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三拍运动)隶属于分群教学理论体系中的博弈对抗类项群,由挥拍击球、隔网博弈以及流畅回合三个共性要素组成.其中流畅回合是引起该类群项目产生、演变到发展中始终不变的种系核心要素.深入剖析三拍运动种系核心要素内涵,既是对现有分群教学理论的有效补充,同时为丰富三拍运动教学原理、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2.
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广义进化视角下依据自组织理论从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历史变革方面入手,分析得出乒、羽、网运动最吸引人参与其中的"神韵"就是在简单的回合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眼花缭乱的技术运用和精彩的攻防转换,该类群的"种系核心要素"是回合致趣,其演进路线是:适应--背离--再适应,演进的动力是人们对运动致趣(回合)不断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本文为群众更高效的体育锻炼和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在现阶段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球类运动是学校体育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中小学生比较喜爱的项目。我国的运动训练理论一般把球类运动划分为隔网对抗与同场对抗两大类型。在日本学校体育教材中,同样把球类运动划分为隔网型与身体接触型两大类。相比“同场对抗”的说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项目教科书中大量存在功能特点相互混淆,以一般功能替代独有特点的现实问题,其原因在于缺乏"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足球、篮球等同场对抗球类运动是具有全球化影响力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娱人致趣的核心要素是"拼抢与命中争分";拼抢与命中争分是该类运动得以社会存在的价值观形式,其内在的逻辑发生于起源时刻,并主宰其历史进化,是运动过程中致人乐趣的源泉。对该类项目娱人致趣原理在教学训练中运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教学、训练和选才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必要把“球类”运动的概念,按照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分析归类,即“接触性”“、隔网性”和“台面性”三大类。不同性质的球类运动项目,在训练方法、技战术、规则要求等方面有许多质的不同。因此,明确球类运动的概念及其归类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和训练。  相似文献   

6.
<正>体育教学的价值从外显来看是运动技能的获得,从内隐来看是认知与情感体验的精神生长。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既包含知识、能力,又超越知识、能力。为此在重视运动技能获得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心灵世界的生长,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才是球类教学所要追求的效果。一、以球致趣"趣"是球类运动之"源"。休闲时代体育观已经从运动制胜开始向运动致趣转变~([1])。为此国内学者开始了对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与本文相关的国内外资料,了解持拍隔网对抗群的分群依据,总结了该类群在项目起源初期到后续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种系核心要素。在新的视角下对持拍隔网对抗类群技能习得规律进行了阐述,同时借鉴牛顿机械还原理论,探索出适合该类群的技能习得规律,总结了该类群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组织教材时的注意事项,提出了适合该类群的教学方法。建议在乒、羽、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动项目的游戏本性,使学生在简单的攻防游戏过程中去习得技术动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在组织教材时技术动作最好以整体的、优化组合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8.
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乒、羽、网)训练学特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项群训练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并细化了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训练过程的理论框架,进一步总结了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训练过程的共性特征,阐释了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运动训练过程的个性差异及年度训练过程组织实施的特点,提炼了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训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隔网对抗项目运动技能学习的前馈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研究所涉及到基本问题隔网对抗项目、运动技能、前馈控制进行定义描述。为研究方便将隔网对抗项目运动技能分成"选位"、"移动"、"击球"、"过渡"四个环节,并从结构、功能等方面介绍了各个阶段的动作要领。结合前馈控制原理,分别指出各个阶段练习时所需要的重点强化内容,有效学习方法选用的原则,并从知识学习过程上论证了领会学习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项群训练理论是由田麦久教授提出的,他是根据运动项目的主导因素来进行划分的,这种训练理论为我们研究运动项目的特点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新的视角。项群训练理论将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进行了融合,通过项群训练理论来研究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这里主要以排球、羽毛球、网球为例),为我们以后进行该项群的训练提供训练和理论方面的支撑。1竞技能力对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的影响1.1技战术在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中的作用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了我国隔网性运动项目的制胜规律:技术全面,特点突出,不断创新,形成绝招。不过随着技术水平的不  相似文献   

