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同时强调要从认知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知识,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认知、本质探究以及实验探究、知识应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应。因此,在教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化学反应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结合核心概念抽象性、阶段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将学习进阶理论应用到核心概念的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以“氧化还原反应”单元教学为例,在对“氧化还原反应”核心概念进行进阶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概念关系图和学习进阶框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学科实践是一种基于学科、通过学科的学习方式,倡导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情境、问题、任务、项目中,通过亲身经历学科知识的发现、形成、发展和应用,提升学科认识和学科思维。深度学习的运行机制是“活动和体验”,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感官、思维、情感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实践活动,积极建构,获得发展。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以学科实践推动深度学习,可以更好地使核心素养落地。通过实地考察再生水厂学科实践活动,探秘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促进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的深度学习,提高学生获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解读。本节课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次积极尝试。一、理论依据北师大王磊教授提出学习“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一主题时,可运用“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概念,建构了“价-类”二维模型,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并发展科学合理的思维模型,外显了核心概念对于无机物性质和应用的认识和思维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物质的分类转化思想和氧化还原反应是无机化学学习的两大支撑要点,纵观历年高考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及配平的考查,绝大多数都以陌生情境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及配平作为考查的重点。氧化还原反应蕴含丰富的学科思想方法,特别是陌生情境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及配平,能够深入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测试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以消毒剂过氧乙酸为情境素材,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面向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和“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的高二年级学生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通过设置“推测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解释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消毒原理”“判断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消毒效果”三个环节,促进知识结构化,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和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促使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7.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以化学知识、化学思维、化学观念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素养。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社会情境有机联系起来,课堂教学选择或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在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中展开,要采用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活动方式,基于体验式的、合作和探究的建构式学习。以“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为例。  相似文献   

8.
以高中化学沪科版必修第二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大单元”教学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助力化学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37):132-133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课例主要是以"元素与物质"这一学科大概念为轴,整合氧化还原概念相关化学史,提出从物质角度、元素角度、微粒角度这三大角度出发,用以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且提出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两视角探析氧化还原反应认知模型,分析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性质及其相互转化,提升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认知和应用。本文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课例彰显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与知识、素养的紧密结合,体现教学过程"教、学、评"的一致化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一个重要的学习主题,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与其它主题的学习紧密联系,对于中学化学学习至关重要.为了整合知识点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连贯发展,依据现有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新化学教材、学生学情及认知规律,将"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的学习分为六个阶段,为学习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合理的学习进阶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学习的核心概念。既是初中所学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深化与拓展,又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电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促进每个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文以身边的化学现象为切入点,结合生活和生产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积极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主动探索“素养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在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应科学制订具体可行、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挖掘教学内容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设计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在化学知识结构化的自主建构中理解化学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3.
王雨  毕华林 《化学教学》2021,(4):49-53,86
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改革,重视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层面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甲烷”作为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起始。基于三重表征视角,从“甲烷”教学内容素养价值的挖掘、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突出三重表征对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有机反应、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对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项目式学习是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的重要途径。以“人工固碳”为例,基于“固碳装置设计”“固碳装置优化”等核心任务对项目学习中涉及的学科知识、认识思路、学科观念等进行结构化整合,在真实情境中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学科思维及其迁移方面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依托单元教学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知识,对学科教学中核心知识的学习进行整体规划,以达到深刻理解的效果。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从制定单元规划、分析教材教法、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多元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旨在厘清基于化学核心概念及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相似文献   

16.
以傅兴春编写,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学科思想》作为“变化观”的理论依据,梳理了“变化观”的内涵并探讨了其教育价值,整理了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变化观”的核心概念,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为例,设计促进“变化观”培养的教学活动,将“变化观”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是化学学科思维建构过程中的核心。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很多存在共存与竞争关系,铜离子与硫离子、银离子与碘离子除了沉淀反应外,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子显微镜下的实验现象以及改进后的双膜夹心电池电流的大小,证实了两组离子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学设计依据1.根据化学新课标新理念,化学课程设计应立足于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根据新一轮高考目标的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氯水成分及其应用”能与学科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移动、强弱电解质、生活中常见消毒剂、  相似文献   

19.
薛巧 《广西教育》2022,(32):58-61
本文以复习“化学平衡”为例,阐述一次成功的“素养为本”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实践:从化学平衡的本源性问题出发,围绕教学内容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设计问题链,以实验问题、工业生产问题、高考真题为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解决化学平衡移动和确定工业投料比等问题的思维模型,从而实现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职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现实需求,提出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其实施重点为遵循课程标准和关注学科本质。并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应体现为具有层次性和过程性的“教”、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以及面向学生发展的“评”;指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教学要从体现数学知识的内涵、注重数学知识的联系、符合数学思维的逻辑三个方面关注数学教学的学科本质。最后,针对六个核心素养分别结合中职数学教学的实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