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名片是现代社会各种交际场合所常用的一种工具, 他人对你的了解往往源于你递上的那张表明你身份的名片上所记载的信息。初涉职场,往往要给自己准备名片,所以,千万别小看了名片的作用,在现代职场上, 一张小小的名片往往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名片的制作名片,是当代社会交往中一种最为经济实用的自我介绍工具。由于它印制规范、文字简洁、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易于保存,而且不讲尊卑、不分职业、不论男女老幼均可使用,因此它用途广泛,颇受社会各界的欢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我所教的班掀起了一股名片热,不少学生拿来父母的名片互相炫耀,在一起自豪地“比爸爸”:看谁的爸爸“官”最大。有的学生竟将家长因工作、业务关系得到的名片收集起来,按官职大小分等级、赌输赢。同时,还有不少学生也印有自己的名片。学生的名片,有的是用自己的零花钱印制的,有的是看别人有而要求家长印制的,有的是家长主动帮孩子印制的。而所有这些名片,大都是同学之间用来互赠互换的。据了解,学生印的名片,不仅写自己的姓名、班级、电话、QQ号,而且还特别注明了自己在班级或学校担任的职务,有的还把父母的工作单位和职务印在自己…  相似文献   

3.
70岁的追求     
原北京叉车总厂厂长王文华,在退休15年之后的1999年10月,成为各大媒体纷纷关注的新闻人物.前不久,这位70岁的老人为自己印制了一张名片,送给她的老师.名片上面印的两行字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学生王文华.  相似文献   

4.
忧伤的名片     
余杰 《师道》2003,(7):18-18
据成都的媒体报道,在成都的中小学,学生印制名片蔚然成风。学生的名片源于急救卡,这种卡片上有学生的姓名、年龄、血型、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内容,其作用是在学生发生意外时便于急救。后来,孩子们为了使急救卡变得更好看,将米老鼠、比卡丘等卡通画的不干胶贴到卡片背面。再后来,一些孩子干脆模仿大人,花钱到名片店印制成盒的名片。记者在一些名片店看到好些盒学生印制的名片,上面姓名、班级、学校、联系电话等一应俱全。较显眼的是,这些特殊的名片也印上了小主人的“班长”“组长”等职务,以及小主人们父母亲的“局长…  相似文献   

5.
忧伤的名片     
据成都的媒体报道,在成都的中小学中,学生印制名片蔚然成风。学生的名片源于急救卡,这种卡片上有学生的姓名、年龄、血型、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内容,其作用是在学生发生意外时便于急救。后来,孩子们为了使急救卡变得更好看。将米老鼠、皮卡丘等卡通人物的不干胶贴到卡片背面。再后来,一些孩子干脆模仿大人,花钱到名片店印制成盒的名片。  相似文献   

6.
活名片     
“忽如一夜春风来”,各式各样、装帧新颖的名片如雪片一般满天飞扬起来了。到大街上瞧瞧,你会发现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疯长起来的是电脑打字复印社,而每一家打字社的招牌上又大都少不了这样一项内容:印刷名片。这足以看出用名片的人多起来了。出门办事,参加笔会活动,便少不了见些生人和老友,见了免不了握手,握手之后呢,也自然免不了看人家伸手从怀中掏出精致的名片夹,很潇洒地弹出一张印制精美的名片递过来。那么,到这个时候,我就自然要免不了一种尴尬。我没有名片互赠,只好把别人的名片捧在手里,翻来覆去仔细地看几遍,以示礼…  相似文献   

7.
最近世上有句俗话:“名片名片,明显欺骗。”有人更简化为“名片,名片,明着骗。”意思是说,名片主人全凭自己设计的内容去让店家印制,各种各样的头衔、称谓都由他自己说,店家无法也用不着去加以核实,就照着印。片主弄虚作假也罢,欺世盗名也罢,自然是“明着骗”了。  相似文献   

