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青年报》是周报,一个星期才出一次,新闻是天天发生的,等不到《青年报》发表而其他报纸早发表了。青年界又是社会上最敏感最出新闻的部分,一直是各新闻单位注意的中心。《青年报》在一九七九年复刊以来,虽也曾  相似文献   

2.
9月18日上午,我因赶写一条稿子而无法和新华社200多人的亚运报道大军一起开进赛会驻地,只好一个人单独而行。作为我国的唯一新闻政治周刊的《瞭望》周刊社,只有我一个文字记者去亚运前线冲锋陷阵,那一句“拜托”中,包含着所有同行的信任与期待。作为一名新兵,肩负如此千钧重担,面对强手如林的新闻竞争大军,我应该怎么干? 《瞭望》对亚运会的报道要求十分明确——既要是新闻,又要是周刊新闻。这就要求在新闻的时效性上,勇于和报纸竞争,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周刊新闻  相似文献   

3.
《伤痕》发表前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前的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青年作者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二十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者对外报道说:"文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文革'罪恶的'伤痕文学'。"一篇短篇小说,为何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当时我是文汇报的总编辑,发表这篇小说的前前后后,勾起我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新闻     
新闻单位合力宣传孔繁森 4月上旬以来,我国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合力宣传原中共西藏阿里地委书记、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西藏日报记者、大众日报记者合写的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这篇通讯新华社播发后,全国各地报纸普遍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新华社接着连续播发几十篇消息、通讯。报道孔繁森事迹和各地开展学习孔繁森活动。人民日报4月上半月连续发表社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和5篇评论员文章《今天仍有  相似文献   

5.
嗅觉要灵     
1953年春,山东省文登县的河南村,由于当了几个月的宣传婚姻法的试点村,一下子招来了五家报刊的记者,他们各自分头进行采访活动,结果,新华社记者写了一篇《河南村贯彻婚姻法出现的新气象》,《解放日报》记者写了一则《劳动与爱情》的典型,青年报记者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残余思想,婚姻自主获幸福》,妇女杂志记者写了一个《民主和睦的新家庭》。我呢?是初出茅庐的地方报纸的年轻记者,写了一篇《河南村宣传婚姻法推动了春耕生产》。无论从题目或内容上看,我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采写了3篇新闻,这3篇新闻在《川东南报》发表后。均被新华社采用,我从中悟出了如何采写全国性新闻的“秘诀”。一、在比较中找新闻新闻界一位老前辈说过:“新闻没有同全国比较,就不能说明问题。”作为地方报的记者,要使自己采写的新闻跳出小天地,走向大市场,就得善于  相似文献   

7.
1993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在《读者来信》版的《观察台》专栏,发表了我采写的一篇读者来信《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项目意向性协议多付诸实施的少》。在此之前,这条新闻已先后被《湖北日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中国青年报》、《经济信息报》等8家报纸采用或转载。《长江开发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这条新闻的时候,还配发了编者按。一石激起千层浪。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有的来信,有的打来电话,引起了一些人特别是主管经济协作同志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这篇新闻,对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对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对口支援的通知》后…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12日,新华社一篇发自巴格达的稿件引起了业内关注,这篇报道的题目是《手榴弹扔进吉普车 <时代>名记伊拉克断腕》。 动荡不安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2003年12月11日晚又发生美军遭袭事件,这次受伤的包括随军的《时代》周刊著名记者麦克尔·韦斯科普夫,他的一只手被炸断。《时代》周刊主编吉姆·凯利第二天在一份声明中说,韦斯科普夫是他们在伊拉克的高级记者,与他同时受伤的还有屡获大奖的著名摄影记者詹姆斯·纳赫特威。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导报》在3月31日一版报道了马丁文章发表后在新闻界、理论界引起的强列反响。马丁文章最早发表在去年11月2日的《工人日报》上,后由《北京周报》译成英文、日文等摘登在12月9日出版的《北京周报》上。去年12月11日,日本一家通讯社从北京发出电讯,两家日本主要报纸也随即予以刊登。这则电讯把马丁文章本没有的意思强加进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十一月二十八日播发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的消息,在这个新闻界群英荟萃的大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公认这是一篇在改革浪潮中新闻改革的成功之作。在二十九日的大会上,会议主持人拿着报纸兴奋地告诉大家,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同志写了一篇很好的大会开幕消息,接着他念了消息导语,把消息推荐给到会的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非事件性新闻”? 1963年第1期《新闻业务》上,曾发表了寄晨同志撰写的《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一文其中就提出了“非事件性新闻”这个概念。该文谈到新闻写作时认为,还有一类新闻不能完全用我们所肯定的新闻写作理论的框框去套,作者说:“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一部分非事件性的新闻,有人也称之为组织性的新闻”。从此,“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界就作为一个新闻种类被提出来了。1980年5月新华社在国内新闻业务改革座谈会上,又重点研究了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问题。接着在该社业务刊物上接连发表了几篇探讨性文章。随后,一些新闻刊物也相继发表了探讨性的文章。比如1981年第1期《新闻战线》上发表了张铭青同志的《探讨“非事件性新闻”》一文;1982年第1期《福建日报通讯》上发表了祁泰同志的《“非事件性新闻”浅析》;1982年第11期上海《青年报之友》上编发了《关于非事件性新闻》的材料,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中国科学的荣誉一篇特稿在︽科学︾刊出的前后熊蕾1997年5月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在新闻部分以两整页的篇幅刊出了新华社中国特稿社记者李慧和熊蕾采写的特稿:《在中国工作:地学家们谋求合作的共同基础》,其中有小半页篇幅是《科学》周刊新闻部副主编...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报业发展史上,对周报和周刊的定义比较笼统。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给报纸下的定义是:“每日、每周或有规律的其他间隔时间发行的,提供新闻、观点、特写及其他公众感兴趣的信息,并且常常伴有广告的出版物。”按这个定义,《新闻周刊》、《时代周刊》和《明星周刊》等著名周刊杂志归入周报里面。《中国大百科全书一新闻出版卷》对报纸的定义是:“以刊载  相似文献   

