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视野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琴  潘梅 《现代情报》2007,27(11):95-97
研究性大学的学术性、研究性、前沿性使它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需求。如何成为一个学术型、研究型的图书馆是研究性大学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自身实际出发,着重阐述的是研究性大学视野下,寻求为科研学术直接服务的基本思路和改革策略,着重突出研究性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这一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大学研究院是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特区",为高校的知识创新、科研成果产业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做出了有益尝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大学研究院的绩效,不仅可以对高校科研改革的业绩进行有效测量.而且可为大学研究院以及研究型大学未来绩效的改进与优化提供决策借鉴.文章在考虑不同大学研究院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比较优势特征的大学研究院绩效评价方法,并以10所大学研究院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的相关分析结果与启示可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深度改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国家科研体制,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从确立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主力军地位,以及明确研究型大学和政府科研机构、产业界的分工与合作等方面,探讨我国政府应如何改革和完善促进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国家科研体制。  相似文献   

4.
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建设研究型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现状,提出我国需通过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培养、重视基础性交叉学科创新性研究等环节,以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加快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以Scopus数据库引文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构建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对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进行综合分析,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四个维度评价高校科研竞争力的现状、水平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科研生产力水平已具有一定的优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科研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有了显著的提升;但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应重视学术品质,关注国际科技前沿、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实质性合作,加大海外引智、引才力度,加快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引导科研人员重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运用CiteSpace软件构建国际上学者对研究型大学创新科技政策研究的知识图谱,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关键词热点分析,探寻研究型大学创新科技政策研究历程、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结果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研究型大学创新科技政策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大学内部的科研政策,应根据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调整科研创新方向,广泛与市场接轨;并且如何从政策层面引导研究型大学科研个体进行创新也将成为未来政策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大学理念的发展和数量扩张导致大学的分工和专业化 ,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就是大学角色分化的结果。研究型大学是指那些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应用为中心 ,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 ,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中起重要作用的大学。一般来讲 ,研究型大学学科比较齐全 ,以基本研究见长 ,具有整体科研实力和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教育实力 ,以及具有科学、知识、人才的整合实力和集成作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是中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已逐步创建了一批具有科研攻关、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功能的实验室科研团队。这些实验室团队根据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员结构和构成特征的团队构成类型,分析这些不同类型的实验室科研团队在团队构建和运行过程中,呈现出的多样化团队构成特点和科研合作特征;同时,进一步挖掘目前研究型大学实验室团队构成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和相关问题,进而根据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炜 《大众科技》2006,(2):140-141
创建研究型大学正成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追求的目标。文章主要论述了科技创新基地对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意义:基础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最基础的环节;重点实验室则为基础研究汇聚了一流的人才和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是研究型大学的特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则成为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学研究院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985工程”创新平台建设状况,提出推广建设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特区”——大学研究院。参考国外先进国家大学研究院的组建经验,指出我国大学研究院的创新体系主要由动态项目库、科研创新团队、成果转化站、研教联动部四个功能模块和一个院级协调办公室组成。大学研究院在领导体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尝试,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决策体系创建、科研组织整合、团队激励机制建设、国际化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卢耀祖 《科研管理》1998,19(4):50-54
本文在掌握详实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和立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科研人员对基础研究的理解,阐述了基础研究的概念和统计口径  相似文献   

12.
国内BIM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文献来源,根据期刊文献定量分析得出近三年有关BIM的研究文献多,大量跨学科研究,要了解实际研究内容和重点需要从新归类分析的结论。以文献内容为基础,分析各类BIM研究的研究现状并进行评述。根据BIM成熟度图的划分,得出我国BIM研究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间,研究局限于BIM定义和BIM价值等一般性内容描述的结论,并给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研选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工作的起点,又是整个科研工作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影响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决定以后科学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失败。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探讨了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以及选题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供广大科研工作者在申报各类课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借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相关数据,对1998-2007 年间以创新为主题的被引文献进行 内容研究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创新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呈逐年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技术创新、企业 创新、制度创新、区域创新、集群创新、创新系统、创新能力、创新管理、知识创新、自主创新等是中国10年创新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跨学科研究是科研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情境,探讨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提升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203份问卷样本的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支持未显著影响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提升,健全的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合理的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有着显著、非常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影响;跨学科研究评价机制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大,次之是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跨学科组织与产业界的联系,而跨学科组织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6.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取先进的科研成果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科学问题;科研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已经获得的科研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做出判断。到底是用一流的科学家来做科研,还是用其做科研评价?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但为什么有的院士成了万金油、敲门砖和挡箭牌?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以悖论的形式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7.
从“科研选题导向问题研究”看研究方法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  仝允恒 《科研管理》1997,18(5):45-51
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以“科研选题导向问题研究”为例,阐述阐述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肩负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的重任。通过对高校科研投入(人员、经费)产出(论文、专利)效率的现状与质量进行分析,针对提升我国高校科研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信息检索的大理论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永利  樊国晓 《情报科学》2012,(5):787-790,800
Ingwersen和Jarvelin基于整体主义认知观,提出在情境中集成信息查寻和信息检索(IS&R)的研究框架,为信息检索研究提供了包容性很强"大理论"框架。IS&R研究框架由于通盘考虑的因素众多,特别是情境观中包含许多不可控的研究变量,以至于运用现有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难以进行实证研究,令该研究框架可操作性差,与应用研究之间存在鸿沟。对信息对象情境的范围进行科学界定,从具体领域、基础逻辑和实证研究入手,不仅有利于IS&R研究框架的实践研究,也有利于信息检索大理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