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英语中的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中的绚丽色彩外,同时也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给人以不同的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2.
孙楠 《林区教学》2013,(5):57-59
隐喻在广告英语中无处不在,使得广告英语更具美感与说服力。隐喻在广告英语中起到了意象化的作用,刺激受众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唤起丰富感官意象;而广告英语中使用方位隐喻还会唤起受众的时空意象。从而使消费者的欲望形象化、感性化,使其产生共鸣和联想,进而被意象驱使,接受广告所指称的商品。  相似文献   

3.
英语隐喻的联想特征与语境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实践经验的积累,离不开联想。隐喻也正是在联想的基础上得以创造并被接受的。以相似性为基础的联想是英语隐喻的重要特征之一,而隐喻中的联想受到特定语言及化语境的制约,孤立的隐喻是不存在的。本从语言语境和化语境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英语隐喻的联想特征。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思维机制的隐喻广泛存在于英语广告语篇中。文章重点探讨隐喻在英语广告中的特点和功能,发现广告中的隐喻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广告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帮助认知、联想新产品,最终达到说服受众的目的,另一方面,它也是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隐性方式。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人类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应用极其常见的词汇之一,它既是一种认知思维,也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学者王洪刚与杨忠在《试论隐喻思维的特点及功能》中指出:隐喻思维是隐喻形成和理解过程中相关的大脑思维过程,也就是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新事物、新经验,并通过类比和联想来实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建立。本文主要通过对隐喻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进而促进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谈网络语言中的隐喻构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生的独特的语言现象,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网络新词语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词义派生和复合构词是英汉网络语言中主要的两种隐喻构词手段。  相似文献   

7.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很多的隐喻习语。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习语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不同隐喻习语也会有所不同。英汉隐喻习语的跨文化研究会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透彻地了解英美文化,更好地掌握英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从社会习俗文化的角度对英汉隐喻习语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隐喻意义是两个类属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和结果.恰当运用隐喻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运用隐喻,设置情景进行词汇教学,利用隐喻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词汇的拓展意义,运用隐喻可以培养学生的词汇联想能力,利用隐喻可以区别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区别Metaphor和Metonymy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阵 《培训与研究》2001,18(3):84-88
由于隐喻和借代均涉及词义的转化,因此这两种辞格容易混淆,修辞学界对这两种辞格的区别亦尚无定论。笔依据人类心理相似联想和相邻联想的思维模式,提出一种区别隐喻和借代的方法,即看Xis Y是否成立(其中X是被代物,Y是用来替代的物体)。成立就是隐喻,否则就是借代。  相似文献   

10.
王建苹 《学子》2004,(6):54-55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都拥有大量的习语:习语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和短句,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并且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习语有的直白浅显,语意一目了然;有的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有的则可能包含几个意思。  相似文献   

11.
梁雪清 《高教论坛》2007,(3):177-179
任何隐喻使用者都是一定文化载体,因此隐喻现象必然受到隐喻使用者所在言语社团的思维方式、习惯传统及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典故的产生和使用都是隐喻式的,典故的隐喻性表明人们只有在以文化语境为基础,通过想象、联想、映射等途径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时,典故的隐喻文化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巧妙地运用比喻是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喻的正确与否有赖于个人的广博的阅历,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贴切得体、创意新颖的比喻可以使事物形象生动,使人物本质显露,使人物特征突出,使事理浅显易明,使褒贬色彩鲜明,使讥讽隐晦含蓄,从而展现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姿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象征主义与电影电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象征主义开始在诗歌中运用,后来扩展到电影电视.象征主义强调展示隐藏在自然世界背后的理念世界,要求凭敏感和想象力,运用象征、隐喻、烘托、对比、联想、比兴等手法,通过丰富的形象和扑朔迷离的意象,来暗示、透露隐藏于日常经验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象征高于隐喻,是隐喻的提升,比隐喻更深刻、更完美、更动人.有道具的象征,有形象的象征,有片名的象征,有色彩的象征,有部分象征,有整体象征,等等.这几种象征各有所侧重,有时交融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和实证色彩浓重的社会学分析相比较,巴赫金对狂欢节的阐述的确有许多出入,但这并不能说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是虚假的。不能用“真假”判断巴赫金的理论,巴赫金的创新就在于开创了狂欢节的隐喻纬度,使理论因为想象而具备超越现实的可能,从而显示自身的革命性。“想象和语言的述行”是巴赫金狂欢理论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学儿童隐喻理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G.Lakoff和M.Johnson第一次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了隐喻概念,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形式,从此引起了心理学的广泛关注。感知觉、思维、想象通过隐喻有效地反映客观世界,儿童隐喻理解发展的研究对儿童认知规律的了解、认知思维的培养等方面有所裨益。研究发现,受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儿童的隐喻理解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1)儿童隐喻理解具有表面性,他们理解隐喻只停留在理解隐喻表面义水平,很难准确理解隐喻的隐喻义。(2)儿童的隐喻理解发展与思维水平发展相适应,隐喻理解具有阶段性。(3)儿童的隐喻理解具有不稳定性,经常发生同一隐喻在一种环境下的理解和另一环境下的理解不一致的现象。(4)儿童的隐喻理解具有经验性,他们调动和利用所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隐喻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尽管目前看来语法隐喻研究尚处于欣欣向荣之机,但是,一则由于语法隐喻理论包含的内容过多,而且很多内容互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二则由于语法隐喻理论无法解决语义和语法形式无法割裂以及语义和语法形式的合理融合问题,由此使得语法隐喻理论未来的“消解”成为可能。我们认为“消解”首先发生在术语层面,“语法隐喻”和“一致式”这些术语所遭遇的诸多理论问题可能使得它们最终被弃用或者取代。其次,“消解”也可能发生在理论解释层面,对语义层的详尽描写可能最终导致语法隐喻理论的“消解”:一是,对语义层的详尽描写使得词汇语法层的存在受到质疑;二是,对意义动态构建过程的详尽描述和揭示可能消解“语法隐喻”机制的解释作用。最后,语法隐喻理论新解实质是对语法隐喻理论的“消解”。从事物发展的螺旋形上升角度来说,“消解”的理论指向性是多维的,一方面,它意味着对原有理论框架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它意味着对原有理论框架的扬弃。  相似文献   

17.
论英语歧义的修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极的歧义需要加以避免。然而有意地利用歧义,却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修辞效果。修辞格中的双关、比喻、反语、通感、典故、委婉等就是歧义在语言中的积极利用。英语歧义具有幽默风趣、辛辣讽刺、委婉含蓄、调和冲突、启发想像等多种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隐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善于借助象征诗艺搭建起他艺术的大厦,用想象、联想和沉思观照大自然和内心世界。在他的小说中,原型意象的使用与主题自然贴切,象征隐喻被运用得得心应手,从而有效地传达了他的创作态度和情感。  相似文献   

19.
教学隐喻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广受关注,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学隐喻中蕴含着形象、张力、空白和多样等诸多美的因素。丰富的美触动感知、激发想象、牵动情感、促进理解,常常给人美的享受。依据美与真的二重维度,可以将教学隐喻审美分为美在"肌肤"、美在说服、美在认知、美在求真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它使我们的认知过程具有想象的色彩,并让想象力帮助我们去理解语言和世界,我们同样也可以把它用于教学中。日常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是源于隐喻慨念,分析探讨隐喻对词汇教学的影响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