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一些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优秀期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参照Science及Nature两权威杂志在来稿处理的规范化、稿件的筛选原则、编辑的选用标准等方面的运作机制,提出了我国科技期刊在加速国际化进程中,还须实行来稿处理的规范化和编辑加工的规范化;结合作者对投稿杂志的选择心理和读者的需求情况,改变办刊理念,稳定国内稿源并拓展国外稿源;争取非本专业的读者,挖掘发行渠道,提高发行量;制定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选用标准与培养模式,为科技期刊的早日国际化提供积极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办《自然杂志》的体会,探索高级科普期刊的办刊之道。以一流科学家为作者主体,采用约稿和编委推荐制为主要组稿方式是确保期刊学术质量的根本;聘请各学科高级专家加入编委会,健全编辑的学科方向,建设好编委会和编辑部是办好期刊的保证;培养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帮助读者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是办刊的宗旨;弘扬科学人文精神,打破文理藩篱是办刊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探讨稿件处理中科技期刊编辑对作者的人文关怀问题,为科学办刊提供参考.认为编辑应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编辑业务知识与科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作者的人文关怀.只有组稿对作者动之以诚、修稿对作者动之以理、退稿对作者动之以情,才能吸引优质稿件,创建品牌期刊.  相似文献   

4.
从Nature Biotechnology的审稿策略、栏目设置、编辑视角、稿件推广、经营模式等几个方面调查研究了其发展特点。进一步分析表明,Nature Biotechnology的竞争优势在于:凭借办刊理念和独特定位,有效的凝聚了整个行业内的最优秀资源。借鉴Nature Biotechnology的编辑出版模式,针对我国同类期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编辑分析促进学术性期刊质量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术性期刊开展编辑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总结。编辑分析的方法包括建立来稿处理数据库,对稿件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审读期刊,对编辑加工质量进行评价;充分利用有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掌握期刊在同类期刊中的位置;利用网络资源的检索功能,进行论文质量的评估;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办刊效果等。通过编辑分析,可为期刊的编辑出版策略的确定打下基础。另外,还指出了编辑分析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妙贞 《科技通报》2004,20(4):371-373
高质量的稿源是确保期刊高质量的关键性、决定性因素.分析了当前科普期刊优质稿源匮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科普期刊稿源开发的对策是:根据办刊宗旨和选题计划,有目的地组稿;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调动作者写稿积极性;精心设置栏目和目次页,对作者实行撰稿向导;抓好发行和广告征集工作,充实办刊经费,提高稿酬标准;创建特色期刊,扩大期刊影响力,以稳定作者队伍;悉心建设高素质科普创作队伍,开辟稿件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7.
影响大学学报学术质量的内外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并分析了影响大学学报学术质量的原因,认为原始稿件学术水平和编辑水平、出版水平是其内因,其中原始稿件学术水平最为重要是第一内因;作者个人的功利心、高校的相关政策导向等因素形成的价值取向是其外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必须努力提高编辑素质,加强出版过程监督,并让校方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办刊,同时注意提升大学学报在国内的期刊排序和加强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8.
关于审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通过对英国《Nature》的办刊原则、组织结构、稿件处理、出版频率、栏目多样化、期刊系列化等方面的研究发现,《Nature》的运作主要围绕着“让读者满意”这个诉求展开。并对我们的办刊理念进行思考后提出:我国部分科技期刊的办刊思路应该从传播者本位做法向读者本位方向转变,这是科技期刊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9.
期刊的国际化是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同行讨论的热点问题。国内不少期刊社、编辑部通过创办英文新刊,其中多数通过与国外期刊出版机构合作实现国际化。《中西医结合学报》是以发表中文稿件为主的月刊。中西医结合学报杂志社没有与国外期刊出版商合作,而是在自主办刊中探索国际化之路,如尝试中英文双语出版,建立中英文双语期刊网站,采用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建立国际化的期刊论文发布平台(包括加入各种国际数据库,在PubMed建立全文链接,加入开放存取期刊指南与CrossRef等),组建国际化的编审团队,遵循国际化的编辑标准,使用国际化的稿件管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学术期刊国际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调查与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探索上海学术期刊国际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对145种期刊2003年和2004年全年的版面进行了调查,还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以及由上海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编的《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进行了论文统计分析;同时,对123种学术期刊编辑部进行了了解。调查表明,上海的学术期刊编辑部对国际化、市场化的认识和实际起步均较早。在国际化方面,目前已有17种英文版期刊,正在向成为“国际性期刊”进军;已有55种学术期刊被国际数据库收录。依据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内涵,把学术期刊国际化进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准国际化期刊”,“国际性期刊”,“国际知名期刊”。然而,上海学术期刊整体上真正实现国际化尚“任重而道远”。在学术期刊走向市场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原靠拨款的期刊数的比例已下降到20.3%,而且有19个期刊经费实现完全自立(包括人员经费和办刊经费)。建议:①把学术期刊国际化纳入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并迅速制订学术期刊国际化度的评价指标;②应允许不同办刊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期刊编辑部向产业化迈进;但是,拨款加创收相结合的办刊模式目前仍是大多数编辑部(占64.2%)的有效模式;学术期刊具有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特点,主办单位仍应增加对学术期刊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经济”的实质是,现代高新技术和人的智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现代技术的基础是科学,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因此我们要想真正把科学和技术搞上去,就必须学习和移植代表理论思维结晶的各种哲学思想,而不能仅仅学习和移植科学和技术。此外,哲学思想也是孕育创造性思维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对比中外期刊 找差距 谈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国外有代表性的材料科学期刊各9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差距,结合国外科技期刊的最新发展动向,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期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于敏 《情报杂志》2003,22(7):90-91
在分析图书情报机构与ISP各自竞争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图书情报机构与ISP相互融合的总体趋势以及在实现融合的过程中,图书情报机构所需要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它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却有赖于管理。其管理的范围就是对人财物的管理。管理的好,可能起到较好的作用,管理的不好,则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16.
李学勇指出推进自主创新要着重研究加强三个方面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自主创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在调研中指出,推进自主创新要着重研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环境建设。李学勇说,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陈至立国务委员也指出,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李学勇进一步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奖励评审工作在6个方面进一步改善修改奖励细则、改进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评委队伍建设……ZIX月年,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工作坚持公开、会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政策导向作用,从6个方面进一步改善科技奖励评审工作。 一一刁乡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2(X)3年底,国务院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进行了修仃,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增设了特等奖。根据条例精,科技部完成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修订工作,并以此规范和指导进行2(X妈年度的评审工作。 —改进评价指标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审逐渐淡化论文数童,更加注重项目所发表论文的质童和国际影响;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评审更加强调是否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或国际发明专利;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更加强调项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者对国防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等相关指标。 —加强评委队伍建设。根据项目的专业技术领域情况,在随机、回避原则的墓础上,从管理部门、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等不同领域、不同部门遴选评委,并注重吸收企业、经济部门的专家和科研一线中青年专家参加国家科技奖的评审。在初评评委中,院士约占30%,其中自然科学奖评  相似文献   

18.
19.
20.
信用的起源、发展、形成与应用型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信任、信誉、信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信任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信誉是正向信任的累积效应,信用则是信誉的长期积累并具有商品特性,尤其是具有货币的流通、贮藏、支付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