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7,(2):77-79
归化与异化是文化翻译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翻译策略。从旅游文化外宣资料中的汉英翻译来探讨归化、异化策略的优劣点,并从优化归化、异化策略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保障旅游外宣翻译中的文化传递功能,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2.
归化与异化是指翻译中所采取的两种策略。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正确的运用归化与异化策略,准确、生动地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达给海外旅游者,宣传和推介旅游景观,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章探讨了归化与异化的内涵特征,重点结合旅游资料的翻译,论述了增减法、释义法、类比借用法及改译法等在旅游资料归化与异化翻译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3.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讨论旅游资料的英译问题。在旅游资料的英译中,可以使用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来处理文化信息。在翻译方法上,主要表现为音译加释义,直译加意译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翻译目的论为依据,分析了香溪洞景点介绍汉英翻译文本在语用、文化、语言三方面的翻译失误,提出应采用意译、归化和交际等翻译策略,以减少旅游翻译文本在传递源语文化过程中的翻译失误,提高旅游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以商务文本翻译为例,从简述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概述出发,分析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原则,阐述翻译学者对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研究,主要从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的理由、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理由,以及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实践讨论三方面进行描述,给出针对不同的商务文本风格、结构和内容,采用哪种翻译策略可以得到更好的翻译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英文旅游广告的语言特点出发,对比中英文旅游广告中的词汇、修辞使用上的偏好和差异,比较中英文旅游广告中蕴含的中西方思维差异,从而探讨在旅游外宣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归化异化之争一直以来就是翻译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归化策略长期以来以其通顺流畅透明的风格占据了翻译的主流,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而异化策略虽经译界提倡和推扬,却从来不是翻译的主要趋向。究其原因,主要有历史和文化的因素。本文以中国翻译研究为背景,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从历史、作者的目的、译者的意图、受众的接受等几个方面分析异化翻译策略边缘化的原因,进一步揭示翻译的文化性实质,理清归化异化策略的辩证关系,为正确处理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等概念,但有不少人往往把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本文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通过实例进行探讨研究,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  相似文献   

9.
周永华 《考试周刊》2007,(40):43-45
我们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等概念,但有不少人往往把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本文将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进行探讨,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翻译规范的角度探讨了制约旅游文本翻译的主要因素。翻译规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预备规范、操作规范和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制约了文本翻译的题材选择以及译语读者选择;操作规范制约了旅游文本内的文学性的翻译,即词语的转换语言的表达等;初始规范则制约了译文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异化、归化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近现代的翻译理论谈起,回顾了我国有代表性的翻译家的翻译理论,阐述了对翻译的理解、翻译的标准和对译者的要求,并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误译做了深入浅出的评议。  相似文献   

12.
“直译”、“意译”是英汉翻译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在实际翻译中也各有所长。本文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特点,阐述了在具体翻译中灵活运用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相应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应注意的环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际教学过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比较单一、片面,缺乏横向的、纵向的联系。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抓好应注意的环节,才能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翻译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佛经翻译开始,至今已有1700多年。我国翻译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东汉到唐宋的佛经翻译阶段、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以及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后掀起的第四次翻译高潮。经过无数前辈翻译家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史上“文”“质”之争原因的阐述.对其派别和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详细地分析论述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影响翻译教学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针对目前我国翻译现状,提出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设想和原则。即翻译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被动翻译能力的培养和积极翻译能力的培养;教学必须遵循真实原则、交际原则、透明原则和充分原则。  相似文献   

18.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但不能忽视“译”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中 ,应将翻译理论和教学渗透于精读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增加实用性翻译训练等  相似文献   

19.
西方翻译理论家本杰明和韦努狄都对透明的翻译这一概念有过看似令人费解的论述。本杰明所提倡的透明的翻译实质是异化的翻译,韦努狄所抨击的透明的翻译实质是归化的翻译。两种提法是殊途同归、即都主张异化的翻译。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更早期的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  相似文献   

20.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是彼得·纽马克对翻译理论所作出的突出的贡献,对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评析具有重要意义。两种翻译方法存在异同,对比《红楼梦》中“元眷省亲”一段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两种译文,杨译大致体现语义翻译而霍译则基本遵循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