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合著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隐喻研究在认知科学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认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媒介。诗歌是隐喻的海洋,该文以舒婷《致橡树》为基点,探索隐喻和诗歌的关系,分析隐喻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以及隐喻为诗歌所带来的文学效果,帮助读者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隐喻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新奇隐喻具备隐喻的原有特征,是研究隐喻运作机制的核心.可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来探讨原文对译者产生的影响及其翻译的表现形式.翻译新奇隐喻要参照读者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3.
论诗歌隐喻的认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诗歌中表现得最充分。本文主要是运用莱考夫的认知理论来探索隐喻在中英诗歌中的运用,包括对其特点和分类的分析。从而得出增强隐喻意识,提高隐喻能力,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诗歌隐喻是诗歌欣赏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诗歌中表现得最充分。本文主要是运用莱考夫的认知理论来探索隐喻在中英诗歌中的运用,包括对其特点和分类的分析。从而得出增强隐喻意识,提高隐喻能力,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诗歌隐喻是诗歌欣赏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隐喻是系统地、单向地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结构投射。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特别是抽象世界的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在我们观察周围的世界、创造新的意义、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隐喻起到中介的认知功能。在语用学的视角下,动态的语境是理解诗歌隐喻的“桥梁”,人们运用动态的语境可以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诗歌中新的、抽象的、不清楚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探讨死喻的形成机理有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意义,从隐喻到死喻有神经学基础,此过程是认知可及性程度逐渐提高的过程;同时,随着认知可及性程度的提高和隐喻的新奇性逐渐消失,在一定的语境下,隐喻的含义得到强化、固化.这一切都使隐喻理解成为常规操作,隐喻义被赋予常规值,隐喻变成死喻.词汇缺乏是导致活性较低的隐喻词汇化的直接动因,它直接决定着隐喻的“生命历程“,也决定着隐喻的词汇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张宁 《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33-234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人类思维的方式。在文学作品中诗歌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包含了大量有关隐喻的句子,这些句子承载了人们思维当中的美好情感。本文将从隐喻的角度,赏析《春江花月夜》及许渊冲对其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春江花月夜》,对隐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领悟出隐喻与诗歌及其翻译相结合的微妙之处。  相似文献   

8.
狄金森"死亡"诗歌里存在大量新奇隐喻,让人感到突兀难解,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狄金森"死亡"诗歌,能从认知层面揭示狄金森"死亡"诗歌所蕴含的各种隐喻之迷,从而更好地体验其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概念隐喻来源于人类的行为体验和思维活动,最终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机制.将概念隐喻应用于英语语篇教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语篇意义建构和主题思想的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从认知的角度赏析语篇及语篇中部分语言现象的构建原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认知机制差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认知语境人本性,并结合诗歌语言的隐喻性的特点,谈谈如何理解诗歌中的隐喻.诗歌语言的境界就在于它能够在看似记忆中已经存在的经验和思维中,赋予隐喻以新颖性,同时人们对诗歌隐喻理解的争论也正是认知语境具有人本性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认知语境人本性,并结合诗歌语言的隐喻性的特点,谈谈如何理解诗歌中的隐喻。诗歌语言的境界就在于它能够在看似记忆中已经存在的经验和思维中,赋予隐喻以新颖性,同时人们对诗歌隐喻理解的争论也正是认知语境具有人本性的最好体现。一、认知语境的理论背影认知语境观是Sperber & Wilson在关联理论中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存在于大脑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11部莎剧,认为莎剧中的“人生”概念通常被看作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行为,可以借助空间和时间识解和表达,但作品中“人生”在精神、感知方面的特征并未成为人们认知的焦点.常规隐喻在莎剧的“人生”隐喻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构建新奇隐喻的基础.对莎剧概念隐喻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正确解读莎剧的文学内涵提供认知依据,还有助于深入认识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语言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基本概念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通过分析基本隐喻与诗歌隐喻的关系,可知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展开的,其展开途径表现为拓展对应关系、增加细节描述、整合多个隐喻和质疑常规隐喻四种。  相似文献   

14.
情感隐喻是指与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情感相关的隐喻概念。本文旨在从隐喻的视角来找到情感隐喻化过程的特点,应用互动理论、映射理论、合成理论探究诗歌中的情感隐喻,并通过实例赏析诗歌中的情感体验。对诗歌中的情感隐喻的解读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情感隐喻的实质,同时也有利于理解情感隐喻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5.
隐喻普遍存在。从本质上来说,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概念体系。概念隐喻就是将具体的、熟悉的始源域概念映射到抽象的、陌生的目标域概念上,以理解抽象的、内在结构欠清晰的事物。概念隐喻主要研究隐喻概念中一般的、常规的模式,即常规隐喻,从而揭示人类的一般认知规律。人类的认知始于身体经验的物质基础,因此,本文根据隐喻概念理论,以英汉身体部位词“脸(face)”、“限(eye)”为例,探讨身体部位词的常规隐喻,旨在对常规隐喻的研究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而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作为一个认知机制.一个认知域(源域)部分映射于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上,目标域因为源域而得到部分地理解。隐喻是诗歌的灵魂,和诗歌同质。本文从隐喻的认知功能角度分析艾米莉迪金森著名小诗《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运用隐喻的认知理论对比分析英诗文本,可从诗人的认知层面更深层次地体会诗人对世界、对人生独特的理解和诗歌本身的意义是如何建构的。  相似文献   

17.
在认知语言学家的眼中,隐喻被看作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手段。在 Lakoff & Johnson 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对李白诗歌中的隐喻现象进行认知解读,旨在说明其诗歌的独特魅力和广泛流传有赖于隐喻的大量确切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语言与思维的基础。本文从认知角度论述了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隐喻与思维的关系以及隐喻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认知意义,提出了如何利用隐喻来培养提高阅读理解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与人类的认知,思维密切相关,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隐喻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词汇教学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词义扩展和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把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分析它在英语词汇变化和理解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指出隐喻不仅作为一种认知结构促进了词汇的变化,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一词多义和词义变化的钥匙。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隐喻的认知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类思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菥和探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旨在探究隐喻研究由修辞到认知的历史发展走向,隐喻认知本质及其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隐喻的认知功能以及隐喻是如何生成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