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 ,其科学管理是运用一系列的法则、规律、原理和方法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泰勒科学管理思想是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促进了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形成和兴盛。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对于当前我国行政管理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西方管理理论的诞生,但是无论泰勒本人还是其著作都被人们批评为"忽略了人的因素"。讽刺的是,正是泰勒第一个把人性引入了管理研究中。因此有必要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与人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只包含朴素的人本思想,并没有体现人本主义,从人性假设、劳资方地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泰勒,也有译成“泰罗”,英文名为Frederick.W.Taylor,是被世界公认的近现代“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理论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勒“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追求提高生产的效率,其思想在于,强调管理方法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强调方法的有效、最优化、可操作性和标准化,蕴含着一种技术理性的精神,具有清晰、严谨和确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由泰勒开创的科学管理理论蕴含着科学管理的精髓:制度管理、流程化管理和人本管理,因此对高校数字语言室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概述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将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应用于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的可行性,并提出数字语言实验室科学管理的模式:行政管理模式、制度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模式和局域网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不仅有技术层面的效率研究,还孕含着管理的理念,因此其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建立于试验基础上的效率研究还体现在对“精神革命”等非技术性因素的系统思考中。在现代的时代背景中追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会发现其中孕育着许多现代管理理念的最初萌芽。  相似文献   

6.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创造的科学管理思想开创了从经验型管理转向科学性管理的新时代,但也没能停止人们对其理论的争论,泰勒科学管理是"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为人们争论的核心内容,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应该是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有机结合,将两种方法灵活运用,使其共同促进当代企业的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时代的变迁,科技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产生,使管理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包括生产与作业管理,组织管理和管理哲学等主要内容。这一思想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科学管理之父F.W.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他把"使所有工具和工作实现标准化和完美化"列为重要的科学管理原理,使得标准化成为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198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第二号指南(第四版)规定:"标准化  相似文献   

9.
一、统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与“使命管理”理念的产生 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三次变革。第一次变革是在1911年.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理论从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理论:第二次变革以埃尔顿.梅奥(Elton Mavo)等为代表.名的霍桑实验.揭示了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影响.也有人说“这是人际与行为管理科学”:第三次管理理论的变革是管理理论丛林,出现了许多管理模式.如系统管理、权变管理等,使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走向混沌化、人本化。  相似文献   

10.
黄文军 《文教资料》2008,25(4):76-77
本文阐述了"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精髓和现实意义,分析了科学管理理论运用于学校管理中的可行性,结合学校管理公共性的特点,将"竞争机制"引入学校管理,使科学管理、人本管理、道德管理相结合,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实现学校目标和效能.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治理是大学文化、文化治理、大学治理三个概念的交集。大学文化治理的理念可以从行政性——学术性、物质——精神、继承——创新、封闭——开放等四条主线进行描述。大学文化治理的研究内涵则有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DVX、SDLX and STAR Transit是电脑辅助翻译领域中三种常用的辅助翻译软件,在术语管理、翻译记忆库管理和翻译管理方面各有优劣。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三种翻译软件进行了对比,以便翻译者或客户做出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发挥实验室作用,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6,自引:14,他引:6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在近年来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始终围绕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思想,有目的地抓好实验室设施管理、实验室人才管理等诸项工作,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机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山大学多年的管理实践,探讨了高校实验室主管部门的定位和作用。提出高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应准确定位,明确职责,理顺各方关系、及时更新管理理念、管理知识、管理模式与方法,切实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兵家著作既是兵书和政书,又是管理哲学书,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学思想。兵家管理的对象可以分为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六个基本要素;管理种类可以分为正己管理、安人管理、训练管理、指挥管理、军市管理五个基本类别,其管理对象和种类都有独特的内涵。这些思想无论对军事管理还是企业管理、行政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In Iran, restructuring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 in 1985 resulted in a rapid shift from elite to mass education, ultimately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edical schools, faculties, and programs and as well as some complication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views on academic culture, values, and routines held by faculty members. A nation-wide survey conducted in six public medical schools in Iran.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weak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values, together with routine behaviors sensed as a negative and low satisfaction with academic leadership. The research evidence suggests bureaucracy, politicization, conservativeness, and centralization as common features of medical schools in Iran and also suggests suitable supervisory skills to tackle the tension between governmental management and academic leadership with cultural changes, the creation of new values, and adoption more efficient routines.  相似文献   

17.
回顾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对教育管理专门研究的时间不长,理论不深入,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教育管理研究理论的本土化,研究范式的综合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问题的多元化是我国教育管理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顶岗实习管理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我校在顶岗实习中推行制度化管理、自主化管理、市场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亲情化管理,取得了明显实效。  相似文献   

19.
提高水平 规范管理 发挥作用——高校办公室工作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办公室在学校管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升、社会对高校办学要求提高的背景下,高校办公室如何发挥作用,促进学校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Drawing on a review of scholarly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suggests rethinking productivity in academic institutions along four dimensions: the productivity of whom, productivity for which unit of analysis, productivity according to what functions, and productivity in whose interests. It offers principles for promoting enlightened discussion and pursuit of productivity at all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dominant discourse, which emphasizes focus, centralized standard measures, and accountability, the bias in my principles is toward balance, decentralized diversity, and recalibration. I suggest the ideal is not for employees and units to produce to centrally managed objectives but for all individuals and units to manage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to design their work to improve their productivity along multiple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