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是否愿意和父母一同过七夕? 不愿意。 和家人一块过七夕就像母亲节和你女朋友一起过一样,没有意义,无聊。 我倒是愿意,只是爸妈不同意太保守啦,如果要跟他们一起过七夕,他们肯定说我事儿多,拿我当什么看还说不定呢。  相似文献   

2.
木木 《采.写.编》2007,(5):I0004-I0005
写过些评论性文字.但很少涉及绘画作品。为什么?心虚——一是从未画过画.不懂笔墨技巧;二是虽看过不少绘画作品.读过不少有关绘画历史或人物的书籍.但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理论训练。但这次斗胆写.也有两个理由。[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无欲则刚     
做一个记者,身边有太多太多的诱惑。有人在争权、夺利、搞钱;你若不争,好像活得太窝囊了。但我在连续采访了两位将军,以及一位将军遗孀后,我坦然了。和他们比起来,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相似文献   

4.
国粹红娘     
“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这对孪生子从未相遇过,但现在他们相遇了,这一情况体现在梅兰芳身上。”  相似文献   

5.
<正>陈潭秋烈士是党的一大代表,也是党的三大、四大、五大代表。我是陈潭秋烈士的长子,但我5岁时就离开了父母,由外婆家抚养,直到1949年底(21岁)生活在"蒋管区",对父母仅仅留下一些稚嫩的、模糊的亲情记忆,没有受到父母的"革命熏陶"。对于父母的了解只来源于和父母共同战斗过的革命前辈的叙说和他们写的回忆文章以及有限的、残存的部分档案资料(陈潭秋写下的少部分文章和工作报告等),可以说全是"听来的"和"书本上看来的"(其中有些是陈潭秋  相似文献   

6.
“爱”是教育青年的感情基础。毛泽东主席说过“官兵关系搞不好,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根本态度问题。”我认为,这个根本态度中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感情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爱、爱心、爱护是教育青年职工的感情基础。一个人从小首先得到的是父母的爱。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因此,父母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他们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学校以后,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当他们参加工作以后,各级领导尤其是他们的直接领导,就成为他们的重要影响者。这时的青年职工虽然已开始进入成年,走上社会,但他们毕竟还…  相似文献   

7.
在你阅读此书之前,我有话要说。请记住,此书出自一位投资人之手。这位仁兄狂热沉醉于大千世界的同时一直在搜寻各种投资理念。我著此书的目的不在于评议社会,亦不在于深入解读一地的风土人情,而在于发现各种投资机会和趋势。我在旅行过程中结交了很多新朋友,积累了珍贵的人脉资源。但其实往往大多数成功的投资并非发掘自我们周围的资源。我众多成功的投资便发生在那些我从未去过的地方、出自那些我从未接触过的公司。投资理应  相似文献   

8.
潜逃十年间,赖昌星从未断过与国内的联系。直到现在,他还几乎每天都与弟弟赖昌图通话。不过,与当初他对这个庞大的家族“产业”的掌控不同,如今的赖昌星更多时候是一个倾听者和倾诉者,他无法对家族、家人的命运施以太多影响。而这命运,在十年间已有太多曲折  相似文献   

9.
我喜爱文学,也喜爱美术,但我仅仅是个欣赏者.在学生时代,曾天真地认为"上帝"赋予艺术家超人的智慧及灵感,他们生活在诗情画意中,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罗曼蒂克,可是当我和现实中的艺术工作者生活  相似文献   

10.
走进海岛     
李根萍 《军事记者》2003,(4):48-49,57
我负责《人民前线》报“海防线上”专版后,尽管常常收到或编发许多充满浓浓海味的稿件,但从未去过海岛。去年夏季,为亲临一线了解海岛官兵,以记者的视觉真实记录他们坚定海岛甜酸苦辣的生活,我特地去了一趟浙江舟山群岛,在几个岛上全方位体验了一番,接近了我所要接近的“目标”,写出了一些感人的报道。同时,一些采访细节也令我十分难忘。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曾有过太多太多的梦想:跳芭蕾、做电影明星、歌星、当作家、记者……而现实生活中的我当过工人,也曾当过政府机关的调研员,但最终,命运之神却将我投进了档案事业的怀抱,并且一干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里,我从一个对档案工作一窍不通  相似文献   

