价值论”,再到“价值哲学”,李连科是在一步一步地接近价值哲学研究的腹地。1985...  相似文献   

11.
一旦把一门在剧场里讲授的哲学课搬上网络和电视,一名哲学家就会迅速变身为明星。这正是桑德尔最近所经历的  相似文献   

12.
马修·福勒是英国媒介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艺术、媒介、文化研究等交叉学科的视野研究媒介生态学。他认为,“生态”一词本身就蕴含“媒介”或“中介”的意涵。在他看来,获取制作媒介所需原材料的采矿行为常导致污染的发生,并以智能手机为例,提出媒介自身的设计构造也是污染成因之一。他对“媒介”、“生态”、“污染”三者之间关系的阐释,为我们理解媒介开辟了“整体性”、“生态性”的视角。与波兹曼等人将媒介生态视为一种环境保护主义取径不同,福勒从美学和政治敏感维度加以考量。他在尼采“权力意志”的基础上,提出“媒介权力意志”概念,同时还从加塔利、德勒兹等哲学思想中汲取研究媒介生态学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从传播哲学角度谈“传播”的定义——传播哲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认为必须关注传播哲学这一研究领域,接着从哲学的角度给“传播”下了定义:传播是信息运动现象。这个定义的特点在于使用了哲学的重要范畴“运动”两字。用“运动”来定义“传播”,能全面完整地概括传播现象,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启发我们去吸收哲学已有的研究成果,提高传播学的理论思维水平,使传播学逐步走向成熟。这个定义只是从一个角度来丰富我们对传播现象的认识和了解,不可能用来替代以前许多有关“传播”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既是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一个人们相对熟悉的“老问题”。最近,由王玉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理论嬗变》一书,选择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现代实践哲学的全新理解,从“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两种思维方式转换的角度,来研究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程史和在指导中国革命斗争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得出了一系列有启发意义的结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基本特征的重新概括:…  相似文献   

15.
对于相声在哪里演出,海峡两岸相声界人士大多认为应回归剧场。从实践上看,剧场相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电视相声,多数观点认为:电视使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拉大;电视使相声的表演性成分加大,淡化了相声的艺术特性。回归剧场的传播本质是让观众追逐相声,这与“受众时代”很不协调,因此应探索电视与剧场在相声传播中的作用和关系。不能将两种传播方式对立起来,进而成为相声低迷的理由,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吴文科先生指出的,离开电视谈相声的繁荣,等于“抓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荒谬。荧屏观众使演员同现场观众产生疏离戏剧演员处理自己…  相似文献   

16.
郭文奇 《出版广角》2016,(17):92-94
法国学者吕克·费希等著写的《最美的哲学史》,是一部以崭新的观点来回答“哲学是什么”的书籍,也是一本从独特的方式来探讨“为什么要学哲学”的著作。它既让人们领悟历史上的西方哲学思想,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引导人们探寻哲学的终极目标和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17.
李晓云  王锋 《传媒观察》2024,(1):96-106
本文从德勒兹的情动理论与生命哲学出发,将“小作文”视为一个透视粉丝生命体验的透镜,通过考察粉丝在日常生活中所书写的小作文文本及其书写实践,照见粉丝在研究视角不可见处的情感流变和情动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理解粉丝主体性的另类视角。研究发现,小作文不仅是粉丝在能动的书写中修补自我的情感载体,亦作为“树洞”使得主体在书写情感的过程中获得生成自我的力量。粉丝个体不仅在小作文所记叙的“观看情动”中通过对偶像身体的欲望观看满足着自身作为“人”的原始爱欲能量,亦在小作文生成前的书写间隔区间中通过在“粉丝身份”与“社会身份”之间的顺滑切换显现出自身作为“人”的生命冲动。本研究将粉丝主体性定位在粉丝身份与其他身份的交界处,定位在多重身份的消解、重叠、冲突与切换的张力之中,从中我们得见一个多元的、流动的、真实的“人”。  相似文献   

18.
陈岚 《新闻界》2006,(2):91-92
从几年前央视夜间剧场《看了又看》到今日湖南卫视大肆推广的《大长今》,韩剧在中国内地也从当初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走到了今天风靡电视剧市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胡钰雪 《大观周刊》2011,(37):33-3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哲学与经济学并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哲学的“问题”可以从经济学问题中去寻求,而经济学问题需要上升到哲学高度,才能揭示出其内在本质并找到根本性的解决路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和创新必须基于马克思理论的本性,理解在经济生活中的“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20.
纪念《星期80分》300期“听友同乐”晚会开幕了——没有热闹的献花送礼,也没有客套的致词祝贺。只有灯光在减弱、减弱,在一片黑暗中静场……有幸挤入这仅有1300张座位的剧场是不容易的,“星期80分”在镇江拥有成千上万“发烧级”的听友,今晚,他们聚集一堂,是为了表达对“星期80分”真心的爱,也是为了弥补广播看不见的遗憾,他们渴望面对面的交流。剧场已全黑了,在一种广播特有的神秘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