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会出现语言偏误,对语言偏误的重视和分析有助于二语习得。语言偏误包含了语法的偏误。从英汉语言对比和汉语方言的角度出发,基于二语习得的偏误分析理论,侧重分析形成语法偏误的原因,以帮助二语习得者避免语法偏误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会出现语言偏误,对语言偏误的重视和分析有助于二语习得。语言偏误包含了语法的偏误。从英汉语言对比和汉语方言的角度出发,基于二语习得的偏误分析理论,侧重分析形成语法偏误的原因,以帮助二语习得者避免语法偏误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平台”(1992—2015年)以及“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2016—2019年)为语料来源,主要以德语母语者的汉语学习偏误语料为例,对外国人习得汉语作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语料分析结果显示,外国人习得汉语偏误主要有语汇偏误和语法偏误两种类型,其中语汇层面主要存在词语误用、多词、缺词等偏误,语法层面主要存在成分多余、成分残缺、句型错误和语序错误等偏误,且以语汇层面的词语误用和语法层面的语序错误最为典型.基于语际偏误和语内偏误视角分析,外国人习得汉语教学应加强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强化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各类偏误是在所难免的。对越南学生来说,语法偏误尤其是句法成分偏误较为普遍。本文对越南语(下文简称越语)与汉语的定语、状语和部分补语进行比较,揭示其共性和差异,分析越南学生学汉语时由于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各类偏误,希望能够为越南的汉语学习者有所帮助,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洁 《现代语文》2009,(12):119-121
本文通过对两名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的个案调查,对其语法偏误进行了研究。依据中介语理论,将语法偏误主要分为误用、误加、缺失、重叠、错序等类型,同时指出了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学习环境时期产生语法偏误的重要原因。本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级水平的越南人学习汉语时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6.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时语法偏误尤其是句法成分出现偏误较为普遍.本文试图对越南语(下文简称越语)与汉语的定语、状语和部分补语进行比较,揭示其共性和差异,分析越南学生学汉语时由于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各类偏误,希望能够对越南的汉语学习者有所帮助,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颖 《文教资料》2009,(26):46-47
本文探讨了汉语和西班牙语中的轻重音特点,以及相关的语义语法关系.由于西班牙语和汉语具有各自不同的音韵体系和不同的文字形态,文章试图从汉语和西班牙语中轻重音在词和语句中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这两种语言的一些特点,期望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加深对轻重音相关的语义语法的认识,解决句子语义和段落意义的主次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西班牙语口语更纯正、更地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留学生汉语因果类复句偏误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语法偏误最多,语义偏误次之,语用偏误最少;随着学习等级升高,语法偏误逐渐减少,语义、语用偏误逐渐增多。偏误类型主要有关联词语的理解和使用偏误、逻辑关系的理解偏误和具体语境下的语用偏误等;我们可以从语际迁移、语内迁移、教学失误、学习策略、文化迁移等方面找到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中介语理论和偏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韩国学生汉语习得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韩国学生在汉语习得中存在词汇偏误、语法偏误以及语用失误等三种偏误类型,而各种偏误类型又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偏误的形成原因,认为是语际迁移、语内迁移、文化迁移和学习策略导致了这些偏误的产生。最后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韩国等外国留学生的汉语习得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外国人学汉语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以致闹出不少笑话。根据偏误出现的环节我们可以把偏误分为语音偏误、词语偏误、语法偏误、汉字偏误、文化偏误五类。这些偏误大多由于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母语知识负迁移或文化因素负迁移所致,在教学中应加强对汉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讲解以及汉语和外语的对比以有效避免偏误,真正提高外国人的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11.
