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读报,常发现新闻(又称消息)导语的写作总拘泥于一种形式,尤其是地方性报纸和专业报,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读来令人乏味。 出现这种现象,是记者和通讯员忽视了新闻导语的写作,不愿在新闻导语上下真功夫的结果。 有人认为,新闻导语是牵动新闻事实各部分的“中枢神经”,主宰着各部分的运动。因此,记者在写作一条新闻前,是很重视导语的写作,他们往往自行设计出一二十条导语,这是既不算多,也不为奇的新闻写作现象。尤其是今天,电视向报纸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我们的报纸新闻更要向立体化、动态化、形象化方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导语的写作更应该引起重视,更应该是多样化,才能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2.
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的关键,一条消息写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息导语写作的成功与否,所以导语写作在消息写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在消息中所占空间很小,要在"弹丸"之地上跳舞,跳好舞,难度很大.写好导语,需要科学的新闻意识,新闻意识对写好导语的意义在于,运用新闻意识,在遵循导语写作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让导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导语写法西方新闻界认为,导语是新闻报道最重要的部分。新闻写作训练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写作好导语的能力。导语一旦完成,报道即可一挥而就。新闻导语有两项任务:它须包括报道内容或暗示主题;它须吸引读者往下读。导语主要分两大类:直接导语和间接导语。直接导语是概括性导语,即在报道的第一段指明新闻的内容,接着用“倒金字塔”形式完成报道。间接导语仅仅暗示报道内容,吸引读者去发现更多的东西。间接导语主要靠语言技巧和独特风格引起读者兴趣。它通常用于特写,而较少用于纯粹的消息。但近年来,西方报纸的消息写作巳经越来越多地使用间接导语了。  相似文献   

4.
西方记者在写作非事件性新闻、人物新闻、迟到新闻和专稿等时,喜欢采用延缓性导语(又称间接性导语)。它不象概括性导语(直接性导语)那样开门见山地点明新闻作品的最主要思想和事实,而是迂回曲折、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以新颖、别致的开头,吸引读者读下去. 延缓性导语,冲破了“导语是新闻的第一自然段”的老观念,在国外有多达4个、5个、甚至6个自然段的例子。延缓性导语,是新闻导语发展到新阶段的形式之一.第一代导语,强调新闻5个W俱全,被人称为“晒衣绳式”导语;第二代导语,强调突出最主要的W;目前的第三  相似文献   

5.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考察当前新闻导语写作,就会发现概念性导语、概括性导语、笼统性导语、综合性导语等等抽象性导语充斥在我们的新闻报道当中。抽象性导语恰恰忽视了读者阅读新闻时的首因心理,不能调动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缺少激发读者阅读的兴奋点。为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采写…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语     
导语,是消息特有的一个概念,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它要求:一、以经济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或轮廓;二、引出主题以及阐述、解释这个主题的新闻主体来;三、唤起读者注意,使阅读者对某一条新闻先得到一个总的印象,并吸引他继续看下去。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重要的一步。某一条消息能否抓住读者,首先取决于新闻导语。新闻界历来注重导语的写作。由于大家都刻意求新,所以导语的表达方式是花样繁多的。为  相似文献   

7.
好导语就像好导游一样,激发你继续欣赏风景的欲望。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新闻导语应该有所变化。新闻导语写作有很多方法。导语散文式。导语写作散文化要求记者调动全部感官进行思维过滤和创造,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写作导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麦尔文·门彻的这句话说明了导语写作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极有造诣的资深记者,还是权威的新闻学者都认为,导语不仅是新闻重要的部分,其写作也是新闻写作最难的部分。如果记者在写作消息导语时做到了在三言两语之中感染了读者,把新闻主要内容传递给了读者,那么他的消息就写好了一半。然而,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却屡屡  相似文献   

