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媒介运作常规对把关人的影响--误发假新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记者>2002年第1期推出<2001年10大假新闻>,在新闻界以及社会公众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笔者不幸也坠入假新闻"传播者"之列(笔者主持兰州大学主办的文摘性杂志<视野>的编务工作,2001年7月号上也刊登了被评为"最能满足国人虚荣心的假新闻"--<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在认真反思对假新闻把关失败的同时,笔者考察了媒介运作常规(Routines)对把关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假新闻源源不绝,社会、娱乐、科技等领域都难逃"此劫"。各大媒体更是纷纷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其中有最富有想象力的假新闻、最伤中国人自尊心的假新闻、最让人作呕的假新闻等。而最近出现的"纸包子"的假新闻更是冲击公  相似文献   

3.
杨清波  屈凌云 《军事记者》2003,(1):35-35,38
近几年,假新闻源源不绝,社会、经济、娱乐、科技等领域都难逃“此劫”。上海某新闻杂志特评选出了中国2001年十大假新闻,其中有最富有想象力的假新闻、最伤中国人自尊心的假新闻、最让人作呕的假新闻等等。因新闻失实而引起的一波又一波娱乐新闻官司或扬言要打的官司也早已不成“新闻”。新闻报道应该真实,这是新闻工作应遵守的共同准则,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可近年来,媒体假新闻层出不穷。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假新闻缘于激烈的报业竞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  相似文献   

4.
王新 《新闻前哨》2007,(2):14-16
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日报》、《人民日报》上刊登出自吉林省某局一名业余作者之手的假新闻——《钱被风刮跑以后》,当年还被评为全国好新闻,90年代被认定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假新闻。2003年12月,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闻采访写作——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中,曾将其作为优秀新闻作品范文收入。2004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教材竟然选它作课文。2005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7月6日,造假者“顶风作案”,出现了虚假新闻《山西左权县将建“新闻烈士陵园”》。《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起每年评选中国十大假新闻,泼杂志2006年中国十大假新闻新鲜出炉,包括小孩被肢解加上生姜等调料煮熟等等荒诞假闻榜上有名,过去的一年又是一个假新闻的“丰收年”。假新闻满天飞,令人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受众就会上当受骗。由此可见:虚假新闻谬传之远。贻害之烈,人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5.
欧东衢 《新闻窗》2007,(6):90-91
2007年的全国十大假新闻虽然还没有评出,但毫无疑问,发生在今年7月的北京“纸馅包子”事件将会成为今年最大的假新闻事件。从7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专题节目“纸做的包子”,到7月18日北京电视台为这起假新闻事件公开向社会公众道歉,短短的10天里,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媒体上各种版本的年度十大新闻纷纷登台亮相,其中一个评选最有意思,那就是年度“十大假新闻”。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主办的新闻打假历时7年,他们的神经虽然多多少少已经有些麻木,但面对又一个年度里如此众多的假新闻,作为传媒人,仍然痛并羞愧着:这样的“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何时是尽头?  相似文献   

7.
一、九成“造假人”是职业把关人《新闻记者》从2002年起开始评选“十大假新闻”,历时四年,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四十篇假新闻的出笼说明了什么?为此,我们根据公布的相关材料, 对2001至2004年四年的“十大假新闻”的失实原因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2008,(2):44-44
2007年十大假新闻的出炉,让人再次对纸箱馅包子事件、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案和功夫巨星洪金宝去世等新闻假货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孙藜 《新闻记者》2002,(8):29-30
《新闻记者》2002年第1期推出《2001年10大假新闻》 ,在新闻界以及社会公众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笔者不幸也坠入假新闻“传播者”之列 (笔者主持兰州大学主办的文摘性杂志《视野》的编务工作 ,2001年7月号上也刊登了被评为“最能满足国人虚荣心的假新闻”———《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 ,在认真反思对假新闻把关失败的同时 ,笔者考察了媒介运作常规(Routines)对把关人的影响。客观性原则是把关基础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任何一家大众传媒都在不同层面的新闻资源争夺上面临这样一个矛盾 :如何既能为受众提…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13年记者节前夕,中国新闻界出现了两大假新闻,南方以《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虚假报道中联重科,而北方则以黑龙江省穆棱电视台韦洪基提供材料报道《老汉旅店见网友,一开门傻了——"跟我开房的咋是儿媳妇"》,两则假新闻的泡制者全是真记者。真记者做假新闻,对新闻从业者来说,是讽刺,更是教训。一、假新闻事件折射出编辑记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  相似文献   

