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是一座新兴的中等城市。其市域面积为2,743km~2,市区面积为23.4km~2,占市域总积的8.5%。市域内总人口为77.9万,其中市区人口为22.7万,占总人口的29.1%。市域人口密度为28.4人/km~2,人口密度较大。市区人口为827人/km~2,人口分布较为集中。做为县级市,它隶属绥化地区,是地区行署的党政机关所在地,所以它不仅是市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也是该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及相当于地区级的经济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2.
运用GIS技术,基于250 m×250 m栅格尺度,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测度了安徽省地形起伏度和温湿指数,分析了其空间分异格局,定量评价了安徽省人居环境的地形适宜性与气候适宜性.研究表明:安徽省地形起伏度与温湿指数区域间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态势;地形高度适宜区范围较大,人口分布较多;年均气候适宜性较好,舒适度较高;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气候条件没有对全省人居环境造成限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试题解析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1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相似文献   

4.
张暄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从东京的城市管理经验看北京的人口调控方式》一文中指出,北京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过大,达到每平方公里2.24万人,比城八区(0.79)高出1.84倍。北京城八区面积只占全市总面积8%,却承担了北京市几乎全部的市级以上功能,而占全市总面积92%的远郊区县几乎没有承担北京市市级以上功能。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谓的美利坚合众国,起先是由英国的16个殖民地(后有3个被兼并) 联合而成的。这些殖民地人口复杂,据1790年的统计, 在当时的白人中,英格兰人最多,占60.1%;其次是德意志人,占8.6%;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3.6%; 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西班牙人占0.8%;瑞  相似文献   

6.
人居环境与建筑风水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场所,人居环境离不开建筑风水理论的指导,而传统建筑风水学“天地人合一”的原则,至今仍然是建设人居环境的指导理论。它关系到尊重自然生态构建和谐社会和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7.
卿小利 《贵州教育》2014,(12):10-12
在巍峨的月亮山下,坐落着贵州省地域最广、人居环境最分散的边远乡镇——荔波县佳荣镇。这里山高壑深、丛岭叠嶂,世代居住着淳朴的苗、水、布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1.04%。由于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佳荣镇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教育》2007,(7):F0002-F0002,I0001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以蒙古族为主体,以汉族为多数,由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满、回、朝鲜等55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现有人口2392.35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23.8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7.7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95.3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98%。少数民族人口共有519.1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1.70%。全区辖9市3盟,101个旗县(市区),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全区共有19个民族乡。  相似文献   

9.
本文受日益兴起的人居环境学研究的启发,提出了建立系统的人居文化学的构想,认为真正的舒适宜人而又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建设,必须有相应的人居文化思想作指导,如钱学森先生的“山水城市”理论的提出,得益于中国传统山水诗画园林的艺术构图;吴良搞先生的“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学思想,充分考虑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目前国内开展的古村落文化、乡土建筑等方面研究,也是人居文化学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因此,新兴的人居文化学将以和谐观、生态观、适宜观、可持续观和责任观为指导原则,有力地推进人居环境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全国成立最早的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由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满、回、朝鲜等55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现有人口2405.06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为429.8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7.8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96.2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少数民族人口共为526.13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21.88%。内蒙古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横跨东北、华北、  相似文献   

11.
建设宜居城市尤其是重庆作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处于西南地区的核心经济政治地位,建设宜居城市成为必须;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物质文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对于城市住区环境的品质要求也相应的会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创造出更加适宜人居住的住区环境也成为宜居城市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城市化进程与人居环境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地理学、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西安市的系列实证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西安市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西安市城市化水平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有较大的一致性,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快西安城市化进程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滇池流域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滇池流域的人口离土地承载力的上限还有距离,因此各个资源环境因子承载力从小到大的排列为:水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滇池流域人口承载力可分为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和水环境恶化,目前的人口总量已超过生态承载力。第二层次:若主要通过科技手段和人文治理,使水环境恶化的状况改善,主城的自来水可供人口为438~456万人。第三层次:如果未来牛栏江和金沙江调水工程能够实施,则主城人口可以达到滇池盆地的土地人口容量500—550万人,到此土地承载力的极限后,再无人口增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有着量与质的转变。乘着农运的东风,南阳城市环境有着进一步的改善,但在城市居住环境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通过探讨后农运时代城市居住区建设面临的问题,从中寻求当代城市环境中居住区建设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对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选取基层社区作为研究层次,构建了基层社区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的评价体系,并以济南阳光100国际新城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其人居环境的等级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阐述了人居环境的内涵及组成,强调了人居环境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对哈尔滨市的人居环境数据指标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哈尔滨市的人居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有关优化哈尔滨市人居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短暂的人类历史时期,土默特平原经历了由草原生态环境到农田生态环境的变迁过程。各历史时期频繁的战争、各朝代中央政府对该区域的农牧业生产政策、区域人口的增加以及随着社会的进步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类活动是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变迁过程的主要原因,了解和掌握人类活动对研究该区城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影响,对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住宅小区园林环境景观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为住户提供舒适宜人的环境。居住小区中环境景观的设计应从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垂直绿化、建屋顶花园等方面着手.通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创造更人性化的人居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19.
旅游已成为当今许多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旅游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城市旅游渐热的梅州市梅江区为例,利用GIS和RS相关技术,根据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特征,运用DEM模型和TM影像,对研究区的坡度、坡向、相对高层和归一化指数(NDVI)等进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梅州市梅江区城市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适宜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梅江区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适宜度较好,适宜旅游开发。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从选址、生态容量的确定到旅游产品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和探讨对梅江区城市旅游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辽西北地区总面积为6.82万平方千米,人口1356.5万,全区生产力水平仅为辽宁平均水平的42.9%,生活水平仅相当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辽西北地区属于暖湿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干旱多风是主要气候特点。随着近些年自然因素的变化、人口的增多,辽西北地区沙漠化更加严重。对此,呼唤人们遵循生态伦理观念.从而改善辽西北地区沙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