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景辉 《传媒》2006,(1):14-16
<精品购物指南>(以下简称<精品>)的13年办报履历当中,因其一直置身于报业大潮的风口浪尖而备受业界瞩目--无论是以5万元起家、4年内广告收入超亿元而进入全国报业前20强,还是发生于2000年的一度广告严重下滑,直至2004年实现"V型"反转和2005年总收入超2亿、增幅50%的逆市上扬……潮起潮落中,<精品>这个弄潮儿,如今再度成为一个令人思索和玩味的"标本".我们解剖<精品>,试图能够将其反败为胜和逆市增长的秘笈呈现给业界,以期给业界同仁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重庆成为中国报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之一,七张综合性日报和五张周报在这个市场空间展开了争夺。重庆报业是当前中国报业市场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
吴锋 《青年记者》2008,(12):12-14
在报业经营管理中,长期存在"内容为王"、"广告为王"和"发行为王"的争论.笔者历来坚持."发行为王"的观点.进入2008年以来,由于新劳动法的实施导致报纸发行劳动用工大幅攀升,报纸发行面临严峻挑战.笔者认为,报业经营中的"发行为王"理念不能动摇,但须根据形势变迁重新认识这一理念的精义.  相似文献   

4.
招志蕴 《新闻界》2005,(3):111-112
作为报业规模化的一个产物,厚报时代为中国的报业广告市场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世界最大的市场研究报告发布商研究与市场公司于2005年4月份发布的《中国报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5年里中国报业广告市场以每年21.5%的速度高速增长。对于报纸出版商来讲,这当然是一个可喜的数据。但对于广告主来讲,在报业广告市场增长的背后,隐藏更多的是厚报时代给广告投放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在全国纸媒广告"寒冬"来临的大环境下,媒体间的经营竞争各显其能,争夺激烈。在广告收益的浴血"肉搏"中,省会郑州报业间的广告市场俨然成为一片"红海",市级党报跻身其中,虽然也略有分羹,但显然不是这片红海市场中的主胜者和大成者。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发布的《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报告》中新增了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专项监测结果,构成以服务都市生活为主旨的这一类报纸主体的正是大量的消费资讯。消费资讯,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消费信息为内容,以资讯为形式的新闻信息。然而,由于消费资讯与广告有着诸多相近之处,加之一些媒体在刊登消费资讯时没有很好的和广告区别处理,以至于受众很容易将二混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报业市场竞争中,专业报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出报周期较长,一般以周报、周二、周三居多;专业性内容往往比较枯燥,或者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性信息太多;受众面窄,社会影响力小,等等。因此,专业报在被"断奶"后要继续生存,要进入报业市场参与竞争,就要扬长避短,转变观念,更多地从受众、市场的角度寻求自身发展的出路。一、把专业报真正打造成一张"信息纸" 1、为受众提供"专门化"信息服务。过去专业报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办报围绕主管部门转,使专业报成为一张行业机关报。专业报所  相似文献   

8.
舒咏平 《新闻前哨》2005,(11):26-28
目前,媒体经营严重依赖广告,在全国统计,四大媒体71.6%的收入是由广告支撑;其中广播91.2%、电视84.8%、报纸62.7%、杂志33.4%。这一数字使得广告经营理所当然地受到媒体、包含报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9.
广告是报业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报社员工的“衣食之源”。一张报纸广告量的多与少,是由读者对这张报纸的认可度,也就是报纸的办报质量、发行的数量以及广告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决定的。从一个地市的一张报纸来看,在报纸质量稳定、发行数量稳定的情况下,广告经营管理体制越合理、机制越灵活,广告竞争力就越强,广告就越多。因此,把报业做大做强,探讨广告发行经营体制和管理历来为各家报社所重视,特别是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显得更有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庞大的报业帝国仅以报纸数量而论 ,美国在世界报业的老大地位就是不可动摇的。据美国报纸协会2001年公布的数据 ,2000年全国各类报纸的总数就达9169家 ,其中日报 (即每日出版的报纸 ,包括晚报 ,下同 )1480家 ,周报7689家。这一数据还未包括美国各大报单独发行的917家星期天刊。2000年美国报纸发行总数达13037万份。美国于1783年即已诞生全国第一份日报《宾夕法尼亚晚邮报》 ,但报纸的大发展却是在19世纪末廉价大众化“便士报”(指一分钱一份报纸 )出现之后。到1910年 ,美国的日报已经达到最…  相似文献   

