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评的历史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20世纪文学批评领域出现的热衷于自我证明并拒绝历史语境的倾向,通过剖析文体学批评、道德批评、神话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等五种批评方法,说明没有一种阐释模式是完全自足的,它们所谓的自主性来自阐释过程中的任意限定和设界。如果将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延伸,即使完全用它自身的术语,也会再次进入批评的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2.
作家“反串”批评是批评史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且具有批评学中作为一种批评类型存在的必要性和有性。作家批评类型的命名,不仅在于批评主体特殊的职业身份,更由于身份特殊导致了它具有独立的批评前见、阅读方式和批评话语方式,标示了作家批评与职业批评的界线,并为现代批评提供了别样的批评形态和文本解读类型。  相似文献   

3.
孟庆义 《山东教育》2002,(14):14-14
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批评学生的方法提出十条供同行们参考。一、关怀批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批评。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切忌以教育者身份自居,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要以同志式的诚挚关怀与热爱的感情去感动批评对象,以引起批评对象感情上的共鸣,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一旦批评对象完全理解了班主任的善意,不但会把班主任的批评当成忠告,还会从心里产生一种克服缺点和错误的强烈愿望和力量,这就是关怀批评。关怀批评最忌偏心、成见。二、示范批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  相似文献   

4.
黄波群 《考试周刊》2012,(75):170-171
教师应抓住批评的时机,注意批评的场合。掌握批评的分寸,用得体的语言,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批评学生是教师需要常做的一项工作,教师要明确批评的目的,掌握批评的方法,注重批评的效果,使三者有机地结合,很好地应用这一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6.
论具象批评     
为了让接受主体通过审美的形式接受批评家的批评主张,本文试图建构一种与批评对象所含形象异质同构的批评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表达具有理论抽象内容的审美意蕴,从而构成一种比抽象批评更为完善的具象批评。批评形象来源于创作形象,创作形象从中国古代“言意之辨”中得到启示,又从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理论中得到生成的条件。隐喻式、意象式、象征式、摘句式批评是具象批评常见的四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批评是学校教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这一方法如使用不当则收不到好的效果。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讲究批评的艺术,要慎用批评,善用批评,巧用批评。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电视文化批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2日19:30-22:30,在中央电视台《电视批判》开播两周年之际,王岳川教授等受cctv.com的特别邀请,与上万名在线网友共同探讨当代前沿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批评?”。这里仅发表王岳川教授与在线网友的部分问答,网友名不一一注出而统称为“问”.  相似文献   

9.
根据阿尔贝.蒂伯代对文学批评的分类,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经历了从以作家批评为主到以职业批评为主的发展历程。但职业批评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术量化、理论与批评的矛盾、酷评、批评与现实脱节等等,危机更深地来自自身,应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10.
批评的自觉     
文学批评中要有一种“批评的自觉”意识,即一种既承认理论的有效性也承认理论的有限性的自觉。文学在表现一个可能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最经久不衰的批评方法是审美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当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理论中,人们对审美和意识形态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但审美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不一定是必然对立的,我们也许可以在人本主义批评中找到这两者的一个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12.
批评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行为。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把握好“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批评语言要适度。教师的批评语言直接作用于学生。话说得太轻,学生不屑一顾,不以为然;话说得太重,学生接受不了,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根据批评对象的个性差异及其错误的性质来把握好“度”。一般来,对性格孤僻、胆子小的学生要和风细雨,把话说得轻柔委婉一些;对性格外向、平时较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学生,则可把话说得重些;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批评要有层次,逐步深入,不能一下子把批评的信息全部抛出;…  相似文献   

13.
当前.相当一部分小学教育工作者采用的批评教育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批评教育的时效性越来越令人堪忧。本文就此分析了小学批评教育中常出现的误区.即存在的问题.反思了批评教育低效现象后面深层次的原因,探讨了批评教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笔者认为,只有真正热爱学生,以人为本,不断克服批评的误区,讲究批评的艺术,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促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居丹妮 《考试周刊》2013,(66):190-190
每个幼儿都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特殊的一面,他们的心灵比较稚嫩,没有社会经验。惩罚犯错误的幼儿是一门艺术,粗暴的惩罚不但会伤害幼儿的身心,还可能改变幼儿的人生道路。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运用正确的批评方式,掌握批评的艺术,科学合理地教育幼儿。  相似文献   

15.
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遇上一些不遵规守纪的学生,碰见一些意想不到的反常现象或消极行为。对此情况,我们免不了要批评指正。由于批评者的性格、修养、阅历等不同,采取的批评方式也不同。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一是直接“点击”,公开批评,甚至大动肝火;二是“好好先生”作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反而说一通好话,主动表示谅解,强调出现上述情况是某某客观原因导致的;三是敢于正视出现的现象和行为,科学地批评,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帮助被批评者克服缺点,健康成才。显然,前两种批评方式的效果是笔者所不敢认同的。自己在教学…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学批评:回眸与进路一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的当代文学批评, 经历了80 年代的后政向批评( 包括反思批评、审美批评、新启蒙批评等) , 90 年代的􀀂 饭碗 批评( 包括学科批评、市场或媒体批评等) , 世纪之交的文化批评( 主要呈现为大众审美的消费文化批评, 且仍在与文学自律的努力处于论争中) 。这一简略回眸显现出知识分子批评在这一过程中的显隐曲线和某种被遮蔽状态! ! ! 80 年代走向活跃, 90 年代基本边缘, 而世纪之交则不在人们关于当代文化批评讨论的视界中。然而事实上, 国际性的当代文化批评思潮提供了一种非常的可能, 知识分子批评, 或曰作为知识分子批评的文化批评乃是当代文学批评的十分重要的进路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管理者在针对不良现象或错误进行批评时,要讲究艺术,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使教师能够欣然接受,并能达到警示、激励、改正的目的.在深入分析教师心理特点、错误本身原因的基础上,灵活把握批评原则,巧施绿色批评策略,从而达到构建和谐校园,充分发挥教师的团队合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学术批评,较多的是对于抄袭、剽窃的批评,而思想性批评较少,即使有一些也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学术批评可分两种,一种是技术性批评,另一种是思想性批评。思想批评可以使学术探讨深入,可以使理论不断地趋于完善,显然思想性批评对推动学术事业的发展有更重要、更深刻性的作用,是需要竭力提倡的。因为社会体制的原因,导致学术泡沫化,这是对学术事业发展的一种极大的危害。事实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危害,那就是对思想的重复或咀嚼。思想性批评可以对第二种危害起一定的治疗作用,拓宽学术的视野,推动学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20.
理解批评——一种教育现象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具体的教育情境出发,运用教育现象学的方法对孩子们的批评体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批评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教育者批评孩子的合理性根源,从批评的教育意义出发,提出了一种走向教育学批评的可能性途径。结论认为,批评是一种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守护和规范,教育正是通过批评这样的具体行为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