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红 《青年记者》2016,(20):130-131
职业压力的概念 什么是职业压力?职业压力是指职业环境中威胁性刺激持续作用而引起个体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活动改变的一种紧张状态. 据国外一些研究机构调查,目前企业员工的职业压力呈上升趋势,员工普遍感到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
有一句话说"工作着是美丽的".工作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行为,不仅给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经济、社会上的支持,还对人的心理和人格的稳定和成熟起到积极作用,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维生素.工作给我们带来面包和成就的同时,也相伴着诸多考验和挑战,当"压力好大"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时,因为工作压力而导致的身体和心理疾病也渐渐浮出水面,开始为人们所知.其中,职业倦怠便是一种常见的现代职业疾病,它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它的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3.
一、档案馆员职业压力 一当前,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档案馆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困扰。档案馆员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各种压力,即档案馆员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和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挫折,而体验的一种身心疲惫枯竭的情感状态。所谓压力管理,可分成两部分:第一是针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第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纾解。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多年从事职业倦怠方面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认为,职业倦怠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职业倦怠,是由于职业压力,给人带来的一种身体和心理被耗干、被燃尽的一种感觉。概括而言,职业倦怠就是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5.
记者的心理压力主要分两类:一是采访突发灾难陛事件可能带来的心理创伤,二是日常采编工作本身的压力.提防灾难报道创伤后应激障碍天灾人祸不可避免会带来人员伤亡,而记者常常是抵达现场的第一批人,直接暴露在血腥而惨烈的画面前.面对当事人的恐惧、家属的悲痛欲绝,强烈的情绪体验往往意味着一次心理创伤.同时突发事件报道往往意味着要在短时间里连续作战、采访资源竞争和报道方式创新等等,身心俱疲下的巨大压力也是一种创伤.  相似文献   

6.
职业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多年从事职业倦怠方面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认为,职业倦怠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职业倦怠,是由于职业压力,给人带来的一种身体和心理被耗干、被燃尽的一种感觉。概括而言,职业倦怠就是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7.
正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首次针对职业人由于工作引发的情感枯竭现象提出的理论。198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勒诗明确将其界定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研究明确指出职业倦怠现象易发在助人群体中,而编辑职业是典型的"为人作嫁"的职业,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自我期望值高,尤其是从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员工大多数是女性,执著于理想的生活方式,当现实没有给予对等的美好,自我心理又没有及时调适,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压力,从而导致女编辑的职业表现不佳,职业生涯不顺,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8.
夜话谈心类节目符合受众心理。工作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压力又称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机体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压力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的,也可以是适应不良的。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新闻工作者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渐渐会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从而导致个体潜能受到抑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  相似文献   

10.
阅读心理即是读者对文字符号载体阅读行为的动机、目的和兴趣,是一种阅读需要的心理现象。影响阅读心理的因素有读者的职业、文化程度、年龄、个人兴趣爱好、政治形势、社会潮流和民族心理等诸方面。在图书馆学刊物上,不少文章论及到前面几种因素,而民族心理对读者阅读倾向的影响尚未见有论述。研究民族心理,明确并处理好民族心理与阅读心理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做好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尤其是多民族杂居的读者服务工作的关键所在。何谓民族心理?民族学家认为,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员心理压力及其疏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图书馆工作是一种奉献性很强的服务性工作,图书馆员在工作、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这些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些压力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我心理调控策略,以促进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蒋娟 《云南档案》2010,(1):24-25
职业怠倦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与行为状态,也是一种职业性伤害。高校档案馆作为一个典型的服务部门,职业怠倦严重影响着档案工作的开展。通过分析高校档案馆员工职业怠倦成因,可以有效的消除职业怠倦产生的根源,从而推动档案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人们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使其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主要指服务于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有两个青春:一个是生理青春,一个是职业青春。人的生理青春是有限的,不过二三十年;而职业青春则因人而异,可以很长很长。我想,我的职业青春也许可以保持50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职业青春。”——摘自本文主人公的话能够认识张赫玲女士,算是我的一种幸运。6年前,我从一家省属事业单位宣传部门调至她身边工作,那时,她是湖北宜昌日报社的总编辑,也是全国地市报界的第一位女总编。  相似文献   

15.
韩霞 《新闻实践》2011,(6):36-38
职业倦怠(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心理枯竭,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消耗殆尽的感觉,一种非正常的行为与心理表现。和教师、医生等许多行业一样,新闻从业人员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任由其蔓延,不仅影响记者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更会影响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因此,无论是从关心记者编辑的角度,还是从注重新闻事业发展的角度,都应该积极关注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和健康,直接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是否合理和有效,而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讲究心理卫生。长年默默无闻辛勤劳动的广大编辑人员,就更得讲究心理卫生。心理卫生是一个比较陌生又十分重要的课题。所谓心理卫生,即指为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保持对社会生活的良好适应、预防精神病等的综合学问和实践技术。心理卫生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不单是指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还指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生理的疾病影响心理,但不讲心理卫生或心理不健康同样影响生理。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一生有两个青春:一个是生理青春,一个是职业青春。人的生理青春是有限的,不过二三十年;而职业青春则因人而异,可以很长很长。我想,我的职业青春也许可以保持50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职业青春。”  相似文献   

18.
王茜 《大观周刊》2013,(10):176-176
传统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对幼儿教师的心理教育过程,大多是单一的理论学习,基本未提到幼儿教师心理资本优化的概念,更别谈具体的实施了。由于没有对幼儿教师成长科学、系统、全面、优化的思想作为指导,导致在每一次的幼儿教师心理成长培训活动中,所采取的都是单一的认知教育模式,不够系统和全面。一些幼儿教师教育研究和培训部门,没有设立这样的研究机构,也没有相关的研究人员。通过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达到幼儿教师心理资本优化。  相似文献   

19.
杨继英 《大观周刊》2012,(31):204-204
心理压力是多种因素引起.造成这种压力主要来自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心理压力如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问题等。生理压力象患残疾、身材矮小等等。中学生由于多方面的限制,如社会阅历、身心发展,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引导.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导致不幸或悲剧。学校是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部门.老师不但要都会学生如何健康地生活.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随各种压力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挫折。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的工作,从实质上来说,它包含采购、整理和流通、使用两大系统,中心是为了使图书资料更好、更多、更便利地转到读者手里。由此可见研究阅读行为和读者需求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阅读行为阅读行为作为人类诸行为中的一种,不仅有表现在整个人群文化发展水平方面的社会基础,也有表现在个体方面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所以,对阅读行为的客观的考察虽属必要。但是,做为图书馆工作所依赖的理论,仅仅从它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来论述是不够的,而必须具体地考察阅读行为对于图书馆读者工作有实际意义的那些特征。老者认为,图书馆学界研究读者行为的问题应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个体读者行为及其变化发展;其二探求支配或影响个体读者行为的诸因素,便于调节读者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