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臻 《语文知识》2012,(4):19-20
与传统"追星族"在作品基础上所生发的对于技术性明星的单纯仰望不同,网络传媒时代的粉丝行为往往表现为对家族情结的迷恋、平等对话意识的加强、本位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深化等。而网娱粉丝在通过网络平台塑造了自身的集体意识和身份认同的同时,也在相应的层面上表现出个体理性的失落和自欺。  相似文献   

2.
粉丝文化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粉丝行为和偶像崇拜的影响与个人的自我德育过程有关。本文通过粉丝现象、网络时代对德育的影响、网络时代粉丝文化的新特征等方面对网络时代粉丝文化与德育的相关部分进行分析,总结网络环境特点对于个人"自我德育"过程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晓昂 《甘肃教育》2023,(17):51-53
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粉丝文化的大众化发展,不仅为青少年粉丝提供了多样化的追星渠道和手段,也提升了青少年粉丝的追星体验。但是粉丝文化的消费性、诱惑性、商业性等特点会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带来诸多不良影响,面对诱惑容易做出非理性消费,不仅给家庭消费带来压力,也扭曲了他们的消费观念,使其产生了错误的消费观、金钱观和价值观。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粉丝文化的新特征,然后就如何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外来词"粉丝"及"粉丝"的两副面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于英语的外来词"粉丝"是指伴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出现的一个亚文化群体.从这一特殊文化群体的一教性和特殊性着眼,认为粉丝首先扮演着忠实而又挑剔的文化产品消费者的角色.选择可以"生产"出特别意义的文化品牌,并且异常忠实于那些"品牌".粉丝"借题发挥"式地阐释、"椰用"文化文本,以谋求建立话语空间、倾诉内心渴望或平民价值现.  相似文献   

5.
丁慧民  任敬  马文静 《文教资料》2011,(11):228-229,186
作者通过对随机抽取的安徽三所"211"院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于大学生"粉丝"群体的消费心理、文化社区互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和极端粉丝行为的相关特点进行了总体的描述和分析,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粉丝文化对大学生成长影响模式下具体系统的导引方法。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9,(6):32-36
粉丝基于对偶像的热爱产生消费意愿,由此带来的系列购买行为不断得到扩散和延伸,并形成一种新兴经济趋势——粉丝经济。在新媒体时代,粉丝经济不再是文娱产业衍生的小规模经济,而是互联网经济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国内偶像市场中的粉丝经济在创造出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发展模式也正在逐渐发生转变。粉丝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应对消极方面进行引导和管控,以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7.
粉丝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亚文化,也是大众文化中最个性鲜明、活力十足的,在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正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文章立足现实,在探讨粉丝文化盛行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粉丝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与当代大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网络"粉丝"文化社区传播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丝”文化在网络环境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粉丝”文化社区的形成有赖于网上传播和网下传播两种机制的合力。本文重点考察了“粉丝”社区的网上传播机制,并简要介绍了其网下传播方式。从中可以看出网络“粉丝”文化社区与现实“粉丝”文化及其他网络社区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粉丝经济具有文化学、经济学和文学的研究价值.从文化学角度而言,粉丝经济产生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中,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化价值取向;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粉丝经济是网络文学商业化发展的必然,并在资本的推动下成为网络文学新盈利模式;从文学角度而言,粉丝经济构建了网络文学作者和读者的新型接受关系,有力推动了网络文学创作、消费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图书粉丝营销是利用社会化媒体、依靠粉丝的过度行为开展的营销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图书销量,还能够激活集体智慧.在剖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对图书粉丝营销的内涵、逻辑流程进行探究,可以发现:内容"干货"是营销的核心,活跃度是粉丝变现的基础,社群价值是盈利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初,网曝一批韩国即将服兵役的明星,一大批”85后”韩国男星都将面临服兵役的义务,以李敏镐为首的新生代韩剧顶梁柱们都将出现空档期,不少粉丝们大呼:欧巴,不要走啊……甚至有粉丝为此流泪,可见韩国男星在粉丝心中的地位了。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大众文化的狂热崇拜者,粉丝群体对大众文化的追捧和痴迷催生了一系列持久而广泛的消费行为和文本重构过程,现代个体的自我陶醉和自我狂欢行为无形中也被放大。本文从伯明翰学派的研究方法出发,对时下流行的美剧背后的网络字幕组进行粉丝文化解读,阐述分析了粉丝行为的主动性、生产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信息社会开启了话语平权时代,话语权不再是少数人垄断的权力.粉丝文化等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话语方式,也在悄悄改变着权力的本质.粉丝文化等传媒互动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介单向传播方式,具有祛意识形态性.因此,政府需要传播、引导,并保证意识形态安全,利用互联网提高文化软实力,构建多元文化的生态共同体,从而对多元文化进行引领,赢得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粉丝聚集于网络虚拟社区已成为一种时尚景观。粉丝以偶像文本为元代码,通过各种形式的符号再编码等来制造风尚,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网络粉丝亚文化。不过,粉丝文化又被迅速卷入到文化与经济合谋的陷阱,成为消费主义狂欢的噱头。  相似文献   