9.
古杰 《大观周刊》2011,(18):122-122
作者针对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并对构筑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特色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导语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新闻理论充分。发展的今天,有关导语的写作仍然是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导语的写作中,应特别强调细节的作用。如果把握好细节,将会大大提高导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任何一条导语都肩负着如何把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如何吸引读者来阅读该篇新闻的双重任务。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2.
消息的导语,对读者阅读新闻起向导作用。导语写得好,就能象磁石一样,吸引读者把整篇新闻读完;反之,读完导语就再无兴趣往下读了。因此,新闻的行家里手都十分重视导语的写作。不少记者在写滑息时,几乎有一半时间花在导语的写作上。有的常常要设计若干导语,然后通过比较,筛选出最佳导语。写作导语要新颖、凝练、醒目、明快、生动,这样才有吸引力。然而,要做到上述各点并非易事。本文拟对导语写作存在的十大通病作些分析,也  相似文献   

13.
顾宁 《记者摇篮》2006,(2):21-23
网络媒体的特性决定网络新闻导语写作的特性。网络新闻写作当中,层次化写作形式从客观上强化了新闻导语在新闻报道写作中的地位。在论述了层次化写作如何强化了新闻导语的重要性之后,从4个方面结合例文论述如何写好网络新闻导语:1、精心构思,了解网络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2、灵活写作,建立在新闻写作基本要素的基础之上。3、明确作用,最大限度地引发受众的阅读欲望。4、追求“爆料”,切记要遵守新闻写作真实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张威 《新闻记者》2003,(7):20-22
硬、软导语之争 西方新闻学中的硬新闻(hardnews)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的动态消息。 在文体上,硬新闻的典型标志是倒金字塔方式,一般采用概括式导语,又称硬导语,它要求开门见山,一语中的。然而,这种写作方式自上个世纪初起便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一些记者认  相似文献   

15.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前哨》2007,(5):49-5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新闻贵在“新”。在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导语的写作中,应大力提倡和运用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6.
导语的写作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关键技能之一。导语是一条新闻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读者是否会对这条新闻感兴趣,是否会继续阅读下去,因而也就决定了这条新闻报道的成败。写出好的导语,是记者新闻敏感度、采写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好导语也是公众知情权的体现。一、导语要体现最有意义、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1.好记者不会写出雷同的导语  相似文献   

17.
诞生仅十年左右的消息的第三代导语,既引起世人的注目,也引来议论纷纷。本文根据散见于书刊报纸的资料,试从分类法入手,对这一新闻界有争议的学术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繁荣新闻写作。1990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写作创新与技巧》一书(刘炳文、张俊德著)指出:“我国有些新闻学者认为:第三代导语不再是单纯的‘例金字塔’的‘一统式’导语,人们在承认‘例金字塔结构导语’不乏其优越性的同时,又努力创造出丰富的‘非倒金字塔结构导语’,而且,以后又有间接导语、延缓导语、二元素以上导语、复合导语(又称正副导语、主副导语)的出现,便是进一步的明证。”我们不妨分类例举,剖析一下第三代导语: 一、间接导语: 间接导语又称为迂回式导语,类似文学中的起兴手法——先言他物引出所咏之词,即:从一般事实引出新闻事实,从面上事实引出点上事实,或用次要的然而  相似文献   

18.
消息写作的难点在导语,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识。怎样组织一个好的导语?不仅是刚踏入新闻界年轻记者的难题,也让老新闻工作者着实头痛。翻开教科书,对导语写作的总结是六要素,即五个W和一个H(何事、何时、何人、何地、何因、如何)。而现实写作中,我们发现六要素俱全的导语文字冗长,难以体现“新闻  相似文献   

19.
新闻导语作为新闻写作的重要部分,本文作者对新闻导语的写法创新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新闻正文由导语、正文和结尾组成,而导语是整个新闻写作中的核心环节。一条好的导语可以像磁铁一样将读者的目光立即吸引过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这条新闻的要点并作出决定:是否需要阅读这条新闻的全部文字。而国内的导语写作大多已模式化,难见有新意的导语,读来常常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