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生琪 《教育文汇》2014,(13):16-16
“问政于民知得失”,善做群众的“聆听者”,是党员干部对群众应有的姿态和态度。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教育是民生工程,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先从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开始。  相似文献   

2.
一名已经读五年级的学生,没有当过一次“三好生”。在期末表彰会上,当他羡慕领奖的同学时,一同学猛然提醒他:“快,校长喊你,你也是三好!”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不知所措。当他郑重其事地走上去向校长敬了一个队礼后,校长却奇隆地问他上来干什么。  相似文献   

3.
一、“行”和“知”在培训中的顺序安排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即学生先“知”,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去“行”。这种教学方法,在学历教育中是可行的。因为,学生基本没有实际的经验,只能让他们先掌握理论知识,然后通过自己的后续实践,去体会“知”的真谛,即先“知”而后“行”。  相似文献   

4.
正"问政于民知得失",善做群众的"聆听者",是党员干部对群众应有的姿态和态度。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教育是民生工程,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先从倾听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孩提时,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曾有很多疑问:为什么花是红的?我是从哪儿来的呢?小‘草受伤’会疼吗?……这些在大人听来觉得幼稚可笑的问题却包含了我们儿时的美好回忆和对知识的无比渴望。但是,当我们走进学校,在课堂上不断获取知识的时候,却慢慢失去了这种好奇的天性。陶行知先生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种好奇的天性,无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动力之源。然而过去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的局面却使学生好奇的天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如何让学生利用这“对天性的翅膀”翱翔于知识的天空,已经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青年教师,我该如何做?该如何让学生爱上生物课?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我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积累经验,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中找到了希望的曙光——情境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爱学、主动学、积极学是开展好教学活动的前提,因此学习氛围、学习环境不容忽视。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好奇的天性、增强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拿青春期教育这部分内容来说吧,最初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我...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  相似文献   

7.
李茵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58-159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每位教师都应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六种意识”,达到“十项要求”,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一、树立六种意识(一)育人意识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普及性教育。因此,教书必须育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正确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二)服务意识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会学,教必须为学服务。因此,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会”和“会学”,要把数学课上成方法课、技能课,想方设法创设学习数学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展示自我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情感意识数学教学中应贯彻“情知”教学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克服教学中的“情”“、知”分离,单纯就知识讲知识,忽视学生情感或意志因素作用的倾向,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乐学”上来,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四)目标意识数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  相似文献   

8.
有些教师在谈及怎样关爱“问题学生”,怎样呵护“问题学生”,怎样把“问题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时,“成功”的经验一套一套的。而当“问题学  相似文献   

9.
教育界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谚语:“跳一跳,够得着”。意谓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让他们感受到获取知识的难度(需要“跳一跳”),更要让他们体味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够得着”),从而使学生在“愤”与“启”、“悱”与“发”的过程中达到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同步提高。时至今日,在不少“教育家”那里,此谚语早已被“修订”成了“跳一跳,够不着”甚至“怎么跳,也够不着”。究其原委,有人答曰:这叫“挫折教育”,专用以培养学生对各种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记得早些年,孙云晓先生曾以一篇《夏令营里的较量》率先向一般人眼里几乎是…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想境界应是使师生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教"与"学".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内容枯燥乏味的认识,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更好地开展.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新课改理念下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以下粗略体会. 一、思想品德课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着力 1,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热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首先,我们自己要对教学充满热情,并且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对学生的成长必须关注.再次,教师要以情作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相似文献   

11.
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的学生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30%的学生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再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要报复,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到底为什么会走进这样一个死胡同?  相似文献   

12.
张锐 《天津教育》2004,(7):24-24
“蚕”与“蜘蛛”的共同特点是都能吐丝,但人们对它们的态度却不一样。我们喜欢蚕,因为它吐出的丝能织成华丽的绸缎,做成绚丽的衣衫。“春蚕到死丝方尽”,我们常自豪地以它的奉献精神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尽管蜘蛛也在吐丝,但它吐丝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自己,是自私的。因此,大多数人并不是很喜欢蜘蛛。  相似文献   

13.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忽视了互动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接受”中隐退。我们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我们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课堂教学有时变得死气沉沉,教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因此,  相似文献   

14.
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朱熹也说:“读书无疑者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看来古人根据自己教学和读书的经验对“质疑“持褒扬态度.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值得作进一步探究,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叫学生学。”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我们不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树立小学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借用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的观点:那就是在“小”字上做文章.在“真”字上做研究。在“趣”字上下工夫。概括起来就是要了解童心、激发童趣、培育童情、宽容童言、呵护童真。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思想去代替他们的思想.用成人的语言去代替他们的语言,“把天真烂漫的儿童教成老态龙钟的学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以来,我们“用脚步思考,用头脑走路”,立足于尤溪教育生态及地域文化,不断雕琢;植根于自己培养的课改典型,精心加工。艰辛的探求、不断的实践,总结出带有浓厚尤溪本土文化气息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尚学”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包括独立自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等“三环节五步骤”的课堂教学结构。其中,“展示赏学”的“展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成果汇报的方式,把学生在“自主探学”的独立自学与合作研学所经历的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比较完整系统的“公布于众”,让其他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理念,在比较中获得知识,完成认知建构,丰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北师大教授肖川先生一次在石家庄市讲的《教师的学习与成长》中谈到 :“教师要讲一点享受 ,讲一点奉献 ,无愧于自己 ,无愧于学生……。”当初 ,我只感觉肖川先生太理解老师了 ,老师们是该享受一点生活了 ,他们太累了 ,也该听听音乐、散散步 ,游览游览名山大川 ,品尝品尝山珍海味…… ,然而 ,过了几个月 ,当这句话又在脑子里浮现时 ,突然间觉得自己对肖先生那句话的理解太浮浅了 ,他所讲的“享受”难道只是物质上的满足 ,生活中的消遣吗 ?绝不是 ,在中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日渐深入人心 ,创新教育珊珊来迟的时候 ,我们这些塑造灵魂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追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从封闭走向开放 首先,要开放教学内容.教材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既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努力寻找教材之外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的内涵,让数学课堂充盈着文化的魅力.其次,要开放学习时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要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往,我校学生阅读哲学书籍的很少。在研究、改进教学工作时,很多学生虽也感到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不知怎样分析批制。学生普遍感到自己的理论水平很差,需要改造思想方法和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全民整风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教育与推动下,提高了政治觉悟,迫切要求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因而也要求学习哲学。但许多学生对学哲学开始并无足够信心,认为“高不可攀”。党支部结合教学改革,通过大会报告和政治课向学生指出学习哲学和毛主席著作的重要意义,团委也从团内动员,向大家推荐陆定一同志所著“工农学哲学的意义”一文,又在61级各班组织了辩论,逐步打破了学哲学的神秘观点。学生说:“工农群众都要学哲学,我们就更需要学。”接着,我们先向在教改中涌现的积极分子具体地介绍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组织他们先学,然后再动员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