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中国开展了20多年的奥林匹克数学教育(即简称“奥数”)发烧了,而且烧得不轻,即使讨伐声不断,无数的“奥数利益相关者”仍在“为奥数狂”。“奥数热”已经成了困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影响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痼疾。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关于奥数的争论持续不断。从"奥数热"到"奥数退烧",有言论讲"奥数学得好,数学学不好",提出了封杀奥数。足见奥数的教育价值受到了质疑与否定。本文试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视角论证奥数的教育价值不可否定,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数学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宕子 《教书育人》2009,(7):26-26
近日,广州市奥校等机构开始招生报名,又引发新一轮的奥校热。为何奥数这样热?原来民校小升初考试在即,不少家长把奥数作为择校利器。然而奥数对学生智力是否有用?教师和家长却莫衷一是。由于曾经热爱数学——不过,却从未参加过什么奥数培训班,也没请过什么奥数家教——笔者在感情上不能接受杨东平教授对“奥数”的攻击;然而,理智却告诉我,杨东平教授关于“奥数教育”的言论确实不无道理——“奥数教育”之害,的确甚于“黄赌毒”。  相似文献   

4.
日前,有好多同事来询问孩子进奥数班的事,放眼望去,社会上奥数事业如火如荼,懂教育的和不懂教育的都想方设法让学生或孩子学习奥数,各种奥数班、家教和私塾非常抢手.在网络上输入奥数这个关键词进行搜索,就能出现三百多万个与此相关的网页,“奥数辅导”、“奥数专业培训机构”、“奥数题库”、“奥数课件”、“奥数网”……简直应有尽有.那么到底奥数是否真的这么有价值吗?  相似文献   

5.
小学奥数热现象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直接原因是当前的择校机制.此外,奥数经济也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奥数热折射出当前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不利于教育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展望未来,奥数教育应该抛弃功利化,回归它本身.  相似文献   

6.
如何正确认识"奥数"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学者关于"奥数"教育价值的分析主要存在3点不足:泛化了"奥数"的教育价值,混淆了"奥数"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忽视了"奥数"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奥数"教育的实践效率.  相似文献   

7.
周大平 《教育》2009,(7):22-23
前不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在博客中对当今大面积覆盖中小学教育的“奥数班”、堂而皇之地绑架大多数学生的“奥数热”予以的非常声讨,勾起了社会关于奥数是非的又一波争论。从20世纪90年代末“小升初”规则改统一考试为电脑派位时起,如影随行的“奥数热”竟一路发展到而令如此火爆的程度,谁都会感慨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8.
当奥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召开教育实践报告会,校长刘彭芝在会上喊出了奥数不是反革命。她认为,由于家长望子成龙、一些培训机构漫天要价,加重了学生负担,以至于现在奥数被严重妖魔化了。  相似文献   

9.
奥数作为一门学科,本无可厚非,但随着"奥数热"在我国的不断升温,原本有着美好主旨的奥数教育发生了异化扭曲,愈演愈烈,且正向低龄化发展。"奥数热"扼杀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扰乱义务教育的正常秩序,造成教师师德下滑。要想尽快制止奥数的"疯狂",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奥数"顽疾",就要坚持"两手"一起抓,即一手抓集中从严整治,一手抓教育均衡发展,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张晓震 《教育》2009,(7):36-36
奥数热催生出奥数经济,围绕奥数经济链,一边是奥数学校、培训机构、教材教辅出版集团及相关行业和人员赚得盆满钵满;另一边则是家长金钱、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学生被裹挟进奥数潮流中疲于应付……谁为“奥数热”埋单?  相似文献   

11.
奥数与足球     
奥数的功过是非一直被国人争议着,正如中国的足球。青岛一名叫韩冰的中学老师曾写过一篇《从中国足球不出线看中国的教育》的文章。他认为,中国的足球若干年出不了线和中国的教育若干年也不见一个诺贝尔  相似文献   

12.
郑志红 《新疆教育》2012,(11):158-158
现在小学生们学的所谓奥数实际上与奥赛的内容差异很大,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奥数的内容体系。奥数热的成风实际上是打着奥数的牌子搞应试教育,更为可悲的是昧着良心为自己赚黑心钱。不少学生也在奥数热中无法及时调整心态,一旦遇到挫折就受不了,有的甚至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13.
高天 《现代教学》2009,(12):4-4
近期,《上海教育》发表了《反思奥数》一文,《教育参考》也发表了《工具化的"奥赛"与伪精英教育》。两文的作者都强烈呼吁对奥数竞赛加分政策和名目繁多的奥数培训班应该加以整治。  相似文献   

14.
取消加分真的就能还原"奥数"吗有关"奥数"教育的争议,其实早就开始了。笔者发现,不管是过去对"奥数"教育的赞成与反对,还是今日大家在此问题上的纠缠,并没有跳出以下基本观点框架:其一,"奥数"教育本身没有错。"奥数"教育的本意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质,在国外已开展了几十年。哈佛大学教授、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就曾说过:"我认为‘奥赛’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是引起大家关注数学的一个渠道,应该是一种很好的业余活动、课外活动。在美国,有许多高中生参加,我邻居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和中国的学生不一样,他们学习‘奥数’纯  相似文献   

15.
敦敏 《生活教育》2010,(3):8-11
“我始终非常反感‘奥数’教育,这是对现在独生子女的一种摧残。而名校利用‘奥数’作为一种选拔学生的手段,这种教育不实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教书育人》2009,(7):25-25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炮轰”奥数——《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称奥数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少年儿童的健康和睡眠,更让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了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教育》2009,(13):34-35
由于曾经热爱数学——不过,却从未参加过什么“奥数”培训班,也没请过什么“奥数”家教——笔者在感情上不能接受杨东平教授对“奥数”的攻击:然而;理智却告诉我,杨东平教授关于“奥数教育”的言论确实不无道理——“奥数教育"之言,的确甚于"黄赌毒"。  相似文献   

18.
张晓震  赵宏伟 《教育》2009,(7):25-27
奥数曾被人称为数学里“思维的体操”,然而,在奥数日益功利化的赛场上,这项曾经高雅的“艺术”活动已经被一些专家斥为“杂技”了——不仅试题本身存在“偏、难、怪”现象,在绝大多数家长的眼里,奥数也已彻底沦为名校的“敲门砖”,倒是一些奥数学校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从中大赚其钱……种种迹象表明:曾经的奥数已经失去其应有的“味道”,沦为应试和赚钱的工具了。  相似文献   

19.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连续发表的两篇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和《我为什么反对奥数》,指出奥数教育已经泛滥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对青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近年来,奥数屡遭诟病,虽有部分城市取消了相关的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奥数教育一直都比较重视解题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可以从大量类似的奥数出版物中得到印证,但却缺乏比较深刻的教育学反思。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奥数专家大多关注解题研究,而教育理论长期不被重视,致使其研究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