聋人学生汉语书面语语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聋人学生汉语书面语水平一直严重落后于同龄健全学生,这种落后也体现在书面语语法上.聋人学生汉语书面语语法知识的习得及其习得顺序,还有相关的认知心理研究均未成体系.近年来的一些聋人学生书面语语法的偏误分析,手语和汉语、古代汉语等的语法比较研究,对聋人学生汉语书面语教学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欠佳,突出地表现在英语词汇和语法错误较为严重。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受汉语形容词可以作谓语的干扰将英语形容词误作谓语,长此以往形成僵化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要利用迁移理论排除母语干扰,有意识地对英、汉形容词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重新审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学生英语读写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以来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法研究成果显著。教学语法体系和语法项目习得顺序研究有所突破,但总体上尚显不足。用法研究深化了语法本体研究,但有的教学建议针对性不强。语法偏误研究有长足进步,但与习得结合的研究尚少。语法习得研究成为一个新亮点,但还有较大开垦余地,可预见这方面大有可为。实验、统计方法运用范围有所扩大,但也有些不良倾向。加强理论意识,需加强空间范畴、时间范畴、状态范畴的习得研究、汉外比较研究,也需加强国别学生特殊虚词、句法成分、句式习得研究以及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运用汉语语法研究的成果,对聋生习得汉语形容词程度范畴的偏误进行了描写与分析,发现聋生在汉语形容词程度范畴使用上存在范畴缺失和误用两大误区,偏误的成因主要发生在形态句法层面。聋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应该获得统一的解释,应该注重从实际语言现象中寻找规律,这就需要理论语言学家的参与。目前聋生汉语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积累语言事实建立相关语料库、提高聋校教师语言学素养和系统地对自然手语和汉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因为受母语的影响或是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共同的写作错误。本文从词汇、搭配、语义、语法、篇章、文化等方面总结出了10项大学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并加以借鉴、分析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The research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ddresses how a language tutoring system tackles a practical problem in learning a language — negative transfer (mother tongue influence). The empirical studies we have undertaken indicate that negative transfer is the most obvious explanation for most of the errors committed by first-year students in their study of Chinese grammar at the University of Durham. The results of our empirical studies accord with the views of experts on both negative transfer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A language tutoring prototype (the Chinese Tutor) has been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studies. The Chinese Tutor contains five models: the expert model, the student model, the diagnoser, the tutor model and the interface module. The five models work effectively together in order to ensure a successful tutorial session. A number of potential user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Durham have used the Chinese Tutor with positive results. In this paper, we will first address issues in relation to empirical studies: the significance of empirical studi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studies. We will then move on to some of the important design issues, i.e., how the problem of negative transfer is tackled by the Chinese Tutor, which includes discussions on how the rules in the mixed grammar are used for detecting arbitrary transfer errors; how the types of error made by the student are inferred; and how an appropriate tutorial strategy is selected. Finally, a tutorial session run by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has used the Chinese Tutor is presented and what the Chinese Tutor can offer to the students will also b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7.
聋人书面语学习困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聋人学习书面语的困难,研究使用资料检索和语料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材料的对应研究,对“母语”、“第二语言”和“外语”概念的研究,对“过渡语”、“洋泾浜”和“克里奥尔语”概念的分析,发现手语和书面语在语言的载体、词汇语法、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聋人书面语的学习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语言迁移上存在比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多的困难;聋人在书面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过渡语;结论是要宽待聋人学习书面语中出现的偏误,要加强从语法的角度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迅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成了倍受重视的课题。本文通过外国人在日常汉语口语中表达失误的实例,分析他们在汉语语音、语法及语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总结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它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是培养留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偏重于语法教学和阅读教学,导致留学生语法、阅读能力强而实际交际能力差。本文主张通过课堂内外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交际训练,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Selinker所提出中介语运作的5个程序,描写越南人学习汉语的中介语表现。具体分析了越南学习者由于母语负迁移、对汉语规则的过度概括化、语言训练的转移等因素所生成的语法偏误。通过分析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和汉语交际策略发现汉越词能帮助越南学习者产生正迁移的同时也会造成负迁移。文章还通过个案分析证明了Selinker所提出的二语学习策略和二语交际策略的不同类型确实一直被学习者所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