12.
甘做摄影苦行僧《宜宾日报》曾朗长大以后干什么?儿时我做过很多梦,但却从未想过要当记者,因为记者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的神圣和高不可攀。还记得我的第一张被报纸采用的照片,照片虽然拍得较好,但我始终没有勇气投出,是我的父亲帮我写好文字说明后寄出的。父亲在县...  相似文献   

13.
在西部农村,很多孩子营养不良没钱吃饭,但他们都在坚持上学,支撑他们唯一的信念就是要考上大学.在城市中成长的我们真的不敢相信现实中还有这样的生活,但确确实实,西北广袤的土地上,有无数这样的孩子,他们播种下梦想,就像播种下粮食,不知会得到怎样的收获,但却从未停止过.  相似文献   

14.
忆张大先生     
我和“新民报三张”都曾同事过,但在年龄上与之却有一代之隔。我视他们为师,他们却谦虚地视我为友。工作之余,我们一起聊天、饮酒、下棋、打牌,从未感到有什么“代沟”存在于我们之中。平时,我随大家一直称张友鸾为张大先生。他透彻世情,言语幽默,让人感到他有一颗质朴善良的童心,在他面前从没有拘束之感。张友鸾先生似乎是天生的总编辑之才。诚如他自己所说的,“18岁读大学新闻系,21岁参加报社工作,一直是‘总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健将们喜作高论,不太在乎逻辑的连贯性和史实的准确性。这说明他们常常溺于自己的主观世界,而这又能部分解释他们中许多人何以具有精神分析学上所说的那种“自大狂的倾向”。这些品质足以使他们成为一个革命者,但不足以成为一个历史家,尤其是他们本人作为一个演员活动于其中的当代史的历史家,因为他们的“我”太多,大有可能把自己的白日梦写成一段似乎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爱”是教育青年的感情基础。毛泽东主席说过:“官兵关系搞不好,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根本态度问题。”我认为,这个根本态度中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感情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爱、爱心、爱护是教育青年职工的感情基础。一个人从小首先得到的是父母的爱。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因此,父母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他们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学校以后,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当他们参加工作以后,各级领导尤其是他们的直接领导,就成为他们的重要影响。这时的青年职工虽然已开始进入成年,走上社会,但他们毕竟还年轻、幼稚,所以他们不能不想到“靠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会海探珠录     
一次婚礼,客人陆续光临入席,但新郎却心神不定:明明写信告诉过父母,为什么他们不来?他左思右虑,恰恰没有想到乱子出在他写的那封信上。他忙中出错,竟然写错了他最熟悉的父母家的地址,以致投递员无法把信送到。婚礼后,他来到宁波父母家,父母对他“不告而娶”大有意见,他说确实写信了,父母则说信根本没有收到。最后他们一起到邮电局查  相似文献   

18.
我出生在书香门第,成长在高等学府。父母都是教师,祖母也很有才华。也许是受家庭影响,我自幼就勤奋好学,拥有许多理想。我曾想过要当书法家、画家、作家、摄影家、历史学家、医生和记者……可从未想过要当编辑,因为我那时并不了解编辑这一行。 我是从照相馆考入大学的,在大学里,我参加组建了校书画协会、摄影学会,还兼任校学生会摄影记者。大学毕业时,我认为最理想的单位是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可却轻而易举地走上了编辑岗位,一干就是十余年。我从不了解编辑工作到热爱这一行,甚至视出版事业如生命,思想上经历了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  相似文献   

19.
我到《老年杂志》的时间不是太长,采访老人的机会也不是太多,但在有限的对老人的采访中,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从他们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善良、平和以及走过人生  相似文献   

20.
<正>时光的脚步从未停留,掐指算来,我已在兰台工作了近十年。十年的光阴对于老档案工作者来说是那么微不足道,但它却承载了我事业的全部。十年前,我正风华正茂,从未想过这辈子会和档案结缘,也就在临近毕业时的一念之间,我人生的轨迹就发生了改变。从此,档案局(馆)成为我心中依恋的家园,兰台成为我梦想起航的地方。踏入兰台的第一天,我翻阅史料了解究竟什么是档案。"档案"一词从起源到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