8.
忧伤的名片     
据成都的媒体报道,在成都的中小学中,学生印制名片蔚然成风。学生的名片源于急救卡,这种卡片上有学生的姓名、年龄、血型、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内容,其作用是在学生发生意外时便于急救。后来,孩子们为了使急救卡变得更好看,将米老鼠、比卡丘等卡通画的不干胶贴到卡片背面。再后来,一  相似文献   

9.
山子 《中学教育》2011,(6):13-15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教育学危机的根源,揭示了教育的一个基本性质,即教育不是一种本源现象,而是一种派生现象;不是一种本体现象,而是一种从属现象。本文简要论证并分析了知识的一个显著特征,由此从各个角度探讨了教育对知识的派生和从属性质。由这一基本性质的揭示,作者对政策取向或政策侧重点做出阐述:教育学只有在揭示教育的真实性质和关系...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对中、西委婉语跨文化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英汉委婉语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美德观.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常的约定俗成的委婉语能起润滑荆的作用,通过委婉语,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露而给对方造成伤害.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揭示出了英汉委婉语在语用功能方面的差异及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名片源流探     
名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当今社会用得较为普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国古代早就把名片作为一种晋见交往的工具,并且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本文就名片的源流进行探讨,以求对名片有个更全面充分的认识。一、“谒”与“刺”名片在古代有很多称谓,据考,最早的称谓应该是谒。司马贞索隐:“谒,谓以札书姓名,若今之通刺,而兼载钱谷也。”这里的“谒”就是写着贺礼和姓名的名片。“谒”为名片,一直沿用到元代。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扩张,在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信息的消费越来越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年来,手机短信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很多人用手机仅仅是为了发送、接受短信.本文以手机短信的消费为分析对象,把手机短信消费看作一种特有的文化消费现象,揭示手机消费现象背后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现象越来越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作为一种传播学现象,它以自身独有的特点改变着传统的传播学规律,特别是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本文揭示了"人肉搜索"下的议程设置新特点以及由此给传统媒介和社会公众带来的影响,剖析了该现象在传播学、法律和道德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英汉“死亡”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汉、英版本的“死亡”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出这一语言现象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印制地图时 ,为了便于区分 ,常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印成不同的颜色 ,这样比较容易分辨 .然而 ,世界上有 2 0 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印制地图时 ,是否一定要用 2 0 0多种颜色呢 ?其实大可不必 .人们在印制地图时 ,既希望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用不同的颜色 ,又想使所用的颜色尽可能地少 ,所以只要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不使用同一种颜色即可 .由此人们不禁想到 ,印制一幅地图 ,至少需要几种颜色呢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 :对于任意一张正规地图 ,只用三种颜色来区分行政区划的边界是难以满足要求的 .然而一张地图上的行政区划不管多么复杂 ,使用四种颜色着色…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揭示语言发展规律的新理论.本文基于分析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讨论了语言模因现象,指出了语言模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现代外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微 《现代语文》2008,(4):104-105
<说文解字>中.省声"观点的是与非众说纷纭,本文从古文字的角度入手,考察"省声"的规律,揭示其原因,证明"省声"是古今汉字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字现象.  相似文献   

19.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在汉语中尤其多见,汉语中谐音数量之众多,应用之广泛,是我们重视这一现象的原因.谐音经过与汉文化的长期融合,逐渐产生了汉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与文化现象.谐音现象对于母语并非汉语的学习者而言很难掌握,所以本文以分析汉语谐音现象特点及应用为出发点,揭示谐音现象的重要性.笔者希望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研究汉语中的谐音现象,通过谐音现象更好地帮助留学生理解汉语的词汇、语音,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语言接触的结果和表现之一是语码转换,表现为不同语码的混合.本文是以语码转换为参照系统,描述在现代汉语中新近出现的一种语码混合的语言现象.本文称之为"类语码转换",旨在揭示它与语码转换形似而质异的特殊关系.鉴于目前还没有关于类语码转换这种语言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本文欲在此领域加以探索,以效抛砖引玉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