11.
技术考核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出每位学生的成绩,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积极的学习,教师更认真的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进步和发展。传统的三大球课程的技术考核存在着程式化和片面性的倾向,不利于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的调动,制约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本文在分析传统的三大球课程的技术评价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思路,并阐述了新的评价思路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合班分组教学法,对高校球类教学组织方式进行了改革,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殷鼎 《体育科技》2014,(2):129-13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法,对高校体育选修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球类项目木球、珍珠球、毽球、蹴球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球类项目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学生对体育选修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球类项目很感兴趣和喜欢。  相似文献   

14.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双向理论的导引下,球类领会教学法形成了项目导入、比赛赏识、战术理解、临场决断能力培养、技能执行和运动表现等单元构成的教学流程与模式.领会教学法学习效果的评量采用技能评量、认知评量、情感评量与社会行为评量等方法.领会教学法具有运动情境中的乐趣激发、学生技能战术的自主性提升、游戏比赛的系统设计、战术与技能的双向驱动和益于终身运动习惯养成等特色,对摆脱以运动技术传习为核心的旧观念、形成球类教学新思路具有典型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conceptualize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hysically active play (PAP) in the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The conceptualization emerges from ‘doing complexivist bricolage’ and draws on complexity thinking features and concepts to posi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PAP as children and teachers together exploring three different and coupled facets: fundamental movement patterns, group movement activities and group games. The three facets are different and coupled to highlight that they can be viewed as simultaneously separate and inseparable. This allows us to make sense of each facet and remind us that they are mutually influencing. Exploring fundamental movement patterns means focusing on exploring patterns and variations associated with one or more particular movement skills and balancing skills, and doing so in the context of individual activities, group movement activities or games. Exploring group movement activities involve children moving with their bodies as they engage in rhymes, songs and stories, thereby enabling children to develop both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and literacy skills. Engaging in group games focuses on supporting children to learn the nature of games as socially constructed activities with some explicit rules agreed upon by players. I posi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acts of joint exploration that embrace diverse learners (children and teachers) and different learning outcomes for individuals. In this joint exploration, the teacher plays two important roles: (1) fostering children’s and their own confidence and competence in PAP and (2) creating conditions that simultaneously constrain and enable as they follow, generate and sustain children’s interests in their explorations together. This approach enables teachers to respond to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co-create learning situations with children in ways that are emergent and meaningful to all. Wh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mandated curriculum frameworks, it can open up possibilities for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children and teachers.  相似文献   

16.
姚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2):60-61,112
目的:探讨领会教学法在高校足球选修课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在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进行领会教学法的实验研究。结果:领会教学法对学生身体基本素质没有显著性提高作用;领会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领会教学法后,实验组学生的颠球、带球过杆射门、定位球踢远、脚内侧射门和脚内侧停球成绩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领会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足球技战术水平,其在足球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技能教学法,在高校足球普修课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篮球是一项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运动,也是小学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生经常参与篮球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但因小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理解能力还较差,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会受到一些阻碍。如今,游戏被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引入到篮球教学当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该文将对游戏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其他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探究元认知干预对体育教学是否存在积极的影响,以及调节变量学段、体育项目、干预策略的调节作用。采用文献研究法与统计处理法,根据PICOS原则筛选文献后,最终纳入32篇文献进行元分析。研究发现:(1)元认知干预对技能测试成绩、元认知能力、元认知策略的影响效果均显著。(2)体育项目中,球类与非球类的调节作用均显著。(3)学段中,初中、高中及大学的调节作用高于小学。(4)技能测试成绩中自我评价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自我监控学习、自我调节学习、自主学习、元认知策略、反思性教学调节作用显著。(5)元认知能力中自我监控学习、自检学习、合作学习、元认知策略的调节作用显著,自主学习不显著。(6)元认知策略中自我监控学习、自我调节学习、自检学习、元认知策略的调节作用均显著。结论认为,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元认知干预对体育教学存在积极的影响,建议加强元认知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羽毛球项目是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但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技术教学模式不能真正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羽毛球运动,所学的“技术动作”也难以在比赛中运用而转化为“技能”。为改变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的现状,将“领会教学法”引入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通过一年时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表明:应用领会教学法教学的班级学生...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国防生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大学国防生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使大学体育服务于国防生的培养,特进行该项目的研究。国防生体育教学内容应包括:军事体能(基本体能、专业体能、综合体能);球类运动(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军事体育基本技能(射击、泅渡、登山、格斗、潜水、跳伞、按图行进等)。高等学校国防生体育教学应该是体育教学大纲与军政训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