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什么样的题才算活题?其实活题没有标准。因为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的差别,所以“活”也就成了一个相对的概念,下面这些题,对于你来说,能称得上“活题”吗?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难做。为什么难?难在何处呢?难就难在主观题只有题干,没有选项可以利用,必须“白手起家”,既要“解”,又要“答”,而“答”还常常受到诸如字数之类的限制,三面同时“作战”,三个方面互相干扰。那么我们如何解答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呢?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办法巧解这一类题。  相似文献   

3.
活题没有确凿的定义。这里,我们把“问题的叙述比较简练”、“包容的知识点比较多”、“解法灵活而有特色”的这些问题统称为活题。在临考之前,看看、想想、做做下面这些活题,对你会有帮助吗?  相似文献   

4.
“刘洋,你还有几道题没有做完?”看着同学们陆续离开的身影,我注意到刘洋的课堂作业还没有完成。“老师,就差一道题了。”刘洋抬起头有点紧张地看着我。这是一个智力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很有“韧劲”的学生。“不会做吗?我给你讲讲。”看看时间已近12点.我不禁有些着急。“老师,我就要想起来了,您再等等行  相似文献   

5.
一、认识“开放题” 教育部在最近发出的中考改革指导意见中,要求逐步把“开放题”引入中考命题。随着高、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推进,“开放题”已经现实地被提到了我们面前。那么,何为“开放题”?它有哪些特征和要求?开发运用“开放题”对于当前的教学改革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6.
话题作文要求考生自拟题目,拟题的训练必不可少。但何为“好题”?难道只有运用了比喻、借代、拟人,或是引用了名言、歌词、古诗才是“好题”吗?“文”的一半果真在“题”吗?若真的以此标准衡量,《诗经》里几乎没有“好文”,因为《诗经》几乎都是从诗中首句  相似文献   

7.
下午放学后,儿子告诉我:明天他和班上的另外两个同学将参加学校办的“爱我中华”知识竞赛,老师要求他今天晚上要把有关内容熟记。为此,晚上我还特意为儿子进行了模拟测试,见他对答如流,我心中充满了希望,相信他明天一定能胜出。第二天下午放学,在回家的路上,我焦急地问儿子:“今天知识竞赛,你获奖了没有?答对了几道题?”儿子爽快地说:“答对了!”我追问道:“答对了几题?”儿子说:“三题,不是,两题。”我又问:“是三题还是两题?”儿子想了想说:“好像是两题。”我见儿子答话含糊,就严肃地说:“到底答对了几道题?”这时,儿子小声地说:“是两题…  相似文献   

8.
“交卷!”随着监考老师一声令下,安静的教学楼一下子沸腾起来。“喂,你这道题怎么做的?”“考得怎么样?”“哎,又错了一题。”……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我没有参加。天知道我考得有多差,这次是完全没有希望了。“啊,我全对!”不知谁大叫一声,直刺我的耳膜,似乎在向我示  相似文献   

9.
【题目】小强在做计算题“(1800一口)÷25+192”时,没有注意题里的括号,先用口里的数除以25,然后按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得1968。这道题应该得多少?  相似文献   

10.
《求学》2004,(11):61-61
不知道你时这样的话语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完了完了,又砸了这次,现在就考成这样,到高考的时候怎么办啊?““嘿嘿,没想到这么难的题我都能拿下,但为什么昨天那么容易的卷子我却考得那么差呢?难道我是那种创新型的考生,逢难就胜,逢易就输入?”“努力和结果一定成正比吗?”……  相似文献   

11.
开放题的核心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在教材还没有提供足够的开放题之前,“好的开放题从那里来?我认为最现实的办法是让“封闭”题“开放”。 一、意识的开放 首先要改变那种只局限于教师给题,学生  相似文献   

12.
“明天我们语文考试,我得看看笔记,上次单元测验,有一道题是‘学了《守株待兔》一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因为没有按照笔记上的答案回答,丢了五分。”“你的答案你觉得有道理吗?”“当然,我觉得守株待免的人太死板,不灵活。难道不对吗?”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40页第11题是:“体育用品商店原有150个篮球,昨天运来16箱,每箱5个,今天运来60个。这个商店这两天一共运来多少个篮球?”题中“150个篮球”显然是不必要的条件。原十年制教材中没有此类题目,修改后的教材安排这类题的意图是什么?怎样教学这类题?  相似文献   

14.
每个同学差不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道题,自己总也想不出解法,而老师却给出了一个绝妙的解法,这时你最希望知道的是“老师是怎么想出这个解法的?”如果这个解法不是很难时,“我自己完全可以想出,但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曾经热烈讨论过一阵子,不过似乎没有得出什么众所认可的结论,然而,这确实是解题论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题多解”意味着什么?“多题一解”又是什么意思?波利亚在《数学发现》一书中引用笛卡儿的话说:我解答过的每一个题目都将成为一个范例,以用于解其它的题目.  相似文献   

16.
记得那是一节文字题课,学生在明确了老师的要求:“自己编题自己做,”后,迅速分组,分别从加法文字叙述题开始,按照算式的读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意义编题。接下去又编了减法乘法和除法文字叙述题。小组汇报编题的过程中,组与组之间展开了挑战,例如A组编90+25时是“90和25合起来是多少?”而B组却编“90添上25得多少?”C组抢着说:“比90多25的数是多少?”D组迫不及待站起来说:“90后面第25个数是多少?”这样编下去没有一组  相似文献   

17.
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开辟一块“心语”天地,让学生把心里话或疑难问题随时写在本上,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乐学。  孩子们在作业本上写到:“老师,我前页作业没有写好,今天写得怎么样,您满意吗 ?”“老师,我喜欢您,您很慈祥,可您有时太严厉了。不过,严师出高徒嘛,我会努力学习的。”“于老师,今天作业第 19道题,我想呀想,始终没有想出来。最后没办法,就请教了妈妈,做出这道题。老师,我这样做对不对 ?”“老师,您…  相似文献   

18.
高考的完形填空题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测试题型,它向来是考生感到最没有把握、最容易失分的大题之一,许多同学在平时的练习或考试时就惧怕该题,有的人甚至采取了回避或放弃的态度。怎样才能突破高考英语“完形”这一难关呢?  相似文献   

19.
任志强 《考试》2004,(5):8-9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第25题,是公认的最出彰的题:它既关照学生的校园生活,又体现了人性美,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仿照着示例来改写校园提示语,当成为2004年备战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但从学生改写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注意了“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的要求,但很少出现佳句妙语。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认识到改写校园 ?A ?A ?A ?A  相似文献   

20.
对一道经典题进行深层剖析,从中总结出方法和规律,找出解题的技巧,能较快地提高懈题的能力.拿到一道好题,应考虑这道题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哪些其它解法?题目能怎样改?又怎样做?从多方面思考一道题,用多种方法解答一道题,其收效远远超过用单一方法多做题的“题海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