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克服农村地区校点多、分布广、交通不便等因素给常规教学视导带来的不便,我县开展了有效教学视导的探索与尝试。主要措施包括:扩充视导队伍,提高视导水平;拟定视导方案,保障视导效果;注重学校自查,依靠学校管理;做好视导记录,及时汇总通报;强调整改完善,适时视导复检;发挥各级职能,实现整体联动;纳入考核评估,完善激励机制等。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视导的效益,使教学视导频度、广度、深度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视导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拓展;视导与被视导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学校变“怕视导”为“要视导”。  相似文献   

2.
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从视导前、中、后三个过程构建教学视导机制;该机制的主要特点有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一致性。其意义在于保证了视导价值:从教师层面,激发发展内驱动力,为成为四有好老师助力;从集体备课层面,引导教师科学备课,打造有效教学;从教研组层面,促进校本教研落实,推动教师发展;从学校层面,辅助学校把握教学方向,提升教学质量;从教研员层面,推动教研员研究和思考,提升教研员素养;从学生层面,享受学校和教师发展成果,助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教学视导已成为推进学校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怎样使教学视导服务于基层,切合学校实际,符合广大教师需求呢?我区在实践探索中,日益改进与完善视导工作,强化常规教学监控,在以下几方面形成更具实效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教学视导是视察教师工作、辅导其改进教学方法的服务性工作,它是促进有效教学和学校效能的有效举措。教师教学视导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是教师助其自身专业成长的关键,视导的主体是教师自身和教师同侪,对象是教师及其教学,目的是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式是教师自我视导与同侪视导,核心任务是教学反思和经验共享。促进教师教学视导的有效策略不仅需教师自身和群体的自我视导,也需外部给与其条件保障并赋予视导权力。  相似文献   

5.
“小分队视导”有别于传统教学视导,用相对集中的经验优势有效解决了当前区域教研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小分队”的组建与工作流程、“小分队视导”的意义,用具体案例阐述了“小分队视导”提高区域教研效能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曾伟 《中学教育》2009,(6):20-22,19
年级社区是一个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现代学校校本管理系统。在二级管理的模式下,通过推进年级社区建设,解决了学校两级管理运行机制带来的对基层班级建设指导上的断层以及研究学习上的断层现象,催生了年级社区建设的“三重变革”:通过“学校管理需求”的督导活动形成了“制度型组织”的年级组;通过“生态年级社区”的主题视导活动催生了“研究型组织”年级社区;通过“追求共同愿景”的视导活动推进了“生命型组织”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教学视导是教育督导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控手段。教育督导主要履行教育行政职能。教学视导具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特点,即它既是一种提升教育质量的工具或手段,又具有"成事为人"的价值。基于此,教学视导的需求者包括教育行政机构、学校、教师和学生。从教学视导内容和过程看,构成教学视导的要素包括视导理念、制度、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学校着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日常教学行为的规范,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的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日趋规范,但教学质量提升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全面客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主管部门制订了定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管理及教学常规进行专项视导的制度,通过课堂观摩、现场点评、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各学校教育质量、教学常规、校本教研等工作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充分发挥视导诊断作用,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在教学视导方面的举措,对教学视导与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概念界定,在探究两者之间联系的同时,研究教学视导工作在新建校的组织实施路径,并反思教学视导效果,为同类学校教育管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在倡导“一次性”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加强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与矫治,应是一项极有价值的课题研究。为此,我校专门成立“学科教学视导团”,通过学校骨干教师与任课教师的集体智慧,采用即时性与现场性的视导方法。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与关键性问题,提高了学校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杜育敏 《现代教学》2014,(7):112-113
我校自2007学年以来,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建立并实施“多学科主题整合”校本课程,丰富学科知识,引导师生实践,力求校本课程基于学校实际、体现办学理念、普惠全体学生、彰显育人品质、追求校本特色。我们认识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学校创建特色、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提升管理能力的主要载体。如何更好地认识课程、理解课程和发展课程?我们企求以“见树又见林的艺术”来整体系统地思考,着力实践基于师生实际又富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多学科主题整合”校本课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过渡,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教学质量监控在教学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职业学校校内教学视导工作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校内教学视导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视导运行机制,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研是与课程改革相伴而生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而开展的教研活动。其特征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相似文献   

14.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速度直接关系到实施特殊教育的质量。针对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学校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积极地加以研究,帮助教师解决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强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校本视导工作,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校本(school—based)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有人把它更简练清晰地表达为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关于校本课程的概念,不管哪种说法基本上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即它应该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是在中学开设的,以一线教师为主体开发的课。也正因为如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会带有开设这一课程的教师的个人特色。在此,笔者谈谈对在历史教学中开设校本课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孙群英 《现代教学》2014,(10):43-44
都说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那么国家课程究竟缺什么?校本课程可以补什么?怎么补?这是学校在设计校本课程时应该思考的问题。国家课程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每个课时要完成一定的知识点教学,往往教师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只能以讲授或简短的体验活动来设计教学,不敢放手让学生充分体验。而由学校自行开发设计的校本课程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让学生充分地开展观察、实践、认知和体验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地内省体察、比较印证,甚至在经历错误、失败及挣扎中逐渐接近成功。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可以扬长,可以补国家课程不能充分开展体验活动的这个“缺”。以下就以我区华亭学校校本课程“线条会说话”为例,谈几点关于校本课程设计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辽宁教育》2013,(3):69-69
《校本课程论:发展与创新》是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与教学创新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本书通过对校本课程发展概念、进程、意义的梳理,重点探讨了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对如何通过校本课程实践促进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论述了校本课程发展和创新的文化使命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巾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都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要实行同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随着年级的升高.在高中阶段应加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应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主.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宗旨均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教师与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这种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要贯穿或渗透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20.
毕元东 《山东教育》2021,(10):22-23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差异进行调整,有助于优化课程结构,促进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如何打造既具有学校个性特色,又能提升学生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是每个学校校本课程研究的中心。为此,乳山市黄山路学校进行了“幸福魔方”课程的规划研究。该课程以“统整思想”为理论引领,将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为教学中轴,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德育化”的课程设置思路,构建了一套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