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是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关键是要整合现有人才计划,推动人力资源的有效结合,以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基地为依托,以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群体,成为科技创新的突击队和排头兵。北京大学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一直以来都在认真组织实施“211工程”和“985计划”,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高等学校第一资源”的观念,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高校创新团队计划”为重点,大力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抓住吸引、培养和…  相似文献   

2.
2005年以来,北京工业大学在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计划”和“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的大力支持下,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突出重点,兼顾层次,强基固本,构筑高台,切实对人才强教工作“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布局到位、落实到位”,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3.
6月17日教育部人事司司长李卫红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为提高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部将启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该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计划按照支持对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第二个层次是“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三个层次是“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主要在于培养数以万计的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启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相似文献   

4.
《神州学人》2009,(5):51-51
为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加快上海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自2007年起为提升上海高校自主创新水平和增强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满足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力,实施“上海市特聘教授岗位(东方学者)计划”,着眼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5.
月度扫描     
《留学生》2010,(12):4-7
深圳开始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 [经济日报]深圳市日前决定组织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孔雀计划”重点围绕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战略目标.以推动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培育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聚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相似文献   

6.
关于黑龙江省高教强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出台的背景、意义及建设高教强省的价值取向,并且解读了规划的重点内容:重点建设好“五个一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专业,服务主导产业群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人文社科基地,促进文化大省发展;培育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促进人才强省建设。着眼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求,主要实施五个计划,即新农村建设服务计划、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计划、校企共建工程研发中心服务计划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计划。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1):178-178
“长江学者和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又称“教育部创新团队”,2004年6月启动,是专门面向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计划,旨在加快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跨学科合作,形成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学科领域分为21组,其中第4组资源环境组包括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2011年“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源环境领域入选团队名单为: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09,(13):20-20
为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加快上海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2007年底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决定实施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经过2008年首次遴选工作,今天再次召开高校人才工作推进会,一方面通过交流和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人才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与国家、地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相衔接,进一步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的上海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延揽海内外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举措。它在清华大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作为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使清华大学的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体系更加有效和完善,培养和集聚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催生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群体和创新团队,促进了该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神州学人》2006,(11):41-41
教育部日前发布消息说,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启动一年来取得良好效果,第一年已批准建设26个基地,今年对基地的评审也正在进行中。该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江西省将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5项计划。这5项分别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重点扶持14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扶持20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建设25个综合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一批与江西省工业园区和支柱产业相对接的精品专业;“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一批职业院校教师和聘请职业院校专业教师。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合作启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第4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果如何?今后如何更好的实施这一计划?为此,我们就上述问题以及高校如何通过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吸引、引进人才,造就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等问题,采访了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黄达人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对于延揽大批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参与我国的高等学校建设,带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若干年内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以提高我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13.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和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4.
今年,教育部将结合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启动“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建设的重点是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工程实施中,中央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高校将充分利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契机,整合资源,加大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中心、大学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组建高校国家实验室,加强学科交叉,完善区域布局,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今年,教育部还将启动“高层次创新性人才计划”,把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吸引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作为高校发展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徐妍 《神州学人》2007,(2):46-47
科技部:将不惜代价引人才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科技部2006年12月3日正式发布《“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智力资源、培养和引进一批顶尖科技人才,是中国“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要探索建立长效的人员交流机制,将一般性人员交流提升到可增强中国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合作与交流,提高中国科学家参与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成效。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惜代价地引进人才,包括引进一批顶尖海外专家和优秀团队来华工作,重点支持亟需的国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2013,(9):8-11
“千人计划”专家们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科研成果,推动了我国创新性研究工作的发展;专家们通过加入中央企业或者团队合作自主创业,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发展改革的生力军:专家们熟悉国际通行的技术开发规范和科研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7.
“双高计划”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探讨了“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意义,进一步总结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改革措施,实现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目标。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形成完善的团队建设机制、强化团队综合能力培训、深化教学改革实践工作、注重技术创新引导,为取得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成效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建设研究生创新中心 打造研究生创新团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全面实施,如何聚集高校优秀的科研力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在优势学科和重点领域做出相关的创新成果,是研究生创新计划走向纵深的一个重点。在科研活动“社会化集体协作”的背景下,作为高校最具活力、最为活跃的研究生创新团队,不仅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力量,也是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的一个主要生长点,更是繁荣学术科研、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力量。而打造结构合理、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的研究生创新团队,促成一些针对各学术领域中的前沿、现实社会中的重点热点以…  相似文献   

19.
白瑜 《神州学人》2007,(7):20-21
杨肖娥,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植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成为创新团队的领头人。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研究论文近200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70多篇,科研成果曾荣获国际水稻研究所“世界杰出青年妇女水稻科学研究奖(全世界5名获奖者之一)、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等。  相似文献   

20.
结合几位专家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经历,探讨了教育部新近推出的“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深刻内涵.认为,协同创新,需要有健全的科学研究队伍体系;协同创新,需要有广阔的国际合作视野;协同创新,需要有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团队和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