15.
青年群体在对偶像崇拜中形成固有圈层并衍生出的一种青年亚文化,是当今流行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青年群体的追星行为从零散化往组织化发展,经历了"追星族""粉丝文化""饭圈"形成、"粉丝经济"四个阶段,是时代与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对偶像崇拜方式和媒介的变化.粉丝经济的形成,是以商业资本运作为主导,通过网络技术赋能,实现粉丝与偶像的良性互动,吸引青年群体自发参与.随着偶像、明星的影响力扩大,也凸显其存在的瑕疵与不足,并衍生如拜金主义、过度消费、盲目崇拜等不良价值观念,对青年群体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引导,需要从价值观、消费观、是非观三方面加强,在保持多元文化的同时,引导青年亚文化往积极健康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大众文化研究中,约翰.菲斯克可以说是领军人物,他的大众文化理论是在欧洲许多理论大家的理论资源基础上,根据自己对大众文化的迷恋、参与和体验,以及对诸多大众文化文本的提炼与解读总结出来的。作为"过度的大众文化接受者"的粉丝也因为其鲜明的文化特征成为菲斯克关注和论述的重点之一。在他的笔下,粉丝们一改肤浅、无知的形象,化身成了"主动的"、"热烈的"、"参与式"的文化生产者。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播中的明星崇拜和粉丝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明星崇拜对人们的情感和行为产生了广泛影响。通常,明星崇拜表现为社会认同和行为模仿两个方面,而明星既是粉丝情感投射的对象,也是其获得情感慰藉与补偿的有效途径。从粉丝的角度而言,粉丝的参与性、过度性和区隔性最终都将呈现为各种消费行为,并以符号消费与情感消费为主要特征。再具体到大众媒介、明星与粉丝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功能论主张明星崇拜有助于维持粉丝群体内部的团结以及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冲突论则认为粉丝与粉丝以及粉丝与明星之间的冲突无可避免,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明星与粉丝更是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谐的幻象并不能掩盖其差异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世界》2013,(8):94-95
你的,你们的,金在中 年初从首尔起航的“KimJaeJoong2013Your,MyandMine”粉丝见面会暨谢锅寅唱会终于来到了上海。3月17日,在中和5000多粉丝一起,在上海大舞台掀起了一场狂欢的盛宴。  相似文献   

19.
《音乐世界》2014,(9):16-16
因为在综艺《RunningMan》中的出色表现,“能力者”金钟国在中国也有着强势的人气。4月4日活动当天,当金钟国一出现在现场,周围就响起了震耳的尖叫,“偶吧”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作为韩国文化与优秀产品庆典的剪彩人之一,金钟国不仅上台发了言,还很亲切的和现场粉丝做起了互动游戏,他亲自挑选的粉丝回答对问题获得了礼品还得到了金钟国的拥抱,令台下只能远观的粉丝也是羡慕不已。金钟国的亲切不但显示在台上,在台下坐着时,他也时不时向各处的粉丝招手、微笑,做足了fanservicel  相似文献   

20.
举办巡回见面会 《Three Days》终映后,朴有天以首尔为起点,陆续来到广州、上海等城市举办见面会,和粉丝亲密互动。见面会现场,不仅秀腹肌、展厨艺,更献唱了中文歌《童话》,甜倒了在场的少女粉丝。谈及感情问题,朴有天表示:“我在爱情方面不是很成熟,因为通常看起来对感情懂得很多的那个人,反而不是那么懂感情”。在与粉丝的互相调侃中,见面会进行得很是热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