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1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1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团队(TMT)的内部人口特征与外部激励特征对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TMT专业背景异质性、年龄异质性及任期异质性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技术绩效;TMT教育程度、专业背景异质性、任期异质性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财务绩效;TMT教育程度异质性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战略绩效;TMT年度薪酬对公司绩效影响极不显著;TMT股权比例对技术绩效及战略绩效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长三角地区316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协同网络在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氛围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协同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氛围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网络在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氛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分别存在着完全的中介效应和不完全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全国知名企业247份有效样本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创新协同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引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探讨了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协同创新中存在着创新协同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但技术与制度协同度并没有显著影响创新绩效(2)学习承诺在技术与市场,技术与组织,技术与战略以及技术与文化协同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3)分享愿景在技术与市场和技术与文化协同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分享愿景在技术与战略协同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4)开放心智在技术与市场以及技术与文化协同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高层管理团队(TMT)知识结构和职业背景的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和假设,通过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TMT成员的知识结构异质性对R&D绩效、生产制造绩效、营销绩效和创新过程绩效均有积极显著影响,TMT成员职业背景的异质性对R&D绩效、创新过程绩效有积极显著影响,但对生产制造绩效、营销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从TMT角度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和假设,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TMT成员的教育水平异质性对R&D绩效、生产制造绩效和创新过程绩效均有积极显著影响,对营销绩效没有显著影响。TMT成员的任期异质性对创新绩效的四个维度均有积极显著影响,TMT成员的年龄异质性对R&D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生产制造绩效、营销绩效、创新过程绩效有消极显著影响。这为我们进一步从高层管理团队的角度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认知科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双重视角下,沿高管团队(TMT)认知发展主线,从认知能力、认知异质性、团体断裂带来进行研究,以期更加系统、全面地反映认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引入战略柔性为调节变量,并根据主动性和被动性分为预测战略柔性和控制战略柔性分别探讨其调节作用。通过对87家高科技企业的378份有效问卷的实证研究表明:TMT认知能力、认知异质性与创新绩效正相关,预测战略柔性和控制战略柔性都正向调节此关系。TMT断裂带与创新绩效负相关,预测战略柔性和控制战略柔性都能够调节此关系,并且随着战略柔性程度的增高,TMT断裂带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减弱。通过对比发现,预测战略柔性比控制战略柔性的调节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下,深化创业板改革迫在眉睫,提升我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要回归创新创业本源,不仅要重视创业导向的培育还要重视高管团队的内部建设。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文中创新地将创业导向引入高管团队人口背景特征与创新绩效研究领域,并提出理论假设和研究框架。以2010—2015年创业板351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1 755个面板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4个维度的TMT垂直对差异与创业导向、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创业导向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TMT年龄垂直对、学历垂直对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TMT性别垂直对、任期垂直对对创新绩效影响效果不显著;TMT性别、年龄以及学历垂直对对创业导向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任期垂直的作用不显著。文章为我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高质量创新改革、制定创新战略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内部建设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是创业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方式,然而创业企业的高管团队(TMT)认知如何激发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机制仍不清晰,无法阐释创业企业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影响机制。基于高阶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文章分析了动态能力对TMT认知(认知异质性和认知能力)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竞争战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动态能力中介了认知异质性、认知能力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差异化战略正向调节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而成本领先战略负向调节该中介效应。文章探究了管理者认知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机制,揭示了创业企业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影响机制,推动了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杨卫忠  葛玉辉 《预测》2012,31(2):23-30
本文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高层管理团队(TMT)认知异质性、情感自反性和任务自反性对决策绩效影响作用的研究假设。通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85个团队361份配对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TMT认知异质性对决策质量和决策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情感自反性影响了团队成员之间信息解释的方式,有利于TMT成员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参与决策制定过程,因而增强了TMT认知异质性对决策绩效的正向影响;任务自反性程度高的团队,鼓励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声音,有利于多样化信息的引出,同时促进了TMT对外部动态复杂环境的审视,展开深度讨论,增强了决策方案与环境的匹配程度,从而强化了TMT认知异质性对决策绩效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一个医药企业20年的纵向研究,剖析了其研发网络特征对产品创新绩效的作用以及战略导向对研发网络特征的作用。结果表明,焦点企业的研发网络特征会正向影响其产品创新绩效。相较于网络规模小、网络封闭、网络资源单一的研发网络,网络规模较大、网络开放、网络资源异质性较高的研发网络能为焦点企业带来更高的产品创新绩效。此外,焦点企业的战略导向会正向影响其研发网络特征。具体而言,市场导向只会在一定程度上正向影响其研发网络规模,而创业导向会在很大程度上正向影响研发网络的三个特征;单一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绩效影响较小,当高水平市场导向与高水平创业导向相结合,形成一种互补协同的战略导向组合时,产品创新绩效更高。  相似文献   

11.
