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取材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四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实际情境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在"买东西"的活动中,经历估算的应用,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前我了解到学生已有了估算方面的生活体验,因此,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切入学生的经验世界,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教学目标定位上,我以教材为蓝本,除了让学生掌握估算的解题方法外,主要是让学生在购物实践中体会估算的价值.课堂的交流活动应该让学生面临具体的生活情境,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估算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的结果可能是一个具体的数值,也可能是一个范围.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59):75-76
本节课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本节课,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建立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背景]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在掌握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识的难点并不突出。教学时我将重心放在了“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估算笔算的互补”上.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研究和探索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总评】本节课教学,教师能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了学数学、用数学的需要,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公式的探究这一教学目标,为学生搭建“做数学”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下面是笔者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几个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加强估算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必要性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对此,我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估算...  相似文献   

8.
王海青 《湖北教育》2001,(11):45-45
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永恒的主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怎样把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这节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春游活动作为背景,提出一系列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师的巧妙点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讨,加以解释和应用,本节课的显著特点在于,使数学知识注入生活的气息,培养学生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应用,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应用题教学不再是枯燥的、呆板的、令人生畏的,而是充满情趣的、活生生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之中体现了以下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一、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适时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背景的现实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如,教学"乘方"一节,由于学生对细胞分裂没有感性认识,所以理解乘方的意义有一定难度。我考虑到学生看过牛肉面师  相似文献   

10.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生活背景,教学情境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去甚远等以本为本、被动施教、封闭机械的教学,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主动性,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数学运用能力的提高。只有积极践行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数学学习中与生活亲密接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的智慧魅力,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为此。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知识点明确,内容开放。形式多变,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秒”的实际意义。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中理解时间概念.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本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教学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3.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体验教学:注重学生的直观教学;注重练习教学;要鼓励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去体验,激发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14.
张洋 《内蒙古教育》2009,(23):30-30
2008年11月我校举办了呼和浩特市教学开放一目活动。非常荣幸的是,我可以参与其中承担授课任务。我作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一部分,学会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二者的差别,明确各自的方法既是教学重点,又是认知上的难点。怎样做到既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又不失数学课的本真,还数学以生活之本,这是我在备课的过程中一直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致有三种:体验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发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所体验。因此,体验学习成了数学学习的又一境界。在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探索和研究。一、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数学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实际,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但它又服务于社会生活,人们每天都离不开数学。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数学课上,结合学习的内容,我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16.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估算作为数学学科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是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学生渗透估算教学的方法,在不断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积累估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8.
“公园有多宽”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第四节课内容。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并能应用估算的方法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前三节课由生活实例引出的数不够用了,近而得出无理数的意义及应用;而第五节课是应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计算。从表面上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似乎可有可无,班型大的班级或是教学任务紧时,  相似文献   

19.
估算在生活及生产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开发估算的智力价值和应用价值,对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形成估算能力以提高应用数学素养谈谈我的浅见。一、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良好的信息感、数据感和量化的能力,不是对数量的简单识别,而是把抽象的数据符号经过比较、分析、综合,通过内化形成的一种认知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