11.
不知大家还记得不,1993年一完,立即有人统计出,过去的一年,我们的一些报纸发了十大假新闻,紧接着就是公布、曝光。于是有不少人看后对新闻界有意见。当然意见过后也就完事。不过照理说,我们的新闻界在吃了“堑”之后,似乎应该更加谨慎,这起码也是对新闻受众负责。再说,中国的公民对报上只要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胡吹乱捧的东西,一般说来,认为大多数新闻的可信度还是有的。然而也就从公布十大假新闻的那一会开始,报纸上的假新闻还是出。从今年的《中国报纸月报》中得知,1994年和1995年又出了七大假新闻。最好玩的是,就在报上公布那“十天假新闻”的1994年年初,有几家大报又发了两条假新闻,真是让人觉得想笑又笑不出来。  相似文献   

12.
“假新闻”是一个怪现象。《新闻记者》杂志连续多年推出“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给人提供一个反面教材,有关比尔·盖茨遇刺、“小”百万富翁抱得美人归、施拉格是中国姑爷、“中国印”设计专利被抢注、“武汉大学女生卖淫成风”等等假消息都曾风靡一时。有趣的是,该杂志将“假新闻特别奖”授予搞“非典”不实报道的某大报,每年还为当选的“假新闻“提供丰厚奖金,但至今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厚颜无耻地去领奖。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假新闻历来为群众听恶,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所戒。日前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主办的一期《中国报纸月报》,披露了1993年报纸10条假新闻,并把报社名称、作者大名一一予以曝光。其中一些假新闻还是相当有影响的报纸刊出的,十分令人遗憾。当然,去年的假新闻决不止这10条。唯其如此,这个问题更应该引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伊始,上海《新闻记者》杂志连续推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假新闻:腐朽文化的产物》等重头文章,振聋发聩。 从《2001年十大假新闻》一文可以发现,国际假新闻和涉外假新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伊始,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就连续推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等重头文章,振聋发聩,令人敬佩! 从《2001年十大假新闻》一文可以发现,国际假新闻和涉外假新闻就高达50%,除“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外,其它4篇都是新闻翻译作品。对四篇新闻翻译再进行分析,“上海将建300层的摩天大楼”和“汤加出现反华风潮”分别译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新西兰先驱报》,其新闻来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必然会出现新鲜事物,新的媒介技术,也在影响着网络环境,尤其是假新闻的出现对网络环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在2018年,也是假新闻比较猖獗的一年,假新闻也出现了以下特点:社交媒体在虚假新闻生产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专业媒体忽视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真实缺乏核实、假新闻更加博人眼球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辟谣难。假新闻最直接的危害是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新闻真实必须是新闻工作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如何应对假新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核实新闻真实性、人工智能解决识别假新闻困境。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0大假新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1年 ,可谓是中国假新闻的“丰收年” ,从年头到年尾 ,传媒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五花八门、令人瞠目结舌的假新闻。为了全面“检阅”2001年假新闻的“重大成果” ,以提请新闻界同仁自重 ,本刊特评选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 ,并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今后 ,本刊拟每年评选当年的十大假新闻。不过 ,但愿我们的“阳谋”会落空 :这次评选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18.
从"06年十大假新闻"谈记者职业道德与操守的缺失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新年伊始,上海《新闻记者》杂志第1期刊发了《2006年十大假新闻》一文,对06年度国内媒体报道的上百条产生了一定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进行盘点,评选出年度"十大假新闻".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德国世界杯,人们享受了比赛的精彩。但世界杯报道中的假新闻仍频频出现,似乎难以根绝,它严重损害了体育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以往的体育新闻报道亦然频报假新闻,比如,2004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中体育报道竟然占了三条(《“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金钱激出张国政奥运冠军》《,女排姑娘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而2005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中也有一条是体育新闻(《越洋电话采访郎平》)。在日常报道中,类似的大大小小的假新闻就更是数不胜数。我们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今后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应尽量做到“真实”、“准确”,重建体育新闻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传媒竞争日趋激烈,虚假新闻也屡屡不止。虽然这些假新闻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却并非毫无规律可循。研究其规律,对打假大有好处。一、假新闻的特点 (一)规避风险,大胆造假 近三年的“十大假新闻”,就内容方面来看,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是假新闻的重灾区。2001年的“十大假新闻”中这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