吴航  陈劲 《科研管理》2019,40(11):102-110
已有研究对于不同国际化战略的创新机理缺乏关注。基于探索与利用视角,将国际化战略划分为探索性国际化与利用性国际化,实证研究了两种国际化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检验了企业年龄、母国与东道国相似性、国际环境动荡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探索性国际化、利用性国际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探索性国际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必须与组织(企业年龄)、战略(母国与东道国相似性)、环境(国际环境动荡性)因素相匹配。研究结论对于国际化战略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企业间关系行为对创新柔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华  王岚 《科研管理》2012,33(3):1-10,17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权变理论,本文构建了开发型关系和利用型关系对创新柔性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将环境竞争性和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来探索外部环境如何影响关系类型对创新柔性的影响作用。通过对194家企业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型关系和开发型关系均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柔性;并进一步发现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开发型关系对创新柔性的影响,而环境竞争性负向调节开发型关系对创新柔性的影响,正向调节利用型关系对创新柔性的影响。说明环境竞争性强,减弱企业通过开发型关系来提升创新柔性,企业更多地采用利用型关系提升创新柔性;环境动态性强,增强企业通过开发型关系来提升创新柔性。  相似文献   

13.
吴航  陈劲 《科研管理》2006,40(11):102-110
已有研究对于不同国际化战略的创新机理缺乏关注。基于探索与利用视角,将国际化战略划分为探索性国际化与利用性国际化,实证研究了两种国际化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检验了企业年龄、母国与东道国相似性、国际环境动荡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探索性国际化、利用性国际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探索性国际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必须与组织(企业年龄)、战略(母国与东道国相似性)、环境(国际环境动荡性)因素相匹配。研究结论对于国际化战略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机平衡观视角,对我国长三角地区185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及其双元平衡度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并检验组织冗余、战略柔性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利用式学习对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线性影响作用,而探索式学习对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二次曲线的影响作用;(2)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的双元平衡度对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线性影响作用;(3)组织冗余、战略柔性对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及其双元平衡度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Policy》2019,48(7):1681-1693
Only recently have enough women joined senior leadership positions in high tech firms for research on senior management gender diversity in high tech industries to be possible. We propose that senior management gender diversity fosters strategic change in high tech firms, especially under conditions where alliance formation intensity and top management team (TM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diversity are high, because the breadth of opportunity and knowledge associated with these conditions facilitates implementation of new ideas. Results show that both inter-organiz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 formation intensity and TM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diversity positively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ior management gender diversity and strategic change. We also find support for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whereby a gender-diverse senior management positively impacts strategic change, which ultimately improves firm performance when the firm exhibits high alliance formation intensity and has a TMT that is diverse acros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16.
论文基于企业资源观,构建了由探索性创新与应用性创新、资源柔性与协调柔性、环境不确定性构成的理论研究框架,深入探讨战略柔性对不同模式创新的作用机理,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404家中国企业的数据分析发现,资源柔性对探索性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应用性创新具有抑制作用;协调柔性能够同时促进探索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战略柔性与探索性创新之间的作用。研究结果明确了战略柔性对不同创新模式的影响,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企业通过提高资源柔性或协调柔性的手段,实现对探索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的最优配置,以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林明  董必荣 《科研管理》2014,35(10):9-16
本研究利用中国106家上市制造企业在2007—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的GLS模型,分析行业技术动态下企业相关技术多样化对二元创新平衡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相关技术多样化与二元创新平衡呈倒U型关系;(2)行业技术动态正向调节企业相关技术多样化与二元创新平衡间的关系。因此,在行业技术动态增大情况下,制造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程度的二元性创新平衡,需要维持一个适当的相关技术多样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林明  鞠芳辉  任浩 《科研管理》2006,40(12):253-261
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对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具有矛盾性作用。本研究收集上市电子信息类企业纵向数据,使用固定效应负二项式回归分析,探讨CEO特征(两职合一、通用型职能背景及技术背景)如何调节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与探索性创新绩效间关系。研究发现:(1) 在两职合一型CEO情形下,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强度对探索性创新绩效具有较为显著负向作用;(2)在通用型CEO情形下,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强度对探索性创新绩效具有较为显著正向作用;(3)技术背景的CEO并不显著调节团队任务断裂带与探索性创新绩效间关系。那么,企业需灵活聘任不同特征CEO来增强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对探索性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肖书锋  李璨 《科学学研究》2020,38(2):334-345
探索和利用式的创新选择对绩优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整合绩效反馈理论和注意力基础观,探讨了基于社会和历史期望的绩效顺差对企业创新选择的不同影响机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1到2016年的面板数据,结合文本分析法,研究发现:一方面,基于社会期望的绩效顺差加强了高管团队利用式创新注意力;基于社会和历史期望的绩效反馈越不一致,以上关系越弱。然而,基于历史期望的绩效顺差加强了探索式创新注意力;两种绩效反馈越不一致,上述关系越弱。另一方面,创新注意力在绩效顺差与企业的探索式(或利用式)创新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绩优企业选择探索式或利用式创新的内在机制,为正确认知绩效顺差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战略导向-组织学习-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提出相关假设后,基于202份有效样本数据,综合运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发现,(1)不同的战略导向、组织学习方式对商业模式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同时追求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的高水平运营并不利于商业模式创新;(3)在战略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过程中,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都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