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2020战略》提出,到2020年,欧洲18-24岁人15早期离校率下降至10%.30~34岁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提高至40%。目前,欧盟各成员国在实现上述两个指标上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距要达到的目标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2.
2000年欧盟首脑理事会提出,到2010年将欧洲经济建设成最具竞争力和充满活力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过去两年里,欧盟成员国和候选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所有国家都同意在教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5日,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公布了由欧盟科学研究委员菲利普·巴斯甘(Philippe Buaquin)和教育文化委员韦维安娜·雷丁(viviane Reding)倡议的关于在知识欧洲中大学作用的通报。当前,欧洲的大学遇到了适应知识社会与经济、适应提高所有成员国教育水平和高层次培训的需要及推动欧洲科学研究区实现的巨大挑战。大学是高级培训、科学研究和地方发展的中心,欧盟需要一个健康的大学体系,这已经在2002年3月欧盟理事会巴塞罗纳会议上得到确认,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于2010年前把欧洲教育体系建成“世界参照标准”(world reference)的目  相似文献   

4.
芬兰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与俄罗斯、挪威、瑞典接壤。芬兰是欧盟成员国之一,教育、科技、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其人均国民收入居欧盟第一位。芬兰旅游业发达,国民待遇极好。2010年,世界经合组织对43个国家的15岁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5.
欧盟计划于2010年前建立一个趋同整合的欧洲高等教育区,以便实现跨国合作交流与人才流动,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凝聚欧洲意识,增强欧盟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构想最初由法、德、意、英四国外长在1998年的《索邦宣言》中提出。1999年,29位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联合发布《波隆纳宣言》,正式宣称要在2010年前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布拉格公报》、《柏林公报》和《柏根公报》进一步加快了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进程。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是欧洲高等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对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欧盟计划于2010年前建立一个趋同整合的欧洲高等教育区,以便实现跨国合作交流与人才流动,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凝聚欧洲意识,增强欧盟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构想最初由法、德、意、英四国外长在1998年的《索邦宣言》中提出。1999年,29位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联合发布《波隆纳宣言》,正式宣称要在2010年前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布拉格公报》、《柏林公报》和《柏根公报》进一步加快了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进程。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是欧洲高等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对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瑞典高中阶段教育在性质上属于非义务教育,但实行免费的高中教育。瑞典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都应有接受教育的均等机会,教育要促进每个人的和谐发展,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社区成员。瑞典目前已经实现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欧盟委员会确定的到2010年20~24岁人口中具有高中学历的比例的基准是85%,而瑞典在2007年该比例已达到87.2%,是提前达到欧盟基准的少数几个欧盟国家之一。截至到2006年底,瑞典共有高中795所,在校生24.7万人,校均452人。  相似文献   

8.
《欧洲2020战略》提出,到2020年,欧洲18~24岁人口早期离校率下降至10%,30~34岁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提高至40%。目前,欧盟各成员国在实现上述两个指标上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距要达到的目标仍有差距。根据欧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欧盟的早  相似文献   

9.
欧盟有1/5 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生活在贫困家庭之中,英国的贫困儿童比例则高达32%,为欧盟比例最高的国家。相比之下,丹麦的这一比例仅为5%。欧盟的家庭贫困标准是净收入低于国民平均数的一半,这样的家庭占欧盟的1/6。欧盟的统计是根据1993年的数字做出的,这是可以用来进行综合统计的最新数字。欧盟社会事务专员福林表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0.
《世界教育信息》2005,(5):33-33
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理事会(HRK-Senat)近日在波恩作出决定,出台“积极推动德国高等院校与国外大学共同发展双学位和联合培养项目的实施指南”。这种“联合学位”(Joint Degrees)是欧盟国家教育部长旨在推动欧洲教育一体化的“波罗格纳进程”(Bologna Prozesses)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欧盟各成员国和欧盟机构的高度重视。欧洲国家教育部长联席会为此也多次重申,要大力发展“联合学位”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