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  相似文献   

2.
乐书     
正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3.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4.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  相似文献   

5.
乐书     
宗璞 《中文自修》2011,(Z1):64-65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  相似文献   

6.
乐书     
宗璞 《初中生之友》2012,(Z4):34-35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  相似文献   

7.
七言古诗《四时读书乐》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概括了文人的读书乐趣:春季,"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之乐,乐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情趣……  相似文献   

8.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是一首关于悦读的诗,作者形象地描绘了读书人对读书的爱、恋、迷、痴,令人击节莞尔。但是,  相似文献   

9.
愿意读书、喜爱读书的人,一年四季都是读书的好时节。宋代大学问家翁森就写过《四时读书乐》,春天是“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天是“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可是,不想读书、懒得读书的人,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理由,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春季不是读书天,夏季炎炎正好眠,秋日蚊虫冬日冷,收拾书箱好过年。”  相似文献   

10.
读书乐     
宋末元初时的学翁森,曾写过一首传诵千载,脍炙人口的诗作《四时读书乐》,诗中写道:“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首诗把读书的情趣极其生动地表达了出来,使莘莘学子心口相诵。竞相追寻读书之乐。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这一习惯。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读书的民族,古代一位诗人曾写道:蹉跎莫谴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成为知识分子人生中最有意义、最有乐趣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四时读书乐     
山光照槛水烧廊,舞零归味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丈章。联跄莫透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箱涵虚清。近床顿有短染在.及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峋,起弄明月霜七高。新竹压檐桑四围,,卜斋幽敞明朱曦。苍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伟。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枪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术落水尽干崖枯. 巡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 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 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凭借文本与作者交流情思的精神旅游。一到万物复苏、绿色满园的春天,这种阅读神游必增添太和大美之乐趣《。论语·先进》记载了曾皙言志的生动描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那是一幅人(冠者、童子)与天(暮春、惠风)地(沂水、舞雩台)同和的春游图,正切“仁”怀,难怪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南宋学者翁森承继孔子的传统抒写了著名的春季读书乐“: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在青…  相似文献   

14.
先解本文的标题。赵谦翔先生在《语文教学研究》2008年第3期发表了《“读写双赢”教学例话》。在文中,他宣称这种教学是什么“‘绿色’的训练”。阅读赵先生的文章后,不禁对“绿”色产生了疑问?它到底是什么色呢?“绿”有两种解释:其一为“绿”色,“绿满窗前草不除”;其二为“乌黑”色,“须眉绿如画”。从“色”的本态上讲,不管“绿”是什么颜色,  相似文献   

15.
<项脊轩志>确是一篇文质兼佳的美文,但遗憾的是,对文中"借书满架"一句,长期以来,虽有多种解释,却都不尽如人意. 人教版<教学参考书>将其译为"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这种解释有三个缺陷.一是与文章主旨相悖.这篇文章并非表现作者幼年家贫、借书苦读的.二是与文章内容相悖.文中有"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表明归家为世代书香门第,虽家道中落,也不致无书可读.三是有悖情理.岂有借来满架书长期不还之理?  相似文献   

16.
牵牛     
我屋后是草花满小丘,窗前是一架牵牛。每天牵牛花随着黄昏凋谢,早晨又有千百朵跃上檐头。  相似文献   

17.
一看完兔年春晚,我有两个较深的感触,一是不读书真可怕,二是读好书很美好。可怕之处在于,如果不读书识字,可能在给你喜爱的人写信时,满纸都是圈圈;读书的美好体现在许多方面,而我独喜欢周杰伦和林志玲一同演绎的《兰亭序》,尤喜那句"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其中的意境遐思非由读书得来不可。  相似文献   

18.
大家一定听说过王安石诗作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的"绿"字,作者曾选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总觉得不满意。最终突然想到了"绿"字,顿觉这个字表达的意  相似文献   

19.
绿满窗前之处,明月霜天之时,每每吟咏起"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诗句,语文,便如一泓清泉在我的心中轻轻荡漾。泉水叮咚,品味中的语文总能觉出别样的滋味。那一天,跟着老师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  相似文献   

20.
传说,清朝的翰林官徐骏,一日在窗前看书,只见一阵清风袭来,翻动桌上书页,不禁感慨,写下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之句。却因"文字狱"而被认为他是存心诽谤朝廷,惹下杀身之祸。我们姑且不论历史故事的真伪虚实,单从物理学角度说说"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清风固然不识字,可这清风怎么会乱翻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