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与儿童解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教育不仅仅是儿童的教育,但首先是儿童的教育;现代的儿童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儿童的解放,但首先是为了儿童的解放。现代教育对儿童的解放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让没有受教育的儿童受教育,把儿童从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二是让受教育的儿童自由发展,把儿童从束缚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两种解放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儿童没有获得前一种解放,就不存在后一种解放的问题;儿童获得了前一种解放,却未必能获得后一种解放。本文试图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对现代教育与儿童解放问题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以人为本"引导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要求教育尊重人、理解人、为了人、开发人、解放人。根据价值认识的特点,教育不仅要强调我们想教什么,同时必须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正>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教育迷失了自身的价值取向,人在教育中被放逐了,人丧失了作为人应有的主体地位而沦落为一种特殊的工具、一种技术过程的中介。解放人的价值、个性、潜能与自由,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解放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自身是实现教育解放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人的放逐到人的回归,才能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教育以育人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终点也是人。教育的指向是为了使人学会生存,为了人的和谐发展,为了人充满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中。所以,教育的终极关怀应是人的解放、人的发展和人的生成。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7.
当教育只是以人对知识的掌握多少来做评价,教育兢限制了人的个性发展;当教育总是固步自封地用一种模式打造人,教育就阻碍了人的个性发展。学校教育应该是有日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解放人的思维,解放人的灵魂,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8.
李忠 《生活教育》2012,(2):40-46
教育既可成为控制人、实现社会等级的有效方式,也可成为解放人、实现社会民主的有效途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实现人的解放与社会民主的教育。解放个人、解放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实现社会的民主、公平和正义,是“生活教育”的价值取向;“闻知”、“亲知”、“推知”三种类型、性质、作用不同的知识是“生活教育”的知识论;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由此,形成陶行知独具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9.
解放教育的主张最先由巴西学者弗莱雷提出,他的解放教育学主要是一种阶级意识斗争的行动手段。而在当今时代,由于知识经济对人的创新能力的要求,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人的主体生成意识的强调,解放教育学作为“完整的人”和谐发展的新途径又一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解放就是“解除束缚,获得自由和发展”。人之生存的根本掣义在于解放自己,其中包括肉体解放和精神解放、个体解放和种群解放。教育是为人的,其价值旨归应是解放人,然而现代教育却成了禁锢人、奴役人的活动。在当今主体性高扬的时代,教育亟须回归初衷,回归“解放人”的价值轨道。  相似文献   

11.
人特性决定了语教育不能迷信计算机般的科学和准确。语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育方式,都应该是一种诗一般的艺术,应该是一门最具创造活力的基础性人学科。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两眼,打破神的膜拜,打破“经”的束缚,才能打开局面,形成语教育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 ,必须认真研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构筑精神支柱 ,发掘创造潜能。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是端正人的品行 ,完善人的人格。高校德育不是制约人、约束人、控制人 ,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高校德育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志力、判断力、亲和力以及独立人格。高校德育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是德育理念的本质内容 ,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核心思想。它是一种尊重和肯定 ,人是最大资源 ,最大财富 ,最高价值 ;它是一种价值取向 ,尊重人、理解人、为了人、解放人 ;它是一种思…  相似文献   

13.
谷瑞英 《考试周刊》2012,(14):182-183
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相似文献   

14.
灌输与强制服从的教育是一种"压迫教育"或"奴化教育",这种教育扼杀了人的创造性思维,逐步把人引向思维定势,无法适应以创新为核心的未来社会发展。为此,以弗莱雷为首的"被压迫者教育学"理念倡导者开始倡导教育的革命与人的解放,形成了以反对灌输为主的知识传递方式和提倡以对话为主旨的教育形式为核心的基本理论。以此为启发,提出通过实现人性化追求人的解放与超越的教育变革选择,认清受教育者的解放与教育者的解放的和谐统一,去追求基于批判性思维重建的自我实现,可以导向对教育的真正解放和人类创造能力喷发与幸福感激增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5.
暑假时期,我有幸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那些新颖的观点、独到的见解、丰富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思想贯穿全书。郭教授用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事例说明那些深奥枯燥的道理,大胆提出了"解放学生,解放老师,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依靠学  相似文献   

16.
精神教育内涵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人的生存来说,人对精神生活的渴求和对精神世界发展的向往,在根本上就是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理想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教育,作为促进人类自身不断发展的社会工具,它不能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充盈和精神生活的和谐。因此,倡导并实施精神教育,既是当代社会发展提出的合乎人性的要求,也是解决现代人精神困惑的必然选择。什么是精神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指为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一文的主题是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关系问题。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是人的解放的一个历史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价值,但同时又具有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不是人的解放的最后阶段,亦即不是“普遍的人的解放”或“一般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围绕这个主题,马克思对现代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做出了深入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对于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思路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09,(6):80-80
顾明远: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他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冯建军: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一直都是向着人的解放迈进;饶从满:教师发展是一种过程;张诗亚:“共生教育”是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多元文化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所培养的人才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人们迫切需要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解放教育注重培养人的理性、批判性思维以及崇尚自由、平等的教学理念,因而解放教育思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解放教育的视角探讨课堂教学,无疑会赋予课堂教学一种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观点     
顾明远: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他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冯建军: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一直都是向着人的解放迈进;饶从满:教师发展是一种过程;张诗亚:“共生教育”是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