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早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幼儿产生的积极作用越大,而且幼儿教育阶段是人生经历的第一个学习阶段,对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逐渐成为幼儿教育关注的重点。就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本文着重分析影响卫生习惯养成的几个要素,探索适应幼儿特点的教育方式,提出对策,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一、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对小班幼儿成长的影响小班是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学好则受益终生。笔者认为,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幼儿影响巨大。1.可以保证身体健康。小班幼儿体质较弱。良好的卫生习惯能使幼儿隔离病菌,保证健康,更利于培养幼儿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每个幼儿的成长尤为关键,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内在要求。小班幼儿具有善于模仿、可塑性强等特点,榜样教育一方面能够减少消极因素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还能对幼儿的情感进行激励。绘本具有色彩鲜明、画面精美、故事诙谐、情节生动等特点,符合幼儿的认知特征,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本文主要探究绘本榜样人物对小班幼儿行为习惯(主要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的影响,结合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利用绘本榜样人物促进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小小班幼儿是指刚入园的幼儿,由于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培养,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地实施,对日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极大的困难,并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使幼儿在小小班时期就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呢?  相似文献   

5.
杨梅 《内蒙古教育》2014,(10):24-24
正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才有"好习惯决定人生"之说。幼儿对社会生活不熟悉,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加之幼儿随意性较大,在小班幼儿教学中,应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在幼儿教育活动中逐渐渗透行为习惯,取得家长的配合,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一、正反引导,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意识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分辨能力等较差,加之耐心不够,行为意识较差。而意识是决定习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的行为习惯教育一直是所有幼教老师常抓不懈的主题,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小班的幼儿刚刚入园,什么都不懂,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因此,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老师们最棘手的事情,一个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参与过小班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小班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期,可塑性大,好习惯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  相似文献   

7.
王铮 《教师》2012,(22):117-118
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和家庭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根据小班年龄阶段幼儿的就餐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并采取家园共育的方法,促进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和家庭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根据小班年龄阶段幼儿的就餐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并采取家园共育的方法,促进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小班是幼儿进入幼儿园习得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在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上,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为幼儿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功发展为一名遵守社会规则的人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学前常规教育对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有深远影响。本文以小班幼儿为例,论述了幼儿园教师引导小班幼儿建立常规的意义、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章莹 《考试周刊》2014,(75):196-196
小班幼儿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最棘手的是生活常规较差。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礼貌,不懂得遵守集体规则,生活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文章就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贾芳芳 《考试周刊》2014,(30):188-188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小班幼儿具有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好动等特点,如果没有良好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地实施。教过小班的老师都知道,小班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可塑性强,好习惯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养成,而坏习惯一旦养成,则矫正就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21):185-186
幼儿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幼儿园活动丰富多彩,而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更易于引导学生接受知识受到教育。伴随着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深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从小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的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逐步引导幼儿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幼儿从小就懂得爱护环境。  相似文献   

14.
洗手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良好的洗手习惯不仅是对孩子常规的培养,也是一种习惯、素质的培养。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而素质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良好的行为养成不是一毗而就的,必须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小班幼儿第一次接触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对孩子们的影响最为深刻,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从小班开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初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对昆山市陆家中心幼儿园小班幼儿平时在园的行为习惯和常规表现进行观察,结合教师教学、幼儿实践、家校共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进行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缪培霞 《孩子天地》2017,(6):237-238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学会自我管理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的最佳养成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极其重要,特别是促使幼儿从小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整理的习惯,这些行为的养成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处于小班阶段的幼儿,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情绪极其不稳定,自控能力差,自我管理薄弱,因此从小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整理能力对于培养幼儿独立性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培养小班幼儿整理玩具为切入点,分析小班幼儿养成整理习惯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从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热爱幼儿;在整理活动中激发幼儿整理的积极性;家园联合督促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三点提出培养小班幼儿的整理习惯,逐渐提高小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研究了幼儿应养成的行为习惯,提出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七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对人塑造的过程,这不仅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更能让人终生受益。在新时代幼儿园养成教育的进行过程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幼儿个人的发展、提升自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出发,对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展开讨论,希望对广大幼儿教师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不能将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离,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期,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那么如何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培养:一、班级常规合理化——行为习惯养成的奠基石对幼儿的每一要求,都要周密考虑,合情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小班上学期,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习惯。比如,能正常入厕、午餐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