11.
张书新  董鸿英 《传媒》2010,(4):25-27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报业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中负重前行,部分都市类日报和行业报因为经营不善退出市场。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类周报却展示出独特风景,不少报纸平稳增长之余还有突破,甚至有专家指出周报未来将成为报业发展的主要生力军。情况到底如何?本期《报业观察》特约请三位城市周报的"局中人",与您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2.
孔惠  陈京晶 《新闻窗》2007,(5):106-107
近两年来,面对以网站、手机、楼宇广告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的冲击,经历了20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报业广告面临衰退。据最新统计,全国报业广告经营额在2006年前三个季度仅增长了5.52%,又一次低于全国GDP的增幅,而且低于各类媒体广告的平均增幅,更是大大低于新媒体广告的增幅。广告收入的急剧下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传统纸媒遭遇增长天花板中国报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顺风顺水的快速发展之后,近几年颇生坎坷,从2005年起,报业广告增幅下滑,从2007年至2009年,报纸广告增长率从两位数降至一位数,其中最低的2007年增幅仅3.2%,2009年,虽然国家在刺激经济上下了大力气,但中国报业广告经营额依然只增加了8%,报纸广告占广告总额的比重也呈现下滑趋势,从最高时的1/3降至不足20%。传统纸媒出现滞涨,从市场的角度看,它首先受制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多年以来,在拉动经济发展的消费、出口、投资这三驾马车中,我们过多地依赖出口,  相似文献   

14.
吴锋 《传媒》2006,(3):33-35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20年来中国报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报业广告增长率约8%,低于同期GDP的增长率,与报界预定的期望值相差较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报业发展迅猛,变化深刻.报纸已不仅仅是党的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她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拨款、报社办报、邮局发行"的报业发展模式大势已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改革发展、竞争创新的需求,以市场为主导的,编采、广告、发行"三轮"驱动的报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新闻广告:媒介自身博弈的毒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良  南长森 《青年记者》2007,(12):120-121
《华商报》是在西北乃至全国都颇有公信力的都市类报纸。创业近十年来,秉承“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报业品牌”的经营理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日报对开60版、期发行量60万份,2005年广告收入突破5亿元人民币。在2005年第二届报业竞争力年会上,《华商报》跃居第三位,是当之无愧的强势媒体。  相似文献   

17.
向新媒体学习,主导目标用户生活方式的构建如果问对2011年的中国报业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的选择是报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尽管这一趋势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奥一网、大渝网的成立,但真正形成较大影响力却是在2011年.2005年被认为是中国报业转折点,报业广告在新时期第一次以低于GDP的速度增长.按照媒介经济学基本结论,媒介广告能够放大GDP的波动,当GDP高于10%0的时候,媒介广告即便水涨船高式的增长也会超过GDP.2005年11月全国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发表的"南京宣言"宣称报业要联合起来抵制互联网对报刊内容的免费使用.2006年1月和4月却出现了奥一网与大渝网的开通,表现出作为区域性强势媒体的报业集团开始转向与新媒体的合作.其实,这一时期还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2006年10月《都市快报》创办的"19楼"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是令中国报业不安的一年。国内几家大报业集团去年上半年营业额大幅下滑,许多一直被视为中国最强势的纸质媒体,如《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的广告经营额均出现了负增长。报纸广告增速明显放慢。报业盈利下降,这些信号宣告了中国报业连续20年快速增长期的结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汽车、房地产、医药等儿大报纸广告的支柱行业“集体”缩减投放是表象。深层原因则是内容和运营模式同质化、赢利模式单一等报业自身经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专家们一直在预言报业的衰落.互联网上充斥着关于报业裁员和印刷媒体的棺材又被钉上一枚钉子的可怕故事.但是时至今日,报业仍然活着,仍在为我们的读者和广告客户提供着有效的媒体资源. 这些年来,报纸尝试了不同的方法来提升收入,维持生存.这些办法有些富有独创性,有些却未必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临近年底,盘点得失,2005年全国报业的经济状况令人担忧,报业广告经营额大幅下滑几成定局,个别报社甚至已经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