14.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 他生于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不幸病逝。他于1926年10月接任主编《生活》周刊起直到病逝,在十八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周刊等七种报刊,撰写并发表了近千篇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5.
去年9月28日,山东滕州籍运动员毛新源在第11届亚运会上为山东夺得了第一块金牌。我采写了现场短新闻《妈妈心系亚运》。这里,想就这篇新闻的采写前后谈点感想。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有句名言:吃人家嚼过的馍没滋味。作为一名记者更是如此。多年来我就把“不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重复报道别人报道过的东西”作为一条规矩,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的采访范围内,重要新闻力求报道在他人之前。这次亚运宣传,我共发了6篇稿,其中有4篇被新华社播发,两篇被《中国体育报》刊用。诸如94岁的枣庄市政协常委郭允生,把女儿从台湾寄  相似文献   

16.
在县里从事新闻工作,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全国性的报纸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所有县级同行时常为之殚思竭虑的事情。去年,我经过刻苦努力,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经济参考报、中国日报等10多家新闻单位和报纸上发表了作品。新华社的一位同志给我来信称我在新闻业务上大有提高,一时间引起了许多县级同行的羡慕。现在重新翻看一下过去的作品,回顾一下这些作品的构思、采访、写作过程,我的体会是:功夫要下在“选”字上。读者看报纸,不仅要了解“什么事”,也要了解“为什么”。为此,这就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从深层次去思考问题,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以满足读者这一需要。新华社主办的《内参选编》1989年第45期刊登了我写的《一个农村蹲点干部的日记》。这篇稿件  相似文献   

17.
3月16日凌晨,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同志不幸去世。3月17日上午,当人们翻开报纸时,一篇描写王任重同志最后几天生活的通讯《最后的时刻》已赫然刊登在人民日报上。这篇通讯出手之快,使许多新闻界同行为新华社记者抢新闻的意识折服。 3月16日下午,参加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采访的记者到全国政协机关取会议文件时,得知王任重同志已于当日凌晨去世,于是首先通过电话向新华社发回了一条简短的消息。在回驻地送文件的途中,又议论起正在主持政协工作的王任重同志在政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我从事新闻工作时间不长,采写的一篇短新闻《五十块钱一部车》,在7月1日的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发表后,迅速引起强烈反映,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摘报》,解放日报社主办的《报刊文摘》,法制日报社主办的《法制文萃报》以及四川的《每周文摘》、广东的《南方日报》等均予转载;同时,《中国青年报》10月12日的“经济蓝讯”把这篇短新闻做为发生在国内重大新闻事件列名刊载。当年,《经济参考报》将该稿评为“十佳短新闻”,是年6月,《了望》新闻周刊记者以此稿为内容之一刊发《该对小车  相似文献   

19.
客观地说,在生活服务类报纸还没有大量出现的时候,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周末”版面曾经有效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报纸扩大影响和赢得广告客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后来随着许多市场类报纸和其他新兴媒体出现,风光不再,在“天天周末”的口号下,大多报纸纷纷取消周末版。近几年,随着《南方周末》、《新周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凤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周报和周刊的蓬勃发展。又有诸多报纸重新开设周末版,在新疆,《新疆都市报》的《第六天》,《乌鲁木齐晚报》的《法制周末》推出后都有不错的口碑。  相似文献   

20.
1986年6月,我采写了长篇通讯《彭真回乡记》刊登在《?望》周刊上,有些报刊觉得写得不错,全文加以转载。几个月后,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同志看到这篇通讯后,又指令全国各地整党办公室印发此文,要求各地党委组织广大党员阅读这篇文章,学习彭真同志的伟大胸怀,因此又有许多报纸转载了此文。1986年5月下旬,彭真委员长到山西视察工作,我作为新华社的记者随行采访。细想起来,当初采写这篇通讯时,我确实是有些思想活动的。首先,作为彭真同志回乡探亲的随行记者,我被他老人家的伟大胸襟和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