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和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人不只是物质的存在者,更是生活的存在者。  相似文献   

2.
生存与生活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思想才能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生存与生活是生命的两种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存在形式。生存是低层次、本能的需要,而生活则是高层次、理性的追求。生活从生命存在的角度将……  相似文献   

3.
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人来自于自然又归于自然,人是自然之子,无法逃脱自然的法则。人本身就是物质之构成,人靠物质条件而生存。人的本性中就有对物质生活不懈追求的因子,因此,任何抑制人追求物质的行为都是不人道的。只要取之有道,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崇高的,一切脱离了物质生活而奢谈幸福的举动是不明智的。所以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基础,也就是说人首先要  相似文献   

4.
生存与生活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思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雨果这话告诉我们:人要有精神追求,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人;如果只沉湎于物质的追求中,那人跟动物就没什么两样了。今天所以有重提这句名言的必要,是因为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许多人持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观念,迷途而不知返了。穷困者辛苦恣睢,以期有朝一日步入小康以至腰缠万贯的境地,没时间去读书看报,甚至以为读书看报是“不务正业”。已经腰缠万贯者要争分夺秒地珍惜上帝赋  相似文献   

5.
感悟性教学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以及各方面原因造成了大学生越来越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以至于大学教学从知识的灌输转而致力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与竞争的能力。大学教学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为求得生存所必须的,或者说是人的生活所必须的。而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其生存或生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人不只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生存,而是要在获得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要追求精神的丰盈。大学教学不能只是培养学生为了获得物质生活条件的能力,更要通过教学使其精神日益丰富,并最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不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人与物即人本身与其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思维是人所特有的.离开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能是一个假问题.但是有了人,人首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是人的生存问题,即人本身与其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离开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本身就不能活,就根本不会有任何思维,因而也不会发生"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的辞书将生活定义为人和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各种活动。有学者指出,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之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和创造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能动活动。[1]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生活是人类所特有的,并非世上一切生物体都有生活;生活的空间是大自然和社会,是不可能脱离两者而存在的;生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既关注物质的,更关注精神文化层面的;生活的过程是人的  相似文献   

8.
浅析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红 《教育导刊》2006,(11):36-38
一、什么是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拥有物质财富是幸福,有人说生活快乐是幸福,有人说心想事成是幸福……《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马克思则认为,“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幸福感则是对这种生存状态的主观感受,表现为精神上获得了满足感。综合此两种解释,幸福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生活、境遇称心如意,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满足,而幸福感则是对这种精神满足的主观感受。那么,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不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人与物即人本身与其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思维是人所特有的。离开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能是一个假问题。但是有了人,人首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是人的生存问题,即人本身与其特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离开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本身就不能活,就根本不会有任何思维,因而也不会发生“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俗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存在,文学是表现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小鲍庄>中通过对社会组织民俗、物质生产民俗、婚丧习俗等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描写让人们对处于特定历史时期人的生存状态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对人性产生更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一、背离中的尴尬“生活”的内涵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揭示:①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②进行各种活动;③生存;④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⑤〈方〉活儿(主要指工业、农业、手工业方面的)。这5个义项,都与人生存的物质所需关系密切,从教育的角度审视,虽然比较全面,其中两项也涉及了“各种活动”,但不够清晰,因为儿童的生活“还应当从精神生活(人的思想、感情、愿望)的意义上来理解”。物质与精神完整统一的生活,对于儿童成长和作为成长方式之一的作文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马克思在《1844年…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主义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异化,而这种异化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崇尚物质主义的生活原则造成的,从而导致现代人生存处境的荒诞和虚无。盖茨比的一生就是这种荒诞、毫无意义的社会的牺牲品,对死亡的选择是其实现自我复归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造物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之中,就此而言,人类文明的一切产物无不是设计的成果,只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造物设计,各种各样的造物设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又是变更生活方式的物质手段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品读     
<正>道德教育要适合个人生存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陆有铨认为,人类之所以创造出道德,其目的就是既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满足别人的需要。因此,离开了人的生存和社会的需要,就无法理解"道德",乃至文明世界的一切。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有道德,而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在于满足人的生存和生活需要。这一基本事实,就决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即不能离开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需要来谈道德,也不能离开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来进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儿童诗歌教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取功利的价值观,是无功利欲求的观照。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曾说过:"人,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居大地。"这告诉我们,人在为物质生存保有生命,而辛苦劳作。但同时,还会为一种灵魂的提升,精神的享受而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要诗意栖居大地就要过一种诗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的社会里,许多人都为了生存而操劳,为养家糊口而奔波,物质、金钱、名誉、利益占据了他们大脑的许多空间。一些人变得现实,变得圆滑,变得虚伪,变得势利。他们整天思索着如何生活,却忘了在心里留下一个可以美丽人生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教师的生存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分类越来越多,专业化越来越明显,不同职业者在其工作岗位上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生存方式。大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以学术为生,从事高深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培养了其独特的生存方式,那就是物质生活的朴实性、道德行为的高尚性、学术活动的创新性、社会活动的批判性。一、物质生活的朴实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物质需要为前提和基础,但是又不能局限或沉溺于物质需要的满足,这也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哲学家冯友兰曾提出过人生四境界说:体现生存需要的“自然境界”;体现安全和社会需要的“功利境界”;体现社会成就和自…  相似文献   

18.
花瑶的传统民俗原本是花瑶人生存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民俗中表现出来的音乐文化是花瑶人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它滋养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花瑶的婚礼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独具魅力.以现代背景下的湘西南虎形山崇木凼村花瑶村寨为例,对花瑶新人婚礼的实录,来窥见花瑶民间礼俗仪式音乐生存的某些境况.  相似文献   

19.
人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里,人又生活在一个精神世界里,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决定了人存在的形态与质量。   首先,人不能脱离物质世界而存在,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人首先必须吃、喝、住,才能论及其他。在物质世界里,吃,对人来说,是第一位的。张洁的《挖荠菜》正是从这里开笔的。作者写道:“小的时候,我是那么馋 !刚抽出嫩条还没打花苞的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刚割下来的蜂蜜,我会连蜂房一起放进嘴巴里;更别说什么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口罗 。”为了物质上的最基本的生存,人不得不忍受精神、情感上的折磨与痛苦:财主…  相似文献   

20.
工业文明对多向度完整人性的分裂和异化,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生活方式改变造成的人的价值观的失落,以及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使当代城市文明出现许多弊病,使人的生存状态陷入一种物质富裕之后的精神困境中。而诸多哲学理论都揭示了审美是人类最高的也是最本质的生存状态。通过对大众进行美育是解决当代城市文明的上述危机的必然之路。而公共空间艺术就是对大众进行美育的最好中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